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牧草在新疆种植前景几何?

2023-05-12 14:07: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新疆昆玉5月12日电 (史玉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二二四团,成片的苜蓿地流青溢翠,一眼望不到边。大型指针式喷灌机“横跨”其中,在智能设备的控制下,不时移动着喷洒水雾。

作为畜牧业大区,苜蓿在未来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史玉江 摄

  中新网记者脚下的这片农田,只是昆玉市旱海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饲草基地的一部分。“我们从2020年开始种苜蓿,这种牧草是做大农业的一个基础。因为它属于‘懒汉’草,好管理,效益高。”该合作社负责人徐朝阳介绍。

  “90后”“新农人”返乡种牧草不被父母理解

  1994年出生的徐朝阳家住二二四团四连,2014考入安徽工业大学攻读工商管理时心怀创业梦,大学期间开始做多种尝试,曾在网上卖新疆特产,初尝创业带来的“甜头”,更加坚定了他要“大干一番”的信念。

  “毕业后决定回乡创业,一方面有家乡情结,另一方面考虑团场有发展基础,还有优惠的政策。”徐朝阳说。

新疆“90后”“新农人”返乡创业种牧草。 史玉江 摄

  徐朝阳留意到团场的养殖业发展很快。经考察,他决定利用当地丰富的光热资源以及无霜期长等优势,把种植饲草作为自己的首创项目。但这一想法让辛苦供养他的父母很不理解。“好好的本科生不找个稳定的工作也就算了,我们供他上大学就是不想让他再和土地打交道。”徐朝阳的父亲徐道彬说,他深知种地的苦,就想孩子能安稳一些。

  亲人的反对并没有让徐朝阳气馁。“既然要创业,困难在所难免。创业不能不思考但又不能有太多顾虑,如果总想着干不好怎么办,那你就干不成。”徐朝阳说。

  南疆牧草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在南疆地区,饲草种植较少,但市场需求量大。”徐朝阳告诉中新网记者,据他了解,每年光从北疆输送过来的饲草就有几十万吨。

  种什么饲草?怎样才能种好?徐朝阳开始查阅资料,四处考察“取经”。

  2019年,徐朝阳创办合作社,建立了饲草品种选育基地,开始试种多种饲草,比如青贮玉米、高丹草、甜高粱等品种,当年饲草产量300多吨,收益达18万元。

种养结合,发展养殖业。 史玉江 摄

  后经第十四师科技局的引荐,徐朝阳2020年与新疆农垦科学院合作,在该团开辟试验田,试种国内外多个苜蓿品种,筛选适合昆玉市的种质资源,建立饲草基地约1000亩。徐朝阳的饲草产业逐步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

  “现在我们采取新型种植办法,大型指针式喷灌机跟原来浅埋式的滴灌带、立杆式喷灌有很大区别。”徐朝阳介绍,这种喷灌机械投入一次大约可以用20年,而且一个人能管2至3万苜蓿地。

  “如果用适宜当地培育的种子和新型种植办法,效益很明显。”徐朝阳说,在相同的种植面积下,苜蓿的产量能提升20%—30%。

  “草畜一体化是未来一个发展方向”

  “草畜一体化,一定会形成大的规模,也是未来一个发展方向。”内蒙古赤峰绿田园农场有限公司经理贺文军告诉中新网记者,被业界称为中国“草都”的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就是这样发展的。

近来,南疆多个师市开始生产苜蓿。 徐朝阳 摄

  贺文军和徐朝阳在业务上已建立合作关系。据他介绍,中国目前饲草进口量很大,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这些国家不仅做得大,技术也较先进。“目前来说,阿鲁科尔沁旗和第十四师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可以和这些国家相提并论。“

  “我在国内外考察了很多地方,国内现在种植苜蓿最多的地方就是阿鲁科尔沁旗,甘肃、辽宁等地也有一些。“贺文军说,”第十四师的种植环境比阿鲁科尔沁旗还要好。“

  这几年,徐朝阳还在当地扩大了养殖规模。“我们走‘种养结合’道路,发展养殖业,延伸产业链。随着合作社团队的壮大,我们正在为后续规模化生产打基础。”

  南疆多个师市启动苜蓿生产项目

  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是一种多年生开花植物。其中的紫花苜蓿,是牲畜饲料。

  紫花苜蓿作为优质饲草,近年来深受养殖企业青睐,近来,南疆多个师市已开始种植。

  记者调查发现,同样地处南疆的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今年2月已在四十四团五连建成苜蓿资源圃,目前引种试种66个品种。

草畜一体化是未来一个发展方向。 史玉江 摄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计划2025年牲畜出栏规模为155万—205万头(只)。但需从伊犁、阿勒泰等地调运大量饲草,运输成本高导致养殖成本居高不下。今年,该师市围绕“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到一块肉”,以当地龙头企业为主体,正逐步落实15万亩饲草基地。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农科所苜蓿引种试验园工作人员邵青龙告诉记者,当前正在研发苜蓿引种试验和高产苜蓿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以解决适宜本土高抗、适生性饲草短缺,饲草运输时间长、成本高等限制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牧草之王”生产前景看好

  徐朝阳表示,“通过实践,我认为苜蓿是奶牛养殖的刚需,苜蓿适口性比较好,含高蛋白,能提升牛奶的产量。”

