首页 > 经济·科技

六代匠心 “非遗传承人父子”借电商助石鼓油纸伞走向全国

2023-06-09 16:24: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昌山青黛。

  山脚,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石鼓镇安乐村,自祖上开始做油纸伞,到周汉宇这辈,手艺已传承五代人。以昌山楠竹为主材的石鼓油纸伞,曾随邻县湘乡兴起的湘军征战南北,也曾在20世纪30年代风靡省城长沙,被一众名媛追捧。

  作为非遗石鼓油纸伞技艺的第五代传人,周汉宇钻研这门手艺已有40年。儿子周乐耳濡目染,从大学开始便尝试开网店帮助父亲卖油纸伞。如今,在电商平台拼多多上,周乐的店铺每月能卖出1万多把石鼓油纸伞。

▲周汉宇、周乐父子两代传承人通过油纸伞功能转型、拓展电商渠道等,让石鼓油纸伞走入更多消费者的生活。

  自小在昌山砍楠竹做伞的周汉宇说,作为手艺人,长着满山翠竹的昌山,是自己最强大的“靠山”。而跟随互联网一同成长的新一代非遗传承人周乐觉得,新平台正成为老手艺的“靠山”,赋予这门技艺更新鲜的活力。

  老手艺:82道工序的不断重复,走南闯北汲取新灵感

  作为我国制伞工艺三大流派之一,石鼓油纸(布)伞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大批江西移民迁徙到湖南湘潭,带来的纸伞制作工艺,成为湘潭人谋生养家的好手艺。

▲石鼓油纸伞是我国制伞工艺三大流派之一,最早可追溯到明朝。

  油纸伞,也是周家养家糊口的手段。石鼓油纸伞,就近取昌山楠竹,以安徽宣纸、湘西桐油、鱼胶生漆为主材,选竹、削伞骨、钻孔、拼架、穿线、上伞面、刷桐油……历经大大小小共82道工序制成。

  打记事起,父母一起做油纸伞的画面,便烙在了周汉宇的记忆里。周汉宇说,家里的兄弟姊妹,只有自己选择了继承父亲的这门手艺,或许是自己的性格与父亲相似,“说话不是强项,更喜欢钻研手上功夫”。如果做的油纸伞质量不过关,父亲会罚他反复练习甚至通宵,一个步骤重复做到天亮,这是常有的事。

  这段经历,也让周汉宇继承下父亲的手艺,成为石鼓油纸伞技艺的第五代传人。尽管不善言辞,但生活所迫,周汉宇从十五六岁开始就独自走南闯北跑业务。父母和周边的村民,每天能做五六百把油纸伞,周汉宇就负责外出推销。近一点到了韶山,远的到了杭州、苏州等地。没有伙伴陪同,周汉宇带着样品,跑遍了各个景点。

  “我给人家看一下我们的产品,人家觉得质量好。又是我们自己生产直接销售,价格也不错,下订单的客户还挺多。”周汉宇回忆,在外跑业务认识了不少旅游景点老板和艺术家,景点老板会对周汉宇家的油纸伞提出要求:比如伞柄更长一些、伞面更鼓一些、花纹更艳一些……而与艺术家打交道的过程中,周汉宇产生了新的灵感:将以书画大家齐白石为代表的湘潭民间绘画风格,移植到石鼓油纸伞的伞面上。这让油纸伞的艺术功能更加丰满。

▲周汉宇将以齐白石为代表的湘潭民间绘画风格移植到石鼓油纸伞伞面上,完成油纸伞从实用到艺术的功能转型。

  久而久之,周汉宇家的石鼓油纸伞打出了名气。2016年,他顺势开办了湘潭宇昌制伞公司,又与朋友合开了实体专卖店。油纸伞业务一度做得红红火火,甚至远销海外。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断了油纸伞业务的发展势头。周汉宇没想到,此时,20出头的儿子周乐,给这门老手艺,找到了新路子。

  新匠人:招募青年开辟电商新赛道,瞄准年轻人打造国风“顶流”

  “我们镇上,只要屋场前摆着竹子,就知道这户人家在做油纸伞。”初夏的安乐村,绿意正浓,周乐熟悉地穿梭在各家农户,用湘潭方言同老人们打着招呼。老人们笑着和周乐寒暄,手上功夫不停,昌山的楠竹,经他们的一道道手工工序,再到周汉宇的工厂里组装,然后通过周乐的拼多多店铺等线上平台,销往全国。

  周乐说,由于油纸伞的制作工序繁杂,工厂里容纳人数有限,于是父亲周汉宇安排专人将材料送到各农户家中,让他们在家里进行劈伞骨、钻孔、穿线等操作。完成一批,再安排专人将这批“半成品”运往负责完成下一道工序的农户家,最后进行统一回收。

