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多地门店关闭,“明星光环”下的贤合庄发生了啥?

2023-06-03 14:55: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3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最近,“贤合庄北京门店全部关闭”登上微博热搜。此前,贤合庄多地门店亦传出关店消息。

  这家开业8年,拥有“明星光环”的卤味火锅店发生了什么?

  多地门店关闭

  近日,中新财经记者在某在线服务平台搜索“贤合庄”,检索到的10家北京门店均显示“歇业关闭”。此前,记者注意到,贤合庄丰科万达店已更换成其他店铺。

  位于河北燕郊的某贤合庄门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平台上显示已经歇业,那就是暂时关闭了,至于是否会再开,我们也不清楚,因为不是一个区域的。”

某在线服务平台显示,“贤合庄”北京门店均显示“歇业关闭”。

  记者将定位分别改为上海和成都,在上述平台搜索“贤合庄”,目前上海的5家门店和成都1家门店均显示“歇业关闭”。另外,广州的贤合庄(百信广场店)也已显示歇业。

  近期,贤合庄广州加盟商也向媒体证实,贤合庄广州的门店确已全部关闭,“去年合同就全部解约处理完了。”

  有报道显示,在最高峰时,该品牌在全国门店数量达到788家。为何多地门店如今纷纷关闭?记者多次拨打贤合庄卤味火锅客服电话,但均未接通。

  褪去“明星光环”

  公开资料显示,贤合庄卤味火锅成立于2015年,由演员陈赫、主持人朱桢、歌手叶一茜一手创立。2019年,贤合庄与擅长操刀明星餐饮项目的四川至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后,开启了急速扩张。

  但近年来,贤合庄加盟问题多次引发关注。2021年6月,贤合庄发布声明称,“贤合庄总部关停 加盟商们惨了”“国内多家贤合庄倒闭注销”“福州所有门店全关张”等为不实信息。

  2022年6月,贤合庄卤味火锅通过其微博发布声明称,网传陈赫收取“2.4亿加盟费”“37亿加盟费”等内容实为恶意造谣。至于“陈赫退出福建贤合庄股东”一事,陈赫原本就不是贤合庄品牌的运营主体成都市贤合庄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的直接股东,此前持股的福建贤合庄公司,自2019年不再直接经营贤合庄品牌后,已将主营方向调整为对外投资。

  记者通过“天眼查”查询发现,2019年,创立贤合庄的陈赫方和四川至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成都市贤合庄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由四川至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1%)和福建省贤合庄餐饮有限公司(持股49%)共同持股。

截图自天眼查APP。

  福建省贤合庄餐饮有限公司变更记录显示,2020年1月,陈赫、朱桢、叶茜(叶一茜)退出股东行列,改由陈赫、朱桢等投资的福建贤合庄品牌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022年5月,该公司又变更为海南亚广丰品牌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陈嵩共同持股。

  虽然陈赫已不再是贤合庄品牌的股东,但在贤合庄官网上,如今仍有陈赫、李晨、朱桢三人的照片,并提到,“坐拥陈赫、李晨、朱桢三大当红明星品牌官”。

截图自贤合庄官网。

  餐饮业“明星效应”还灵吗?

  “明星餐饮”应该如何长久地走下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私营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蒋泽中认为,利用明星引流,餐饮企业这一步并没有做错。但想要长久做下去,拼的是“硬实力”,即菜品、服务有保证,以及拥有自身特色。

  “明星开餐饮店,前期可以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到店里消费。尤其是拥有一定粉丝群体的明星,这些粉丝可以转化为消费力。”蒋泽中告诉记者,“不过,需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粉丝都会买账。即使一些粉丝买账,如果店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达不到消费者的要求,大家会自动‘用脚投票’。”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了解过诸多明星餐饮品牌。他发现,“明星通常没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与之匹配的专业技能、经验去做餐饮,更多的是利用自身的流量、影响力和品牌力,通过餐饮实现快速的变现,这也导致明星餐饮往往‘一地鸡毛’。”

  朱丹蓬认为,相较于“明星光环”,供应链的完整、品质的保障、消费场景的创新,服务体系的升级以及客户粘性的加强,才是餐饮品牌“长寿”的关键。(完)

  搜索

复制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三次减持商汤套现1.89亿港元,软银持股降至15.99%

      软银集团再度减持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商汤”)。  根据港交所最新权益披露文件,软银集团在3月2日,出售了979.4万股商汤,减持价格为每股2.5365港元,减持金额达2484万港元,持股比例下降至15.99%。  招股书资料显示,软银集团是商汤第二大股东(注:主体为SVF Sense (Singapore) Pte. Ltd. ),从2018年C+轮融资开始,软银集团...

