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我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迈向新高度

2023-05-09 05:06:47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乔地 实习记者李诏宇 通讯员田玉锋)5月6日,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11标段隧道,攻克各项技术难题最终贯通并通过验收。该工程应用工程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首次实现了大直径盾构掘进由“人工为主、智能为辅”到“智能为主、人工为辅”产业升级,标志着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表示:“以上海机场联络线11标工程为代表的大直径盾构隧道,形成了盾构隧道智能建造体系架构,将我国隧道建造技术推向了新高度。”

  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全长68.6公里。其中11标段隧道长4721米,是国内首条与国铁网络互通互联的市域铁路示范工程,由中铁隧道局承建。该局近年来致力于隧道智能建造研究,并在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11标段隧道进行了首试。针对该标段地质不确定性、过程变异性等导致盾构效用发挥受限情况,中铁隧道局依托该局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强大技术力量,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实验室主任洪开荣牵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互联装备网络协同制造/运维集成技术与平台研发”项目支持下,围绕工程多要素智能互联、掘进机智能运维及制造/运维互馈机理等研究,研制了汇聚国内外603个重点工程数据的国内首个盾构TBM工程大数据平台,构建了以智能掘进、智能拼装、智能协同、智能诊断、智能物管为保障的盾构隧道智能建造体系。

  在智能算法与边缘控制技术测试盾构刀盘突然失速运转情况下,团队领军人洪开荣通过反复测试和攻关,最终突破了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算法熔断控制等技术,依据研发的“辅助掘进/智能巡航一键启动”云边端智能掘进系统,建成了“有人值守、无人操作”盾构智能掘进常态模式,使隧道线性偏差控制在±30毫米,地表最大沉降控制在13毫米以内;盾构综合掘进效率提高33%。研制的弧形件、中隔墙等系列同步拼装机器人,实现了盾构隧道掘进—隧道内部结构拼装全工序作业,大尺度33.6吨预制混凝土件同步智能拼装精度达到毫米级。

  该智能建造体系在上海机场联络线11标段隧道的应用证明,设备利用率提高10%,施工组织效率提高16%,创造了14米级盾构单日掘进32米的行业最好纪录。

  洪开荣表示,下一步中铁隧道局将以数智升级工程为抓手,瞄准地质探索、机器人技术应用、新一代云边端智能控制技术研发等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夯实盾构隧道智能建造体系。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上海首条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并行高铁段盾构隧道贯通

      中新网上海4月12日电(记者 康玉湛)4月12日上午,随着“新穿越号”盾构机刀盘破洞而出,由铁四院设计、中铁十四局施工的上海首条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2标盾构隧道顺利贯通,为该项目加快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海首条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2标盾构隧道顺利贯通。 康玉湛 摄  上海机场联络线从虹桥枢纽站出发,途经闵行...

    时间:04-12
  • 湖南在建最大直径盾构隧道实现双洞贯通

      中新网长沙3月12日电 (杨华峰 刘福昌 刘甲)12日,随着湖南长沙市开福区湘雅路与湘江中路交叉口右线盾构接收井内“星盛号”盾构机巨大刀盘破墙而出,湘雅路过江通道工程右线盾构隧道顺利贯通。这意味着湖南省在建最大直径盾构隧道实现双洞贯通。  湘雅路过江通道工程是长沙市区“十八横十六纵”三十四条主干路之一,西起长沙...

    时间:03-12
  • 全球首创!“煤科威龙”智能化矿用岩巷复合盾构掘进装备问世

      中新网3月5日电 据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消息,3月2日,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奉贤采掘基地,全球首创、掘进速度提升三倍以上的“煤科威龙”智能化矿用岩巷φ3660全断面组合式盾构掘进装备成功问世。  据介绍,该项目在煤矿岩巷掘进装备中采用组合式、模块化结构(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将整套装备按功能进行模块设计后再组合...

    时间:03-05
  • 国内最大直径单管双层盾构隧道在武汉贯通

      中新网武汉2月1日电 (刘福昌 杨路)随着“和平号”盾构机的顺利接收,武汉和平大道南延工程隧道2月1日上午9时许贯通,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直径单管双层盾构隧道。  和平大道南延工程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全长3042米,规划为城市主干路,北接和平大道、南连武金堤路,是武昌顺江方向的骨干通道。据武汉城建集团项目负责人袁亮介绍,工程...

    时间:02-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