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东西问丨于运全: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惠及世界?

2023-05-25 19:02: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昆明5月25日电 题: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惠及世界

  ——专访当代中国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

  作者 熊佳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显著,2020年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899万人。2021年,中国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消除绝对贫困后,中国的乡村振兴之路面临哪些挑战?中国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实践路径?中国迈向乡村振兴的有效实践为全球减贫事业带来了什么?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推动世界发展繁荣?

  日前,当代中国世界研究院发布智库报告《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当代中国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深入解读报告,解答以上问题。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消除绝对贫困后,中国的乡村振兴之路面临哪些挑战?

  于运全:减贫治理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在中国,乡村建设贯穿减贫治理工作始终。当前,中国已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然而在乡村振兴之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农村脱贫人口中的老年人、残疾人、孤寡人群等生理性弱势群体与社会性弱势群体,不仅自身经济发展能力薄弱,往往还存在家庭经济保障困难等问题,面对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突发意外事故等情况,将长期存在返贫致贫的潜在风险。

  其次,中国仍面临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脱贫后,西部乡村地区的发展基础、起步速度、延展深度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依赖中央财政支持政策和转移支付的倾斜。如何在推进共同富裕中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成为新的挑战。

2021年10月,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常乐堡村湖羊养殖基地,检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采样。该基地带动5000户农户种草、1000户农户养殖脱贫。韩海丹 摄

  此外,解决相对贫困是当前的主要课题。解决相对贫困的目标要求更高、对象范围更广、致贫原因更复杂、动态性更强。而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数字鸿沟成为加深贫困的原因之一,解决农村相对贫困又出现新的压力。

  中新社记者: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探索出一条怎样的实践路径?已取得哪些成效?

  于运全:中国减贫治理事业的稳步推进,不仅得益于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广阔机遇,更有赖于中国政府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科学统筹规划。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国实施连续稳定的政策措施,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构筑有力保障,形成了适合国情的“DREAM”实践模式,即防返贫动态监测(Dynamic Poverty Prevention)、乡村特色产业支持(Rural Industry Support)、东西部协作(East-West Paired Assistance)、搬迁居民社会融入(Assimilation of Relocated Residents)、乡村治理现代化(Modern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防返贫动态监测巩固减贫成果。中国通过低收入农村居民自主申报信息、农村基层干部精细化上门排查等方式,形成了镇、村、组全覆盖的监测网格体系。2022年,65.3%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有效防范了区域性、系统性、规模性返贫现象的出现。

2021年6月,北京街头的“全面小康”花坛吸引游客拍照。胡庆明 摄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中国政府持续加大对脱贫地区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资源向乡村流入。截至目前,中国832个脱贫县,每个县都形成了两至三个优势突出、带动力强的特色主导产业,脱贫地区特色主导产业产值已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东西部协作形成区域优势互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实施东西部协作帮扶机制,8个东部省(市)结对帮扶西部10个省(区、市),增强区域间减贫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2022年,东部省份引导2633家企业到西部协作地区投资,采购或助销协作地区农产品954.5亿元。

  搬迁居民社会融入有序落实。中国各地搬迁安置区域已配套建成教育、医疗、产业等各类设施,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基本实现至少1人就业搬迁,群众就业规模达459.4万人,实现了扶贫搬迁向可持续性搬迁安置的有序过渡衔接。

  乡村治理现代化工作扎实推进。在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上,中国以高效有力的体制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广泛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促进乡村在产业布局、居住环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健康良性发展

2022年7月,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脱贫的农民在学习制作竹器。蒙钟德 摄

  中新社记者: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如何为全球减贫事业注入力量?

  于运全:联合国数据显示,2022年,世界极端贫困人口预计增加7500万至9500万。面对严峻形势,中国政府深度参与全球减贫治理。中国始终坚持在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制的顶层设计下,广泛开展国际减贫治理合作,同时深化包容普惠发展的区域协作。

  2009年以来,中国已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赠1.3亿美元,实施25个南南合作项目,派出300多名专家在项目东道国传授农业技术和减贫经验。中国以“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打通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减贫梗阻,畅通平衡性协调性发展的通道。世界银行研究报告预测,“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2018年11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北庄子村,农民顾宝军在整理收获的玉米。陈晓东 摄

  中国减贫经验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应用合作,为其他国家的减贫事业提供实在的帮助。

  中国通过产业减贫的治理模式,赋予贫困人口平等的发展机会,加速贫困人口再生产能力的恢复与提高,验证了“参与式”减贫是摆脱贫困的一剂良药。中国国际减贫合作中,也延续了同样的治理逻辑。近年来,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减贫产业合作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包括向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发展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产业项目,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产业。

  中国的减贫实践还表明,教育和技能培训对消除贫困具有基础性作用,可以提高贫困边缘人口的自身发展能力,进而获得就业机会,最终脱离贫困。2020年以来,中国世界银行合作,帮助东非国家培养数字技术、农业、能源、航运等当地支柱性产业的技术骨干。同时,陆续实施“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等项目,为发展中国家的教师群体提供短期进修及获得本硕博学历的学习机会,为国际社会培养减贫急需人才。

2022年12月,在浙江省瑞安市瑞立职业技术学校,来自四川省南部县脱贫户家庭的孩子们正在教室学习机械手臂操作。孙凛 摄

  中新社记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意。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推动世界发展繁荣?

