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科学家创业”如何成功?资深学者:在商业化旅程中给予管理赋能

2023-05-26 21:14: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5月26日电 (记者 陈静)科学家创业到商业化要跨越多少“万水千山”?商科优等生怎样成长为科创合伙人?

  “企业家不可能单打独斗,科学家也不能把企业当成实验室。”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资深教授钱世政2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企业大部分是“科学家创业”,这就需要对科学家在商业化旅程中给予管理赋能。“尤其是在不同的阶段,我们需要给不同的企业赋不同的‘能’。”在这位学者看来,搞科创不分年龄,重要的是思想火花和发现价值的独特慧眼。

  钱世政指出:“科创是个试错容错的过程,而企业却是个营利组织,如何让好技术变成好产品,好产品变成好生意,最后变成好企业呢?这中间不是一个恒等式,管理学的任务就是将上述关系捋顺。”

  据悉,“复旦科创企业家营”第六期、“复旦MBA科创青干营”(简称“科创青干营”)第二期联合开营,名师、业界精英与学员相聚一堂,共同开启全新的科创研学之旅,如同一场未来科创事业伙伴的“预热与对接”。作为复旦科创企业家营和科创青干营的“双营”导师,钱世政教授指出:“一个美好的目标化为‘真金白银’要跨过千山万水,怎么落地?各个职能部门各尽其责,各司其职。显然,制定大战略、逻辑框架和占领技术要塞是领军人物的使命,而‘青干’则可以抓住这些细节并将此落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希望科创青干营的学员能够与科创企业家营的学员有交流、有分享,甚至共创未来共同的事业。

  据了解,复旦科创企业家营迄今举办了六期,已汇聚众多科创企业家。第六期学员中,来自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领域企业者数量占比提升。科创青干营二期将通过原创、系统和注重实战的课程体系设计,培养学员掌握前沿管理知识,洞察科创企业发展规律。据悉,科创青干营第二期在原有导师基础上新增了六位导师。

  作为新上任的企业家导师,相关企业创始人周之栩表示,相较于直接输出一些“定式”,自己会更偏重于分享在求学工作、回国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经验教训。“从宏观到微观的很多变化,从不理解到慢慢理解的东西,包括很多跌过的‘坑’,希望能和同学们做比较接地气的分享。”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多年,谈到未来需要怎样的科创人才时,周之栩认为,在科技类行业中,无论是创始人还是公司核心管理层,都需要具备完整、齐备的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不仅仅来自于课堂学习,还要有大量的实践。”

  “我经常提醒自己,对我来说最大的风险挑战就是‘我不清楚我不知道什么’。因此,我们要不断去学习,不断去拓展视野和知识结构、去和更多优秀人士进行思想碰撞,这样会产生很多新的想法,科创青干营会给大家这样的机会。”周之栩分享道。

  “不能简单把科创理解为‘技术+资本’,在这之外还要有情怀、韧性、长期奋斗和管理。”人文财经观察家、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秦朔以《科创家时代的管理问题》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大力发展科创不仅仅造福民生,推动国家发展,更是伟大复兴的坚实脊梁,“要在这样的高度上看待科创问题”。(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科学家实现千公里无中继光纤量子密钥分发

      中新社合肥5月26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中国科学家近日通过极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等技术,实现了光纤中1002公里点对点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  这一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刘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

    时间:05-26
  • 成功破解硅片“力学短板” 中国科学家实现柔性太阳电池制造

      中新社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太阳电池可以随意折叠、任意弯曲吗?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最新消息说,中国科学家最新完成的一项研究给出肯定答案,他们通过合作成功破解硅片的“力学短板”,显著提升硅片“柔韧性”,研发出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技术,在此基础上实现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制造,并已验证批量生产...

    时间:05-25
  • 成功破解硅片“力学短板” 中国科学家实现柔性太阳电池制造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太阳电池可以随意折叠、任意弯曲吗?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最新消息说,中国科学家最新完成的一项研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们通过合作成功破解了硅片的“力学短板”,显著提升硅片“柔韧性”,研发出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技术,在此基础上实现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制造,并已验证批量生产的可行性。  这项...

    时间:05-24
  • 吴征镒成就展在西南联大旧址开展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中新网昆明5月23日电(罗婕)在西南联大杰出校友、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逝世十周年之际,“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吴征镒先生生平及学术成就展”23日在西南联大旧址所在的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正式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读书报国、扎根边疆、献身科学的爱国志向。  此次...

    时间:05-23
  • 大数据如何建设“数字孪生”地球?中国科学家提出先进解决方案

      中新网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当今的万物互联时代,地球大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如何从海量、多源、异构、泛在的地球大数据中汲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实现数据-信息-知识-决策链条的贯通,进而推动建设“数字孪生”地球?这些问题的破解之道备受关注,也迫在眉睫。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

    时间:05-22
  • 一众知名女科学家现身大湾区科学论坛 展现“她智慧”

      中新网广州5月20日电 (记者 王坚)由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20日至22日举行。其间,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单位主办,广东省女科技工作者联合会支持的“众里寻她”女科学家分论坛于20日在广州南沙举办。  据介绍,作为大湾区科学论坛的新环节之一,“众里寻她”女科学家分论坛以“她智...

    时间:05-20
  • 女科学家论坛在穗举行:女性要勇于“往桌前坐”

      中新网广州5月20日电 (记者 蔡敏婕)女科技工作者是推动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今走进科技工作领域的女性也越来越多。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众里寻她”女科学家分论坛20日在广州举行,来自计算机与软件、能源材料、生物医疗、公共卫生等领域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参与讨论。  作...

    时间:05-20
  • 助力“双碳” 中国科学家实现低碳烯烃收率目前国际最好水平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19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科研团队继2016年创制出一种氧化物-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体系(OXZEO),从原理上开创一条低耗水和低排放的煤转化新途径,并与企业合作开展工业性试验之后,以其为基础持续开展深入研究和大量...

    时间:05-19
  • “祝融号”又有新发现!我国科学家研究证明火星北部曾存在海洋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肖龙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通过综合分析“祝融号”火星车搭载的多光谱相机(MSCam)获取的科学数据,首次在火星表面发现海洋沉积岩的岩石学证据,证明了火星北部曾经存在过海洋。相关研究成果以《乌托邦平原海洋沉积岩的证据:祝融号火星车的观测》为题发表在综合...

    时间:05-18
  • “祝融号”又有新发现!我国科学家研究证明火星北部曾存在海洋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肖龙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通过综合分析“祝融号”火星车搭载的多光谱相机(MSCam)获取的科学数据,首次在火星表面发现海洋沉积岩的岩石学证据,证明了火星北部曾经存在过海洋。相关研究成果以《乌托邦平原海洋沉积岩的证据:祝融号火星车的观测》为题发表在综合...

    时间:05-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