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加速创新要素“裂变反应”

2023-05-20 07:12:53

来源:经济日报

  拥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时却起步艰难。曾经困扰陕西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现金实缴资本不足”的难题,如今已成往事。近期,专门主攻航空航天发动机复合材料构件技术研发的西北工业大学刘维伟团队借力当地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改革政策的帮助,以“技术入股+现金入股”的方式组建了陕西道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完成首轮2000万元融资,企业估值达1.4亿元。

  资源优势变发展胜势

  科研团队的现金出资从哪里来?答案是高校的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结余出资成果转化。

  “将校内长期闲置的部分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用于成果转化现金出资入股,这一改革举措,破解了制约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一个普遍难题。这不仅是对科研人员的权益激励,更有利于与合作投资方形成风险共担的利益捆绑机制,激发创新效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处副处长顾清华表示。

  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改革是新引擎的点火器。作为科教资源大省,如何让科技与经济拧成“一股绳”,将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裂变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陕西省优化改革供给,再造“势”“能”转换“反应釜”。针对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等难点,陕西省推出“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等三大改革试点政策。就长期制约成果转化效能的职务成果权属、人才激励和团队出资等堵点、难点问题,靶向发力,精准施策。

  作为当地“三项改革”的先行军,西北工业大学在原有职称体系中创新建立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增加“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作为科研可选项并增设科技成果转化职称系列,单列计划单独评审。去年,该校评聘了学校历史上首批成果转化系列的研究员和副研究员,另有32位教师凭借成果转化贡献晋升了高级职称。锲入创新驱动发展深层机理的改革政策激发创新活力,该校科技成果转化数量较改革前增加35%以上。

  长期从事塔式光聚热发电跟踪控制器研发的西安理工大学赵跃团队,5年前就有了将太阳能发电跟踪系统产业化的想法。但因职务科技成果属于国有资产,转化过程涉及的政策程序复杂而止步。“职务科技成果单列”改革启动后,在一系列作价入股、资产减持、划转、转让和退出等国有资产管理新办法的支持下,赵跃团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引进第三方投资人,迅速成立了两家公司并将10余项专利成果作价入股创办公司。赵跃说,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让职务成果的权属权益边界更加清晰,消除了科研人员和学校管理部门“不敢转”的顾虑。

  一年多来,陕西75家参与改革试点的高校院所中,38383项科技成果已单列管理,3449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其中232个项目已经成立公司;184名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晋升了职称;53个项目利用横向结余经费1795万元出资科技成果转化公司,形成了“技术入股+现金入股”的激励型成果转化投资组合。

  科技与产业同频共振

  改革还在加油续航。前不久,在前期试点实践的基础上,陕西又出台了包括探索权益让渡转化方式、先投后股试点、建立作价入股持股平台、完善横向结余经费出资成果转化税收政策等一系列更加深化、细化的“十条”改革措施。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表示,“三项改革”正成为陕西深入开掘科技优势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一系列改革释放创新成果转化源头活水,“引水滴灌”还要依靠人才机制创新。近年来,陕西在举全省之力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总窗口的过程中,针对“科技”“市场”和资本等要素间的信息不对称、研用脱节、互信不足等制约成果转化效率的“卡脖子”症结,精心培育“科技经纪人”“科学家+工程师”和“新双创”三支队伍,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实现同频共振而“穿针引线”。

  “要不是‘秦创原’的‘科技经纪人’牵线,我们曾经计划把项目拿到外地转化去呢”。曾经困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黄廷林团队很久的难题,在“秦创原”科技经纪人的帮助下,很快得到了解决。长期从事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研究的陕西省咨询委员会委员孙海鹰表示,科技经纪人既懂技术又懂工程又懂市场,为企业匹配科技项目,为科研单位寻找应用场景,为成果转化整合市场等要素资源。“柔性OLED薄膜封装胶水是我国OLED显示面板产业上游产业链中‘卡脖子’材料之一,制约着我国OLED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作为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技术经理人,蔡克2020年通过积极走访,挖掘成果项目资源,匹配“秦创原”沣西引导基金等资源,成功推动西安交大吴朝新教授团队研发的薄膜封装胶水项目就地转化。目前该项目已成功通过厂商评测,打破了外国技术垄断,对降低下游生产企业的产业风险和生产成本,实现国内关键材料自主可控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预计未来3年可实现产值规模超亿元。近年来,西安交大55位职业科技经纪人,先后从近3万项存量科技成果中梳理出1100余项具备转化孵化潜质的项目推送给合作企业,引入83家金融机构,转让专利568件,孵化注册企业174家,成果转化合同金额逾3亿元。