▲在湘潭县石鼓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油纸伞。

  与父亲周汉宇一样,周乐的童年记忆便离不开油纸伞,他帮父亲做最简单的工序,以赚取零花钱。当然,也不乏有被父亲教训的时刻:有次,周乐将短伞骨和长伞骨的位置装反,周汉宇用了父亲教自己的方式,让周乐重新组装,然后不断重复这道工序,直至周乐如同条件反射般地熟记于心。

  “也是那一次,我感受到了传统手艺的精妙与不可撼动之处,每道工序都自有原理,一把油纸伞就是所有材料、工序的浑然天成。”周乐说,也是这次经历,让自己开始真正喜欢上了油纸伞与传统手工艺。

  作为跟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周乐在高考时填报的第一志愿便是电子商务——他希望,能通过电商平台,将父亲和乡亲们做的油纸伞卖得更远。由于分数,他被调剂到化工材料专业,但他没有放弃,选择辅修电子商务专业。

  进入大学后,周乐加入了学校的汉服社和国学社。他发现,传统文化很受和自己同龄的年轻一代欢迎,自家的油纸伞作为传统技艺的代表,和当下流行的汉服、古风可以很好地融入。

  电子商务,重在实践。2018年,才上大二的周乐开始了“实战”。他召集了同村发小,加上在学校认识的伙伴,组建了一支9人的电商团队,入驻拼多多等平台,用不同于父亲时代的方式,卖起了油纸伞。

▲油纸伞几乎成为古风摄影的标配。周乐介绍,自己拼多多店铺的主要用户集中在15-25岁的年轻人群体。

  “我的目标消费者很明确,就是喜欢古风国潮的年轻人。”比起周汉宇苦恼招不到年轻人做徒弟的烦恼,周乐的团队组建得异常顺利。团队中,有人擅长摄影,负责拍摄各种古风视频和图片,作为商品主图;有人擅长做内容运营,在抖音、小红书等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种草”带货。作为石鼓油纸伞的第六代传承人,周乐认为,自己成了不同于父亲的新一代“匠人”:“论手艺,我没有父亲精,但我懂得运用新平台新技术,让更多人知道并喜欢石鼓油纸伞,让这门手艺更具生机。”

  非遗传承:线上日销500把油纸伞,电商助老手艺焕发新生

  周乐还记得,拼多多店铺“湘潭宇昌老伞坊”刚开店的头几天,自己还没来得及打理运营,只是把产品上架,就突然来了好几个订单。这令他很是惊喜。

  相比制作油纸伞日复一日都多技艺打磨,电商运营是一件更具挑战的工作。在周乐的石鼓油纸伞上架前,他发现,油纸伞店铺都用“1号伞”“2号伞”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命名。而油纸伞作为传统手艺的代表,本就与“文艺”密不可分。在一节晚自习课上,正在看古诗词的周乐突然灵机一动:油纸伞面风格不同,图案各异,但都颇具古韵,何不用古典诗词给油纸伞命名?“蝶恋花”“鸟鸣涧”“落花时节”“燕笑语兮”……周乐看着一个个伞面,迅速地搜集着脑海中的词汇。他家的油纸伞,成为拼多多平台上最早拥有这些诗意名字的商品,迅速吸引年轻消费者、汉服文化爱好者的青睐。

  最初,周乐只是将电商作为副业,在大学闲暇时间为父亲的油纸伞拓宽网上销路。但他没想到,在运营两三年后,拼多多上的店铺每天都能销售四五百把油纸伞,还常常爆单。而当父亲的线下实体店受到疫情影响时,自己的网店成为了油纸伞的主要销售渠道。大学一毕业,周乐决定,全职做电商,卖好油纸伞。

▲除开设网店直销油纸伞,周乐和父亲还在石鼓打造油纸伞研学基地,教传统文化爱好者制作油纸伞。

  屋后的昌山竹林,也成了周乐的创作“宝地”。他时常带着拍摄团队,还有汉服模特,拍摄各种古风视频、唯美照片。这些内容往往在社交平台上引起追捧,“一段视频就能卖爆一款油纸伞”。据周乐介绍,网店客户大多在15-25岁,以广东、河南两地消费者最多,“这两地都是传统文化、汉服文化非常盛行的省份”。

  作为非遗传承新一代,周乐也正在结合消费者的反馈,对油纸伞工艺进行创新。“油纸伞需要刷桐油才能防水,但桐油气味较大。”周乐说,目前他正和大学的化工专业老师探讨,如何用活性炭分解桐油气味,并净化空气。

