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机器掐“蒜” 农民划算

2023-06-02 03:01:49

来源:科技日报

  【身边的锐科技】

  ◎本报记者 马爱平

  66岁的王喜山还记得,小时候每到收蒜季节,全家都累脱了形。

  夏初,收麦之前,村子里弥漫着一股辛辣的蒜气。收大蒜要几人一组,大家蹲在地里,前面的人用铲子从地里把蒜挖出来,后面的人再剪掉蒜须,扎成一捆。天气干燥,地硬邦邦的,刚出一会儿蒜,就会腰疼胳膊疼。

  父亲用架子车把大蒜一车一车拉回家,在院子里堆积成小山;晚上,全家彻夜不眠,把大蒜秧一株一株,绞缠起来,编成辫子,80个一串,挂在架子上。编成辫子的蒜风干后不容易腐烂。王喜山编辫子又快又整齐,哪怕瞌睡,他也要强打精神多编几串。一串蒜能多卖几分钱,攒出了他的铅笔、橡皮……

  又是一年丰收时。5月27日清晨,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镇白口村,王喜山的大蒜田里,一位农机手娴熟地操作着一台耕牛大小的设备。这是一台大蒜收获机,它先将大蒜茎秆聚拢后连根铲起,引入加持带输送,再由切割刀具剪掉蒜茎,随后将土抖掉,将蒜头由震动链输送到一侧装入网袋内,整个过程流畅“丝滑”。这些大蒜当天就被收购走了。

  宿羊山镇有“中国大蒜第一镇”的美誉。每年5月,满眼的蒜田收获在即,镇上也挤满了讨价还价的雇工和雇主。

  “现在人工费用贵,一亩大蒜雇人的话,人工费需要1500—1800元。使用机器,每天6行大型联合收获机可收获30—40亩、2行小型收获机可收获10—15亩,作业比人工快50—60倍,一亩地成本仅需要500—600元。”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园艺研究室主任樊继德算了一笔账。

  樊继德说,如今的大蒜收获机不仅能节省费用,而且种类也非常齐备——巨型金刚式联合收获机、小巧玲珑式分段收获机、便携式单行收获机……

  前不久召开的大蒜新品种及新装备示范应用观摩会上,一排排大蒜收获机在白口村地头依次排开。轰隆隆、咔嚓嚓,聚拢、铲根、剪茎、输送、装袋……各式大蒜收获机轮番登场,施展起“十八般武艺”——来自徐州库卡、济南华庆、德州春明、金乡玛丽亚、金乡金蒜王的大蒜收获机一展身手。这些机器大小不一、式样新颖、功能多样……在观摩会现场,科技日报记者看到,既有能满足规模化垄作栽培的、带北斗导航且能无人驾驶的大马力四轮双驱联合收获机,也有能满足小农户平作栽培所需的小型两轮手扶收获机,还有能满足部分套作两头净的自走式单行微型收获机。

  “大蒜收获机结构独特、收获效率高、作业质量好、可靠性强、可适应不同类型的土壤,为我国大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机械保障。”江苏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葱蒜岗位专家、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史新敏告诉记者。

  在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峰看来,如果以大蒜收获模式为统领,确定大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进行机械化耕、种、管、收一体化统筹,实现无缝衔接,就可让大蒜收获机像稻麦机一样,向专业化、租赁化方向发展,实现全国跨区作业。

  “未来,蒜农们很可能按照规范进行标准化生产,让农机成为主要劳动力,真正地实现‘机器换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说。

  自从用上机器,王喜山再也不到镇上去讨价还价,雇人收蒜了。他偶尔也会拿起几根蒜秧子回味一下。“再不练就全忘喽。”他笑着说。(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山西屯留培育高素质农民 “土专家”“田秀才”支撑乡村振兴

      中新网长治5月31日电 题:山西屯留培育高素质农民 “土专家”“田秀才”支撑乡村振兴  作者 李庭耀 杨建伟  “通过培训学到了视频剪辑、农产品直播带货等知识。学以致用,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帮助更多村民卖好农产品。”59岁的农民王芳先向记者展示他的山西省高素质农民中级技能证书。  王芳先是长治市屯留区李高乡西六...