  前不久,西安石油大学党瑞荣等4位教授分别入选“秦创原”2023年度“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名单。相对固定的合作团队机制,可以避免研发和市场脱节,确保科研成果接地气、能落地,从而打通科研成果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为加速打造“新双创”队伍,陕西西咸新区通过试点开设“理论+实践”课程体系,让具有成功实践经验的企业家、行业专家等担纲“双创”导师,通过一系列路演、培训和结对措施,从“双创”企业的初创阶段就“培土育苗”;针对“双创”队伍“长个子”“强体魄”,目前陕西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构建起了立体联动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孵化链条矩阵;省级以上孵化载体达451家,年度新注册孵化团队2923家;2022年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近16000家,同比增长42%。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在陕西,聚力加速创新要素“裂变反应”的“三支队伍”正迅速壮大,总量由2021年的651支增加到2022年的4742支,增幅逾628%。

  张 毅(来源:经济日报)

张 毅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高校科技成果要“转”得更好

      科技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创新指标在全球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顺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是我国科技实力跃升的体现,科技赋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加速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成果转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围...

    时间:05-20
  • 为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翅膀(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置身远洋沙漠,不必担心手机没有信号;指尖轻触,井下240米深处的采煤机即可转动螺旋叶片,实现“一键采煤”;6毫秒内,远隔300公里之外的手术机器人能够精准完成高难度手术……在南京江宁区紫金山实验室内,未来网络技术的应用场景刷新着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认知,重塑着网络世界与日常生活的边界。  让科幻...

    时间:05-20
  • 洗地机行业求变用户期待高性能产品,石头科技全能新品上市

      “懒人经济”的快速发展,衍生出了许多新兴行业,其中,能够深度清洁且省时省力的洗地机备受青睐,仅用3年时间,洗地机市场规模就突破了百亿元,展现出惊人的增幅。据奥维云网数据,2023年1季度,洗地机以37.8%占比成为清洁电器第一大细分类目。  洗地机市场高歌猛进,吸引越来越多的品牌进入,据统计,目前洗地机行业有接近200个品牌,除了持...

    时间:05-19
  • 陕西硬“核”科技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保驾护航

      中新网西安5月19日电 (杨英琦)记者19日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西安交大一附院)获悉,该院核医学科核素治疗团队与肿瘤内科神经内分泌肿瘤团队日前成功实施了西北地区首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肽受体放射性核素疗法(PRRT)治疗。  肽受体放射性核素疗法(PRRT)是发挥放射性核素射线局部照射能力,破坏肿瘤细胞的DN...

    时间:05-19
  • AI将夺走人类的“饭碗”?听听科技大咖们怎么说!

      中国经济网天津5月18日讯(记者刘潇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火爆出圈,再次引发全世界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广泛关注,更让人们体会到大模型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今日开幕的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来自全球科技领域的学者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对于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否将成为人类自身的“威胁”这一话题发表了各自的深入见解。...

    时间:05-19
  • 海外华文媒体“津门论道”助力智能科技高质量发展

      中新社天津5月18日电 (周亚强)2023“津门论道”海外华文媒体论坛18日在天津举行。华文媒体代表、研究学者和天津各界代表等齐聚一堂,线下线上相结合,共同探讨“新时代、新机遇、新未来——海外华文媒体助力智能科技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冀国强,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出席论坛...

    时间:05-18
  • 云南省科技活动周启动 集中展示93项创新成果

      中新网普洱5月18日电 (记者 缪超)2023年云南省科技活动周18日在普洱市启动,来自云南省的各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基地、科创企业集中展示93项创新成果,展位达143个,涉及工业、现代农业、医疗卫生、生物多样性等领域。  “由于雨季高温高湿、旱季干旱难耐、动物取食等诸多原因,热带植物演化出了纷繁...

    时间:05-18
  • 聚焦胃健康和预防儿童伤害 中国科技馆举办健康主题周专家咨询日活动

      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5月18日发布消息说,“助力健康中国·共话健康真意”主题周当天在该馆举办专家咨询日活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主任田艳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内科主任王荃来到科技馆“共话健康真意”常设展厅,聚焦“那些伤胃的坏习惯”和“...

    时间:05-18
  • 中关村论坛首设科技女性创新论坛 航天员刘洋将“星空寄语”

      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 陈杭)2023中关村论坛科技女性创新论坛将于5月28日举办,这是中关村论坛在成功创办13届后,首次开设以“前沿科技她力量”为年度主题的女性平行论坛。开幕仪式上,中国女航天员刘洋将以独特方式为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带来“星空寄语”。  这是记者18日从2023中关村论坛平行论...

    时间:05-18
  •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评估报告》将发布

      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 陈杭)全球工程创新论坛将于5月26日在京举办,以“工程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首次发布《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评估报告》,为优化北京科技战略布局、支撑高质量发展贡献工程科技力量。  这是记者18日从2023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新闻媒体通气会上获悉的。  全球工程创新论坛将于5月26日在...

    时间:05-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