  于运全: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集中力量推进现代化建设,本身就是对人类发展的重大贡献。中国的脱贫攻坚战,使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中国在实现快速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持了社会稳定有序,并且不断提升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水平,为世界和平发展增加更多稳定性与正能量。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全新机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近10年来,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6.6%,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远高于2.6%的同期世界平均增速和3.7%的发展经济体平均增速。中国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独龙江乡。钟欣 摄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新的指南。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为世界各国人民摆脱贫穷与动荡、追求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减贫、绿色发展、整体经济增长以及全社会稳定发展等诸多关键领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另一种现代化模式,破解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难题。

  未来,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其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不断彰显的同时,中国实践、中国智慧、中国经验的底色也将愈发深刻,以新的探索、新的路径达成新的实践成果,将在全球经济发展、减贫事业、生态保护等领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完)

  受访者简介:

   于运全,当代中国世界研究院院长,《对外传播》主编,《当代中国世界》主编,历史学博士,高级编辑,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和文化软实力。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秦刚:中非迈入构建更加紧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

      中新网北京5月26日电 5月25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出席庆祝“非洲日”招待会时强调,过去十年来,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引领下,中非关系发展按下了“加速键”,驶入了“快车道”,迈入构建更加紧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  秦刚说,中非友好交往更加密切,双方领...

    时间:05-26
  • 秦刚:中非关系越紧密,世界和平越有保障;中非合作越成功,世界发展越有希望

      中新网北京5月26日电 5月25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出席庆祝“非洲日”招待会时强调,中非关系越紧密,世界和平就越有保障;中非合作越成功,世界发展也就越有希望。中非兄弟情谊历经斗争的考验、岁月的淬炼,是任何力量都打不散、割不断的。中方愿与非洲朋友一道,继续心手相联,奋勇向前,全力构建高...

    时间:05-26
  •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秦刚国务委员兼外长在庆祝“非洲日”招待会上的致辞(2023年5月25日)  尊敬的埃塞俄比亚副总理兼外长德梅克先生,  尊敬的刚果(金)副总理兼外长卢通杜拉先生,  尊敬的非洲驻华使团长、喀麦隆驻华大使姆帕纳先生,  尊敬的非盟驻华代表奥斯曼先生,  尊敬的非盟轮值主席国、...

    时间:05-26
  • 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习近平主席致2023中关村论坛的贺信激励各界携手促进科技创新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题: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习近平主席致2023中关村论坛的贺信激励各界携手促进科技创新  新华社记者  “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进一步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  5月25日,国...

    时间:05-26
  • 深刻阐释“以学增智” 习近平谈到这“三种能力”

      学习·知行丨主题教育融媒体策划   深刻阐释“以学增智” 习近平谈到这“三种能力”...

    时间:05-26
  • 春风化雨润神州——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数字文化建设述评

      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回望五千年,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

    时间:05-26
  • 王文涛部长会见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

      5月25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赴美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期间,在华盛顿会见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和共同关心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专业、建设性的交流。中方就美对华经贸政策、半导体政策、出口管制、对外投资审查等表达重点关切。双方同意建立沟通渠道,就具体经贸关切...

    时间:05-26
  • 大三学生习作为何能入围国际电影节

      百年来,他们依水而居,舟楫为家,靠岸成村;他们建渔排、搭木屋,漂浮海上,靠渔为生。  他们是疍家人,被称为 “海上吉普赛人”。  疍家人属于汉族,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海上,形成了区别于陆地的独特习俗,逐渐产生了水上婚嫁、疍家调等独具特色的疍家文化。  海口经济学院南海...

    时间:05-26
  • “非自愿加班”的劳动者权益应得到有力维护

      如今,加班加点似乎已成为劳动者工作“常态”了。据《法治日报》报道,记者连续多日采访了北京、湖南、广东等地30多名劳动者发现,近九成职场人或多或少需要加班,近六成职场人平均每天加班超过1小时;且有一半的职场人加班后得不到任何形式的补偿,如加班费、调休等。  我...

    时间:05-26
  • 10分钟被骗430万元 “AI诈骗”应被零容忍

      近期,多家媒体注意到,“AI换脸”新型诈骗频发,利用人工智能实施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冲上热搜,引发全网关注。据“平安包头”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包头市公安局电信网络犯罪侦查局发布一起使用智能AI技术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10分钟内被骗430...

    时间:05-2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