    时间:05-31
  • 湖南祁阳发展林下经济 农民鼓起增收“钱袋子”

      中新网永州5月30日电 (唐小晴 何艳飞)“这块油茶地,质地疏松,保水力好,适合果蔬生长,后期管护方便。今年在这种了300亩果蔬。”湖南科元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科说。  在祁阳现代农业产业园七星湖高标准油茶种植基地,村民们熟练起垄、施肥、覆土,在山林中栽下南瓜、辣椒、黄豆、花生等秧苗。  因油茶生长周期长,新栽种...

    时间:05-30
  • 小水井农民合唱团:身带泥土声如天籁

      当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相互挥手告别时,张晓明不禁潸然泪下,哽咽难言。  演员并不是职业演员,他们是农民,刚从田地里劳作回来,指甲缝里还留着泥土。  演出地点是村里建筑面积最大的一栋楼,楼前有一个小广场。这个村有个社团组织,名字很长,叫“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团长就是张晓明。  20年前,张...

    时间:05-29
  • 江苏丰县28万亩大蒜、洋葱丰收 拨动农民致富“金蒜盘”

      中新网徐州5月27日电 (记者 朱志庚)“今年大蒜长得好,一亩地能收鲜蒜4000斤左右,现在市场价格一般在2.3元/斤以上,再加上春季蒜薹收入,一亩地稳稳超过10000元的收入,效益非常可观。” 5月27日上午,江苏省丰县首羡镇葛庄村大蒜种植户葛仁卖完大蒜,在回来路上向记者算着丰收账。  5月中旬以来,丰...

    时间:05-27
  • 五月菜籽香 特色种植让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

      央视网消息:四月菜花黄,五月菜籽香。近日,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的七万亩油菜籽进入收割期。机械化作业不仅让农民耕作收割省时省力,不断延长的农产品产业链还带动了农户增收。  总台记者 杨海灵:我现在来到了衡水市安平县,在经历了油菜花明艳的金黄之后,整个田地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黄色。从芳香变为果实,...

    时间:05-27
  • 山东农民钻研棚菜种植近30年 带领村民“突围”致富

      中新网山东薛城5月26日电 题:山东农民钻研棚菜种植近30年 带领村民“突围”致富  作者 沙见龙 丁梅  “哎,就是这个辣香味。”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铁佛村日光连栋式现代农业大棚内,全国劳动模范、薛城区人大代表张建峰掰开一个皱皮辣椒,闻过再尝一尝,很是满意。“现在这个辣椒全身都是科技‘范儿’,不仅实现了无土...

    时间:05-26
  • 荞麦花开摇曳生姿 小杂粮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央视网消息:近日,西安市蓝田县九间房镇的荞麦岭上一片生机,千亩荞麦花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竞相开放。一层层、一片片,微风中摇曳舞动,沉浸其中,让人流连忘返。  荞麦花盛开是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荞麦则作为这里的小杂粮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22年开始,当地因地制宜,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思路,将荞麦作为主...

    时间:05-26
  • 做好农民工就业这篇大文章

      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基本接近正常水平。今年以来,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等吸纳农民工就业较多的行业整体恢复向好,对农民工就业状况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农民工规模之大、流动之大、贡献之大、潜力之大,在世界范围内前所未有...

    时间:05-26
  • 广西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整治 将出实招根治欠薪

      中新网南宁5月25日电 (记者 黄艳梅)2023年广西“根治欠薪·桂在行动”系列专项活动25日全面启动。广西将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整治,坚持出实招、求实效,进一步推动根治欠薪工作走深走实,巩固拓展根治欠薪成果,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当天,广西壮族自治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整治(根治欠薪·桂在行动)启动仪式...

    时间:05-25
  • “第一代农民工”研究学者仇凤仙:实现“代际跨越”的不到20%

      专访“第一代农民工”研究学者仇凤仙:  实现“代际跨越”的不到20% 给回乡的他们再造“生计机会”  过去5年间,访谈四川、山东、河南、安徽等全国各地200多名“第一代农民工”,发放2500份调查问卷,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副教授仇凤仙在主持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调研时,最关心“第一代...

    时间:05-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