  “在这里种植苜蓿,自然环境有很大优势,无霜期220天,比北疆要多收一茬。而且这里不下雨,收割不会被淋湿,方便储存。”徐朝阳透露,今年在二二四团种植的500亩苜蓿,一年可以产750吨。“就目前的市场,每吨可以卖2000元,效益是非常高的。”

南疆苜蓿的种植环境较好。 史玉江 摄

  “现在经常有人到我们这了解苜蓿的品种、种植技术和市场,想知道更多关于苜蓿的一些事情。”徐朝阳说,未来苜蓿将会成为在饲草方面的主流,而且它适合规模化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新疆家畜存栏量大,牲畜业规模化发展提速,优质饲草需求基数大。作为畜牧业大区,苜蓿在未来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将占据重要地位。(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90后科学老师用塑料瓶做火箭 16秒视频播放近百万

      用塑料瓶做的火箭 实现三级推进,升空180米   近日,一人高的火箭在小学生们期待的目光中缓缓升空,火箭主体由塑料饮料瓶制成,在飞行一段距离后,最下方的一级推进器自动脱离,二级推进器点火继续推进,随后二级推进器也脱离,在三级推进器的帮助下,塑料火箭升空180米。更绝的是...

    时间:05-08
  • 90后科学老师用塑料瓶做火箭 16秒视频播放近百万

      用塑料瓶做的火箭 实现三级推进,升空180米  近日,一人高的火箭在小学生们期待的目光中缓缓升空,火箭主体由塑料饮料瓶制成,在飞行一段距离后,最下方的一级推进器自动脱离,二级推进器点火继续推进,随后二级推进器也脱离,在三级推进器的帮助下,塑料火箭升空180米。更绝的是,分离的推进器还打开了降落伞稳...

    时间:05-08
  • 山西太原四名“90后”租房捡到6万元 好家风“让他们作出好选择”

      中新网太原5月6日电(记者 李新锁)前租客不慎将6万现金遗落衣柜,四名“90后”承租者发现后,及时报警物归原主。6日,山西太原“90后”陈晋表示,“不法之财不得,不义之财不取,不明之财不要”,这些都是家中长辈教导的结果。  4月18日晚8时许,刚下班回家的山西太原“90后”女孩陈晋和妹妹陈红,表妹王秀月、...

    时间:05-06
  • 90后李小姣办学13年 探索服务孤独症患者生命全程

      “星星的孩子”长大以后怎么办  90后李小姣办学13年,探索服务孤独症患者生命全程   3月31日,第16个世界自闭症日来临前夕,李小姣迎来了自己“13年里最振奋”的一刻——太原市阳曲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揭牌运营。按计划,这个公办民营的中心,将为大龄孤独症患者提供生活照...

    时间:05-05
  • 90后李小姣办学13年 探索服务孤独症患者生命全程

      “星星的孩子”长大以后怎么办  90后李小姣办学13年,探索服务孤独症患者生命全程  3月31日,第16个世界自闭症日来临前夕,李小姣迎来了自己“13年里最振奋”的一刻——太原市阳曲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揭牌运营。按计划,这个公办民营的中心,将为大龄孤独症患者提供生活照料、技能训练等托养服务,为解决...

    时间:05-05
  • “90后”在酒泉:哈萨克族姑娘自定刺绣规矩“要比上个作品好”

      中新网兰州5月4日电 (刘潇)“我在学刺绣前,基本没做过针线活,刚开始刺绣经常会扎到自己,现在已经很熟练了。”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90后”布兰说,每完成一件作品,都会给自己点赞,很有成就感。  1996年出生的布兰因机缘巧合,遇到了如今的师父巴迪哈·巴合达里,她刚开始只是抱着想尝试...

    时间:05-04
  • 广东百名新农人影像展揭幕:“90后”高学历人才成返乡创业主力军

      中新网广州5月4日电 (记者 许青青)青春逢盛世,兴农正当时。5月4日青年节,兴农力量时代担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广东百名新农人影像展,在广东省文联艺术馆开幕。影像展通过图文、视频相结合的形式,以广东省21个地市105名深入乡村一线的新农人形象为墨,勾勒出广东乡村青年人才振兴的蓬勃态...

    时间:05-04
  • 浙江“90后”基层社工成长记:俯下身 沉下心 走下去

      中新网宁波5月4日电(林波 庄源 李斐飞)“你为什么选择基层工作?”“我对基层的了解和选择全部来自我的父亲。”洪盼盼的父亲洪国良是一名村(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已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工作了数十年,在她的印象里,父亲是身边邻里们最信赖的“老大哥”。  “我也要成为像父亲一样正直热心、...

    时间:05-04
  • 农机合作社发展遇困难 90后姑娘返乡助农谋发展

      沈燕芬是广州增城石乡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她不但自己会开农机,还带动周边乡村发展。以她的合作社为基础牵头成立的广州市首家星级农机联合社一年服务面积10万亩以上,服务农户超4000户。您能想到吗?三年以前,她还是一位坐在深圳写字楼里的项目主管。她为什么从城市回到农村?短短三年,又是怎样干出了这样...

    时间:05-04
  • 农机合作社发展遇困难 90后姑娘返乡助农谋发展

      沈燕芬是广州增城石乡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她不但自己会开农机,还带动周边乡村发展。以她的合作社为基础牵头成立的广州市首家星级农机联合社一年服务面积10万亩以上,服务农户超4000户。您能想到吗?三年以前,她还是一位坐在深圳写字楼里的项目主管。她为什么从城市回到农村?短短三年,又是怎样干出了这样...

    时间:05-0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