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保障粮食安全 端牢中国饭碗

2023-05-12 05:41:3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5月11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中国将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生产基础更加坚实

  谈及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提到了“三个更强”:

  生产保障能力更强。目前,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已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粮食生产基础将更加坚实。

  供应保障能力更强。政府储备粮规模结构布局持续优化,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和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储备已经达到15天以上。各类粮食企业库存处于较高水平,部分企业商品库存较前些年明显增加,再加上农户手中存粮,全社会储粮层次更加丰富、保障更加有力。

  调控和应急保障能力更强。各类企业年均收购粮食8000亿斤左右,有效维护了种粮农民利益;政策性粮食投放精准有序,较好满足了企业用粮需求;各地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和工作机制,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和粮食应急保障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终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实保障。”丛亮说。

  增产、减损同时发力

  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

  在增产方面,让农民种粮能挣钱十分重要。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卢景波介绍,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交织叠加,国际粮食市场频繁大幅波动。为了稳定口粮生产,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国家有关部门综合考虑粮食的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适当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其中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已连续3年提高,早籼稻连续4年提高。

  “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是每斤1.17元,早籼稻1.26元,均比上年提高2分钱,中晚籼稻1.29元、粳稻1.31元,和上年持平。这样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保障农民的种粮利益,坚定农民的种粮信心,促进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供应稳定和市场平稳运行。”卢景波说。

  在减损方面,“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需要各方不断努力。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黄炜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基于自身工作职责,抓为民服务减少收购环节损失、抓技术应用减少储运损失、抓适度加工减少成品粮生产损失、抓宣传教育减少消费损失,切实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

  “我们安排建设了5500多个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在农民收获粮食时提供清理、干燥、储存等服务,推广使用近1000万套农户科学储粮装具。按照要求使用装具的农户储粮损失由平均8%现在降到2%以内。”黄炜说。

  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尤其重要。

  据丛亮介绍,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坚持将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振兴粮食产业为关键点和切入点,推动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一方面,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抓手,积极拓展粮食产业发展空间。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积极探索以粮食产业链优势端带动向上下游延伸,因地制宜补短板、强弱项,挖掘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条的增值潜力。比如,安徽省阜南县以发展优质小麦产业为切入口,推动订单农业从35万亩拓展到60万亩,每亩助农增收200元以上。目前“阜南样板”已经推广复制到全国323个县,发展优质粮食订单超过1000万亩,有效实现助农增收。

  另一方面,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通过树立优粮优价导向,构建小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小农户应对风险能力,让农民更多分享粮食产业增值收益,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比如,浙江省湖州市,依托粮食储备资源,完善“加工企业+国家粮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作收粮、共享储粮,助力粮食加工企业降低成本。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调动各地政府发展现代粮食产业积极性,激发全链条市场主体的活力,探索粮食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深入挖掘典型案例和示范样板,加大宣传推广复制力度,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丛亮说。

王俊岭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绝对不容许被污染的粮食进入口粮市场和百姓餐桌

      中新社北京5月11日电 (记者 阮煜琳)“粮食质量和每个老百姓都有关系,”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黄炜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在粮食安全问题的管理上,政府的态度是坚决的,绝对不允许被污染的粮食进到口粮市场、进到老百姓的餐桌上。”  有媒体问,“近年来镉超标大...

    时间:05-11
  • 如何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回应

      中新社北京5月11日电 (记者 阮煜琳)有媒体问“前段时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陆续通报了多起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案件,作为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切实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卢景波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此作出回应。5月11日,中国国...

    时间:05-11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产大豆供应充足 进口大豆粮源充足

      中新网5月11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11日就“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和粮食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卢景波在会上表示,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大豆市场情况可以概括为“两个充足、一个平稳”,也就是:国产大豆供应充足,进口大豆粮源充足,市场购销总体平稳。  卢景波介绍,我国大...

    时间:05-11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推动尽快完成《国家粮食应急预案》修订

      中新网5月11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11日就“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在会上表示,将推动尽快完成《国家粮食应急预案》修订,指导地方完善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  丛亮介绍,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

    时间:05-11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我国粮价总体保持平稳

      中新网5月11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日就“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在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价总体保持平稳,在合理区间运行,粮食市场没有脱销断档,始终保持了充足供应。  丛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各...

    时间:05-11
  • 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为我们做好粮食安全工作、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落实这一重要要求,需要全方位系统性地审视和解决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加强粮食生产、储备...

    时间:05-11
  • 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为我们做好粮食安全工作、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落实这一重要要求,需要全方位系统性地审视和解决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统筹谋划、综...

    时间:05-11
  • 山西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粮食生产

      中新网太原5月5日电 (记者 李庭耀)记者5日从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该省出台到户补贴、生产补助以及金融支持等多项支持粮食生产政策,提高农户和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  到户补贴政策方面,山西明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原则上为种地农户已确权颁证到位的拥有承包权的耕地(六种不补情形除外),每亩补...

    时间:05-05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被公诉

      中新社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28日通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涉嫌受贿一案有了最新进展。张务锋已被提起公诉。  近日,德阳市人民检察院已向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检察机关起诉指控称,被告人张务锋利用担任...

    时间:04-28
  • 支持粮食生产 中国财政部连拨两笔资金

      中新社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23日公布,向相关省区市下达第一批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12.51亿元(人民币,下同)。  上述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黑龙江、山东、河南、广东等相关省份(区、市),购置小麦、水稻、玉米病虫在内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所需农药、药械等物资,并对统防统治作业服务等给予适当补助。  近日...

    时间:04-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