  “年轻一代,有想法,是好事。”谈起儿子的油纸伞事业,严厉的周汉宇也难得地表露出肯定:“这几年无论环境如何,线上销售很稳定,电商给了我们手艺人安全感。”如今,当地有一两百户村民跟着周汉宇制作油纸伞,每天能生产2000-3000把,绝大部分通过周乐的电商店铺售出,“湘潭宇昌老伞坊”也一路攀升至拼多多工艺伞畅销榜的榜首。

  周汉宇父子的事业,也带动了当地的油纸伞产业。截至目前,湘潭县石鼓镇有成品油纸(布)伞生产及相关企业50余家,年产成品伞600万把,占全国工艺伞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石鼓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各级政府正对油纸伞产业加大扶持力度,推进行业协会建设,计划用3至5年时间,实现油纸(布)伞产业年产值超5亿元。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广西“龙舟匠人”守艺数十载 盼再现“百舸争流”龙舟盛景

      中新网柳州5月22日电 题:广西“龙舟匠人”守艺数十载 盼再现“百舸争流”龙舟盛景  作者 罗洁芳 卫纲 韦国政  端午临近,位于广西柳州市融安县的鹭鹚洲村又开始热闹起来。每年端午前,鹭鹚洲的村民们都会“请龙出水”,举办龙舟赛。鹭鹚洲村是融安县龙舟比赛中夺冠最多的村,也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龙舟...

    时间:05-22
  • 玩泥巴的瓷器匠人刘上辉:赶制手工陶瓷产品 受国际客商青睐

      中新网朔州5月21日电 题:玩泥巴的“80后”瓷器匠人:赶制手工陶瓷产品  受国际客商青睐  作者 杨静  连日来,位于千年“木塔之乡”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的陶瓷生产车间内,刘上辉正和数十名工人赶制一批销往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的手工陶瓷产品。茶壶、调料盒……泥浆在他们手中经过一系列工序,变成了...

    时间:05-21
  • 三十余年只干一件事 新疆匠人用“匠心”制黄金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23日电(潘琦)新疆民间有这样一句说法:“将任何一个妇女的裙摆抖一抖都会掉出一件金首饰”。可见新疆一些群众对黄金的喜爱。  近日,记者慕名走进乌鲁木齐中亚黄金宝玉石产业园,采访新疆古法制金技艺传承人阿不都西提·阿不力米提。面对镜头,他戴着老花镜,展示了拉丝、缠绕金弹簧...

    时间:04-23
  • 塞北小城酿酒匠人23年古法精酿“一坛酒”:黄酒发展任重道远

      中新网大同4月18日电 题:塞北小城酿酒匠人23年古法精酿“一坛酒”:黄酒发展任重道远  作者 杨静  淘米、蒸煮、发酵……18日,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唐八里村的一处酿酒小院中,李晶晶与酒厂工人们正忙碌着。走进酒坊发酵厂房,百余个大瓷坛整齐排列,酒香扑鼻而来。  在这座塞北小城的酿酒古村中,至今...

    时间:04-18
  • 山东匠人与金银“交流 ” 化繁为简传承錾刻技艺

      中新网山东临清3月22日电 题:山东匠人与金银“交流” 化繁为简传承錾刻技艺  作者 吕妍 姚晓楠 赵琦  一张长约1.5米的案桌上摆放了气体火枪、锉刀等10余样工具,这些工具仅是山东临清冯氏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冯秀宁工具中的冰山一角。凭借这些工具,原本无造型的金银器在她手中经过錾...

    时间:03-22
  • 匠人痴迷古兵器 复原“三弓床弩”等攻守器械

    匠人痴迷古兵器 复原“三弓床弩”等攻守器械...

    时间:03-11
  • 两会访谈|“绿水青山成了幸福靠山!”

      两会访谈|“绿水青山成了幸福靠山!”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党支部书记 汪玉成  编者按: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余村坚定践行这一理念,走上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时间:03-06
  • 汪玉成代表:变靠山吃山为养山富山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议开始前举行“代表通道”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接受采访。  光明日报社记者  谢谢主持人,我是光明日报记者,我的问题提给汪玉成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在您的家乡浙江安吉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时间:03-05
  • 汪玉成代表:变靠山吃山为养山富山

      在3月5日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介绍,余村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坚定不移变靠山吃山为养山富山,念好“山字经”。如今余村,村强、民富、景美、人和。乡亲们都说,绿水青山就是幸福靠山!...

    时间:03-05
  • 让工匠人才的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郑莉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于2月28日正式揭晓,10位大国工匠登上榜单。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贺信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有力举措之一。  作为全国...

    时间:03-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