    时间:03-09
  • 券商加速布局公募基金业务 增持股权、申请牌照动作不断

      本报记者 周尚伃  近年来,券商积极开拓公募基金业务,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拿下公募基金公司控制权等成为重要抓手。  近日,两家券商发布消息:为弥补公募基金牌照空缺,国联证券宣布拟收购中融基金100%股权;中泰证券控股万家基金已获批准,核心竞争力将得以提升。而今年1月份,另外两家头部券商资管子公司也递交了公...

    时间:02-08
  • 国美回应黄光裕失去控股股东身份:持股比例将提升

      中新网2月6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针对国美零售已无控股股东的消息,记者从国美获悉,大股东黄光裕持有国美零售股份比例当前低于30%,故上市公司暂无控股股东。特别股东大会计划已公告,债务资本化议案一旦获得通过,黄光裕持股比例将提升,并恢复至20%-30%之间。  国美还表示,大股东黄光裕对国美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正在通过无息免...

    时间:02-06
  • 半年内第八次披露减持!巴菲特再抛比亚迪,持股降至12.9%

      澎湃新闻记者 吴遇利  “股神”巴菲特又双叒减持比亚迪(002594.SZ,01211.HK)。  2月2日,港交所文件显示,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在1月27日售出155.45万股比亚迪H股股份,交易均价为226.32港元/股,合计套现3.52亿港元。交易之后,伯克希尔·哈撒韦仍持有1.42亿股比亚迪H股,持股比例降至12.9%。  去年8月24日,港交所第一次...

    时间:02-03
  • 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 ST熊猫持股5%以上股东章奕颖被立案调查

      1月31日,ST熊猫发布了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的公告。公告称,熊猫金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接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章奕颖通知,章奕颖于2023年1月31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证监立案字 0132023003 号)和《调查通知书》(证监调查字013202300...

    时间:02-01
  • 市场预期LPR调降、外资继续加仓,“持股过年”值得期待?

      随着地产支持政策接连祭出,年初又处于经济复苏的最初期,市场对于20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进一步调降的预期加强。  与此同时,经济重启的预期继续吸引外资加仓,1月17日,北向资金流入超92亿元,1月总计流入891亿元,创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单月历史新高,也逼近了去年全年的总和。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2023年现金已不再为王,股债组合可...

    时间:01-18
  • 员工持股计划屡现“零元购”:慷谁之慨,谋谁之利?

      近年来零元员工持股计划频现,不少都缺乏对等的考核和约束机制,侵害股东利益的同时,也未能实现员工普惠,成为了少数人攫取利益的手段。  低价、低考核的员工持股计划频现,上市公司为员工谋福利愈发“慷慨”。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2022年共有264家A股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同比增长18%。其中,35家公司的员工持股价格不超过1元/...

    时间:01-10
  • 零元员工持股计划激增背后:慷谁之慨,谋谁之利?

      低价、低考核的员工持股计划频现,上市公司为员工谋福利愈发“慷慨”。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2022年共有264家A股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同比增长18%。其中,35家公司的员工持股价格不超过1元/股,同比翻番,更有21家公司计划推出0元持股方案。  与此同时,市场对于低价员工持股计划“白送”的质疑声也愈演愈烈。2022年发布0元员工...

    时间:01-10
  • 零元员工持股计划激增背后:慷谁之慨,谋谁之利?

      低价、低考核的员工持股计划频现,上市公司为员工谋福利愈发“慷慨”。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2022年共有264家A股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同比增长18%。其中,35家公司的员工持股价格不超过1元/股,同比翻番,更有21家公司计划推出0元持股方案。  与此同时,市场对于低价员工持股计划“白送”的质疑声也愈演...

    时间:01-10
  • 充分发挥员工持股积极作用

      2022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热情持续攀升,频现亿元持股金额,“0元购”“1元购”持股计划迭出。专家表示,员工持股计划是上市公司重要的利益共享机制,要想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既需上市公司科学合理制定考核指标,也需监管部门持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更好发挥员工持股计划的作用。  创新型企业占比高  据统计,202...

    时间:01-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