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北京朝阳建设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之城

2023-05-31 11:11: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31日电(记者 杜燕)北京市朝阳区是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承载地、首都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地。朝阳区委书记文献在30日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表示,朝阳区要建一座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新朝阳,把首都“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在该区具体生动地呈现出来,让民众有更多可亲可见的获得感,有更多可直接体验、直接触摸的幸福感。

  北京市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于30日召开首场发布会。文献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5月18日朝阳区迎来建区65周年。在朝阳区发展过程中,一直秉承着“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建设人民喜爱的宜居朝阳

  “建设宜居之区,就是要竭尽全力让生活、居住在朝阳区的人们,感受到生活的便利,享受到环境的优美。”文献表示,朝阳区努力实现百姓基本生活的便利。目前,全区249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了全部城市社区,医疗联合体实现全覆盖,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儿科门诊,打通儿童看病“最后一公里”。申报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并通过评审,未来将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服务居民健康上有更大的作为。

朝阳区要建一座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新朝阳 北京市朝阳区供图

  朝阳区努力让生态嵌入城市生活。文献称,朝阳区是一个生态大区,有密布的水网、绿网,有158条大小河流沟渠、400多公里长。朝阳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让居民、商户、企业充分享有绿色生态带来的舒适生活和经济效益。

  朝阳区努力建设不夜之城。文献表示,一条亮马河,璀璨的夜景让人流连忘返;一个“金十字”,点亮了长安街东延长线“最有温度的行政通廊”和东三环“最有品质的商务通廊”;三个灯光秀,让奥运塔、大望京、CBD展示出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今年,正在筹办“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未来,朝阳区的城市会更有活力、夜晚会更加安全。

  建设创新生态活跃的宜业朝阳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文献指出,朝阳区要建设宜业之区,就要吸引全球、全国各类人才聚集朝阳兴业创业,让朝阳筑巢引凤实至名归。

  朝阳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达93.4%,注册经营主体37.2万家,位列全市第一,平均每天有近百家企业在朝阳注册。在产业带动下,全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达228万人,占全市超过20%,居全市首位。朝阳区有优越的政策环境,高效的服务保障。建成全市首个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工作许可、工作类居留许可“两证联办”,为全市45%的外籍人才营造创新发展的生活环境。

  建设营商环境优越的宜商朝阳

  文献介绍,朝阳区自辽代到清朝,一直是北京漕运的重要水道,对繁荣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朝阳区经历了从农业向工业,再向服务业的历次转型。历史的发展,形成了朝阳区亲商、重商、爱商的传统,也奠定了如今朝阳区作为经济大区的基础地位,建设宜商之区的条件得天独厚。

  朝阳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是“两区”建设的重要承载地,是北京数字经济核心区,是全市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其中,朝阳区地区生产总值去年增长到近8000亿元;今年一季度,新设外资企业87家,占全市1/4。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家,累计达149家,占全市70%以上;汇聚了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30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数量占全市20%;营商环境连续四年排名全市第一。北京CBD在世界商务中心区吸引力指数排名全球第七、亚洲第二,保持全国第一。今年以来,积极落实北京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改革方案,累计走访服务企业2360家,“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建设教育资源充沛的宜学朝阳

  文献表示,朝阳区是一个人口大区,这背后始终让人最牵挂、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朝阳区努力建设宜学之区,让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朝阳区要建一座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新朝阳 北京市朝阳区供图

  据介绍,朝阳区是一个教育大区,目前,全区有幼儿园、中小学、职业高中593所,有907处校址,在校学生33.85万,基础教育体量约占全市1/6。区内国际学校35所,占全市近40%,国际学生和外籍教师规模均居全市第一。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更优质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找到好学校。同时,朝阳区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孩子们在各类体育、艺术、科技活动中获奖数量和比例均位居全市前列,学生的体质健康合格率和优秀率保持中心城区第一的位置。

  建设文旅资源丰富的宜游朝阳

  “作为古都中的新兴城区,在游客的心目中,朝阳区也许不是北京旅游的第一站,但通过大数据显示,朝阳区却是游客们落脚和光顾的首选地,特别是成了年轻人的必选地,建设宜游之区有后发优势。”文献表示,到朝阳区享受的是文化艺术之旅,71家博物馆、44家特色城市书屋、80多家时尚书店、102个文创园区,特色文化空间在朝阳遍地开花。北奥运功能区、三里屯时尚街区,近百个特色文化艺术园区,现代都市文化艺术在朝阳触手可得。

  他称,到朝阳区享受的是时尚消费之旅,是品牌品质之旅。全球90%的一线品牌在朝阳区设有门店,累计引进各类首店1588家,占全市近60%。全市68%的黑珍珠餐厅、60%的米其林餐厅、41%的咖啡厅、30%的茶馆在此落户。近千家酒店全时段运营,让每一个游客都能得到最优质的住宿体验。

  城以人为本,人以城为家。文献指出,将会走出一条具有朝阳特色、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朝阳实践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在沈阳启动

      人民网沈阳5月30日电 (汤龙)5月29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辽宁省委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联合主办,沈阳、大连、本溪市委网信办协办的“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在沈阳正式启动。  此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

    时间:05-30
  • 高等教育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持续提高(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⑥)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教育部门通过哪些有力举措,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方面取得实效?对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现有条件如何?对此,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接受记者采访。  问:高校分类发展是社会、教育、人多样化发展...

    时间:05-30
  • 金观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京津冀要承担起“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重大任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新征程上,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以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面积21.6万平方公里...

    时间:05-27
  • 【光明论坛】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主动精神

      【光明论坛】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强调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这充分体现我们党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始终...

    时间:05-25
  • “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学术研讨会在山东青岛举办

      中新网青岛5月25日电 (记者 张晓曦 胡耀杰)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办、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学术研讨会25日在青岛举办。来自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高校和科研机构的9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上,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山东省委会主委、山东省...

    时间:05-25
  • 东西问丨于运全: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惠及世界?

      中新社昆明5月25日电 题: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惠及世界?  ——专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  作者 熊佳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显著,2020年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899万人。2021年,中国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消...

    时间:05-25
  • 东西问丨于运全: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惠及世界?

      中新社昆明5月25日电 题: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惠及世界?  ——专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  作者 熊佳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显著,2020年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899万人。2021年,中国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消...

    时间:05-25
  • 500名专家学者“林都”伊春共话“两山” 共促中国式现代化林业发展

      中新网伊春5月25日电(记者 姜辉)“要使得‘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先要努力建造好或修复好绿水青山这个优良的生态环境,又要接着努力安排好、经营好、管理好绿水青山这个自然综合体,使它发挥最强功能,取得最大效益,然后才能得到真正的金山银山”。在24日闭幕的2023“两山”财富研讨会上,中国工程...

    时间:05-25
  • 人民财评:以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6%;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18.45亿户,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日前,国家网信办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一个个耀眼数据,一项项惊人纪录,彰显着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突...

    时间:05-24
  • 东西问丨短评:如何透过西藏洞见中国式现代化?

      中新社北京5月24日电 题:如何透过西藏洞见中国式现代化?  中新社记者 安英昭  “中国式现代化”自提出以来,相关解读阐释持续受到外界关注。23日登场的“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主题聚焦西藏高质量发展与人权保障,通过西藏这一颇具代表性的案例,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生动诠释。5月23日,“2023·...

    时间:05-2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