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全球央行“豪购”黄金为哪般?

2023-05-16 21:29: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财经天下)全球央行“豪购”黄金为哪般?

  中新社北京5月16日电 题:全球央行“豪购”黄金为哪般?

  中新社记者 刘文文

  尽管近期黄金价格一路上扬,需求热度却丝毫未减。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多国央行购金需求在今年一季度出现大幅增长,令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增加228吨。

  自2022年以来,全球央行豪购黄金,其背后原因为何?

  多国央行大举购入黄金

  今年央行购金开局火爆。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多国央行仍然热衷于购买黄金,令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228吨,创下一季度历史新高。

  其中,新加坡、中国、土耳其和印度在总购买量中占据“大头”。数据显示,新加坡金融监管局是一季度全球央行中的最大买家,新购入69吨黄金;中国人民银行购入58吨黄金;土耳其和印度的官方黄金储备分别增加30吨、7吨;捷克和菲律宾分别增加2吨、1吨。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强劲的购买势头,各国央行出售黄金的节奏要温和得多。年初迄今,央行净购金量远超过出售量。

  背后有哪些考量?

  为何全球央行都热衷于购买黄金?专家分析,这与黄金的几大特性有关。

  其一,避险属性。

  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动荡风险持续发酵,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受到青睐。“回溯历史,在过去七次的经济衰退之中,黄金投资在其中的五次均带来了正向收益。”世界黄金协会资深市场分析师路易斯·斯特里特说。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分析,进入2023年,随着美联储加息逐渐接近尾声,加之欧美银行业动荡持续发酵,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黄金价格一路上扬,年初至今伦敦金价已累计上涨超过11%。

  其二,抗通胀属性。

  全球高通胀时期,黄金资产往往表现突出。管涛举例称,1974至1984年期间全球平均通胀水平为15%,伦敦黄金现货平均收益率为25.4%。在全球高通胀的当下,黄金资产自然倍受欢迎。

  其三,安全属性。

  地缘政治风险上升,黄金储备的安全性凸显。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日益将货币武器化,滥用经济金融制裁,动摇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信用根基。管涛认为,当前多国央行增持黄金储备有助于推动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防范未来地缘政治博弈的制裁风险。

  金价进入上行通道

  展望后市,黄金投资需求会继续上涨吗?金价又将如何变化?

  路易斯·斯特里特分析,在银行业动荡、持续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大背景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作用不断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今年黄金的投资需求很可能会增加;央行购金也可能会保持强劲,即使购金量或将低于去年的历史高点,也依然有望成为今年全年支撑黄金需求的基石。

  与此同时,多家机构也上调对金价的预测。中金公司表示,随着美国通胀回落,叠加当前逆全球化背景,金价已进入右侧上行通道,有望达到每盎司2300美元至2500美元水平。

  北京时间5月4日凌晨,美联储再次加息25个基点。考虑到近期经济数据回暖、多家银行危机以及美国联邦债务上限等问题,暂停加息仍是大势所趋。

  东莞证券分析师卢立亭表示,当下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较大,作为稳定的避险保值工具,黄金的实物投资需求以及央行买入将持续增加。

  中邮证券分析师李帅华认为,预计6月美联储会暂停加息,流动性边际放松,黄金价格上行压力将有所释放;同时经济衰退预期持续升温,黄金配置价值凸显,金价有望突破每盎司2600美元。(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央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今天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提到: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搞好跨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关注物价走势边际变化  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稳固支持,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

    时间:05-15
  • 央行定于5月20日发行2023吉祥文化金银纪念币一套

      中新网5月15日电 央行网站15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3〕第9号,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3年5月20日发行2023吉祥文化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8枚,其中金质纪念币4枚,银质纪念币4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纪念币图案  (一)正面图案。  该套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吉祥”文字造型,衬以中国传统吉祥纹饰,并刊国...

    时间:05-15
  • 央行15日开展1250亿元MLF操作和20亿元逆回购操作

      中新网5月15日电 据央行官网消息,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3年5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12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中新财经)图自央行官网...

    时间:05-15
  • 央行15日开展1250亿元MLF操作和20亿元逆回购操作

      中新网5月15日电 据央行官网消息,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3年5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12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中新财经)图自央行官网...

    时间:05-15
  • 5月央行续做1250亿元MLF,利率连续9个月保持不变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备受关注的5月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结果出炉:被视为中期政策利率的MLF利率连续第9个月保持不变。  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12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中标利率均与前期持平。  随着4月起部分中...

    时间:05-15
  • 欧洲央行为何执意要加息

      欧洲央行正面临艰巨挑战,既要收紧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又要努力避免损害脆弱的经济复苏。特别是俄乌冲突前景难以预料,给欧洲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冲击,飙升的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正在减少需求、抑制生产,同时导致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欧洲普通家庭生活成本激增。这是潜在通胀进一步攀升的主要风险,也是欧洲央行强化其加息立场的主要原因...

    时间:05-12
  • 通胀压力持续 经济学家忧美国经济未来或陷入衰退

      中新网5月11电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10日报道,美国消费者价格于4月出现上涨。潜在通胀指标还显示,价格上涨可能还会持续数月。资料图:当地时间3月10日,一名男子从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市硅谷银行总部门前经过。当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表示,硅谷银行因资不抵债已被加利福尼亚州监管部门关闭...

    时间:05-11
  • 通胀影响 台湾今年首季实质经常性薪资创近七年最大减幅

      中新社台北5月10日电 台当局“主计总处”10日公布,剔除物价因素后,全体受雇员工第一季度实质经常性薪资、实质总薪资,同创近七年以来最大减幅。台媒对此指出,可见物价吃掉薪资状况愈来愈严重。  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中时新闻网等台媒报道,据公布,第一季度全体受雇员工经常性薪资为45286元(新台币,下同),较上年同期增加2.4...

    时间:05-10
  • 台湾通胀压力难降17项重要民生物资涨幅创14年新高

      中新社台北5月5日电 台湾当局“主计总处”5日公布,台湾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为2.35%。增速虽与3月持平,但连续21个月超过2%的通胀警戒线。17项重要民生物资CPI年增率达到7.35%,创逾14年最大涨幅。  综合联合新闻网、中央社、《工商时报》等媒体报道,4月CPI年增率与3月相当,主要受气候平稳因素影响,蔬菜...

    时间:05-06
  • 台湾通胀压力难降 17项重要民生物资涨幅创14年新高

      中新社台北5月5日电 台湾当局“主计总处”5日公布,台湾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为2.35%。增速虽与3月持平,但连续21个月超过2%的通胀警戒线。17项重要民生物资CPI年增率达到7.35%,创逾14年最大涨幅。  综合联合新闻网、中央社、《工商时报》等媒体报道,4月CPI年增率与3月相当,主要受气候平稳...

    时间:05-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