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BAT”取代“蔚小理”意味着什么

2023-05-26 06:21:47

来源:经济日报

  最近汽车界冒出一个“BAT”,其热度大有超越“蔚小理”之势。“BAT”跃居第一阵营,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产物,也是“马太效应”在行业的显现。造车就像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暂时领先并不等于在未来胜出。要想持续领跑,“BAT”还得不断巩固和扩大优势,拓宽和挖深“护城河”。

  在互联网领域,百度、阿里、腾讯这3家科技公司分别引领我国的搜索、电商、游戏和社交领域。“BAT”的简称常常被大家挂在嘴边,这是对它们商业地位的高度认可。巧合的是,最近汽车界也冒出一个“BAT”,其热度大有超越“蔚小理”之势。

  所谓汽车界“BAT”,是指比亚迪(BYD)、埃安(AION)和特斯拉(Tesla)。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中,比亚迪、埃安和特斯拉跃居前三强,构成新能源汽车第一梯队。如果以首字母排列,正好组成“BAT”。而且这3家企业既有民企,又有国企,还有外企,被认为具有一定代表性。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蔚小理”都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代名词。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蔚小理”从造车理念、产品定义、用户服务和资本运营等方面,为汽车产业变革注入新动能、带来新气象,极大地提升了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不过,随着补贴全面退坡,国内传统车企、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纷纷发力,纯电动、插混和增程式产品竞相涌现,新势力与旧势力不再分界,行业洗牌日益加剧。当前,不仅“蔚小理”本身销量出现分化,整个市场竞争格局也在深刻调整。“BAT”跃居第一阵营,而“蔚小理”逐渐掉队,就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产物,也是马太效应在行业的显现。

  “比特”领跑,不难理解。比亚迪通过多年在汽车制造、电池,甚至半导体领域深耕,率先实现产品“油电同价”,去年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特斯拉则通过一系列颠覆式创新,依托Model 3、Model Y两款明星车型,蝉联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

  反而是埃安的后来居上,让人有些看不懂。毕竟,汽车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国企身处其中并不占优势。更何况,埃安成立仅5年。不过,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埃安的“抢位”并非不符合市场逻辑。从产品上来说,埃安与比亚迪、特斯拉一样,主力产品价格在10万元至30万元,这恰恰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增长最快、最主流的市场。当然,如果仅有产品精准定位,而没有核心技术的有效支撑,产品也难有市场竞争力。与比亚迪的刀片电池、DM-i超混、e平台3.0等对产品的技术赋能相比,埃安的弹匣电池、夸克电驱、星灵电子电气架构等同样实现了对产品的技术升级,可谓异曲同工。

  更要看到,汽车产业的创新从来都不只是产品和技术,还有管理。去年一些第三方机构和媒体对汽车企业销量进行排名时,已将埃安列入造车新势力阵营。理由在于,虽然埃安在性质上属于国企,但近年来通过混改,推动研产销一体、员工持股、引入战投,早已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

  当然,造车就像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暂时领先并不等于在未来胜出。新“BAT”时代,埃安销量超越特斯拉,或许只是个别月份的表现,市场竞争格局远未定型。要想持续领跑,“BAT”还得不断巩固和扩大优势,拓宽和挖深“护城河”。尤其是比亚迪和埃安,要分别通过仰望和昊铂两大高端品牌的打造,实现品牌向上突破,提升企业形象和全球影响力,否则,难言“胜券在握”。前不久,巴菲特就感言,“亨利·福特好像拥有过全世界,他发布了福特T型车,降低了汽车的价格,提高了工人工资。但20年后,福特仍然出现了亏损”。这其中蕴含的产业规律和市场逻辑值得深思。

  比赛的最终成绩离不开临场发挥,但更多的还是由赛前训练过程决定。随着产业竞争深入和门槛抬升,未来3年将是新能源车企“抢位”的最后窗口期。尽管过去3年已有75个品牌关停并转,但目前我国仍有148个汽车品牌在市场打拼。不过,需要高度关注的是其中前20%的头部企业销量占比高达91%。这意味着,有近百个汽车品牌已站在市场悬崖之上。“BAT”三强的形成,既是市场竞争格局的重塑,更是企业优胜劣汰的加速。如何把握好这最后的“抢位”窗口期,提高新能源车企在市场上的“卡位”势能,不仅取决于企业昨日的努力奋斗,也取决于今日与明日的接续拼搏。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蔚小理”晒年报背后:“价格战”已不可避免?

      中新财经3月22日电 (中新财经 葛成)随着小鹏汽车近日公布年报,蔚来、小鹏、理想三家头部造车新势力2022年业绩全面揭晓。  与2021年相比,“蔚小理”三家头部新势力车企年报的变化有诸多相似之处——销量不断攀升、营收持续增长,然而净亏损也在不断扩大……2023年,新能源汽车竞争环境将更加激烈,“...

    时间:03-22
  • “蔚小理”晒年报背后:“价格战”已不可避免?

      中新财经3月22日电 (中新财经 葛成)随着小鹏汽车近日公布年报,蔚来、小鹏、理想三家头部造车新势力2022年业绩全面揭晓。  与2021年相比,“蔚小理”三家头部新势力车企年报的变化有诸多相似之处——销量不断攀升、营收持续增长,然而净亏损也在不断扩大……2023年,新能源汽车竞争环境将更加激烈,“蔚小理”将如何应对?资料图:...

    时间:03-22
  • 11家车企公布2023年度销量目标:比亚迪欲摸高400万辆 “蔚小理”设定增长率均超60%

      本报记者 龚梦泽  进入2023年,各大车企又将展开了新一轮的“竞速”。尽管今年1月份整体销量“阴跌”,但从多家车企发布的全年销量目标来看,车企对于2023年的发展仍然保持较高的信心和预期。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截至发稿,包括主流汽车集团、传统民营车企和新造车势力在内共有11家车企透露了今年的销量目标。其中,传统...

    时间:02-09
  • 造车新势力明年或迎大洗牌 二梯队向上冲击“蔚小理”

      本报记者 赵语涵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至11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462.8万辆和243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1%和3.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

    时间:12-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