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以特色拓展脱贫成果 湖南桃江用一根竹子“串”起“共富”链

2023-05-04 14:57: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益阳5月4日电 (吴建平 李胜财 彭朝众)“通过村上的合作社培育竹林以后,每亩竹山能产150多斤冬笋、600多斤春笋,一年下来就有五六万元收入,我们村民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在湖南益阳市桃江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区,村民肖武最近总是一大早就开始忙着垦复竹林,以期进一步提升竹山产量。

  桃江县地处湘中偏北、资水中下游,拥有竹林115万亩,面积居中国第三、湖南第一,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县内的马迹塘镇、武潭镇等地拥有竹林面积29万亩,是桃江笋竹资源核心产区。

桃江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区景色。 桃江宣传部 供图

  2021年以来,桃江县扛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治责任,以马武地区为核心,充分发挥好组织领导、政策引领、要素保障三大“法宝”作用,整合资金1.67亿元,以笋竹特色为依托,促进一二三产加快融合,通过产业兴旺带动脱贫成果巩固和共同富裕,以一根小竹子“串”起一条“共富”链。

  2022年,桃江成功获批创建省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区,示范园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452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2.58%,2825户8858名建档立卡脱贫户、107户283名监测户全面覆盖受益,人均增收0.5万元以上。

  桃江县乡村振兴局局长王坚表示,抓住产业基础打好“特色牌”,示范园区力争打造中南地区规模最大、最专业的竹产业园,依托笋竹特色资源优势,从基地培育、村级初加工、龙头企业带动、资源回收利用全链条实现笋农增收,走出了资源高效利用、集约高效经营、三产高效融合的产业发展之路。

结合农业观光、采笋、采茶等农耕体验,发展第三产业。 桃江宣传部 供图

  着眼竹林增效打造家门口的“聚宝盆”,示范园聚焦笋竹资源培育与利用增效,大力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林业大户、家庭农场、公司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竹林经营主体,推进竹林规模经营、精细抚育、综合种养和系统提升,狠抓笋竹两用林基地建设,实现资源提质增效。

  2022年,示范园区笋竹加工合作社25家,组建专业采伐队4支,新发展笋竹两用林基地9120亩,总面积达到25200亩,年产竹材30万根、鲜笋6150万斤,直接产值达到8550万元以上,带动当地竹农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特别是大塘坪竹林套种竹荪等林下经济综合种养基地,已实现“一亩山万元钱”目标。

  为了消化竹笋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余料,延迟笋竹产业链,带动周边居民就业,示范园区还引进新建一家10万吨竹纤维饲料项目,今年下半年即将竣工投产。同时笋竹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示范园区粮食、蔬菜、油菜、茶叶、水产等产业逐步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结合农业观光、采笋、采茶等农耕体验、民俗体验与运动休闲,示范园区推广马迹塘故事等民俗文化,全竹宴、全笋宴、马迹塘和菜、武潭鱼等特色美食,推动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康养休闲、亲子活动、学生研学等基地。

桃江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区项目直接受益人5000多人,带动就业近2000人。 桃江宣传部 供图

  湖南学子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位于武潭镇莲花坪村,这个集乡村旅游、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研学基地,采用“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形式运营。基地与周边农户签订协议,由基地免费提供床铺、被套等设施,免费进行培训。学生和游客在农户家吃饭、住宿、干农家活,体验乡村生活。

  “按照合作协议,每满床接待一批学生,以住3天两晚为例,我家将有5600元的毛收入,除去成本,将获得近3000元的纯收入。”低保户曾定朝就是其中之一,她一家就设有40个床位,可以同时接待40人入住。

  据悉,桃江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区项目直接受益人5000多人,带动就业近2000人,真正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有机融合,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带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通过发展产业、充分就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新疆乡村增收“领路人”:见证乡村发展“新天地”

      中新网新疆墨玉5月3日电 (喇小飞 惠丰蕾 赵飞)“一茬、两茬、三茬……五茬以上的枝子一定要打掉,让果实结得更好,通过科学技术管理来增加产量。”  这两天,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派驻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加汗巴格乡巴格其村第一书记秦新民马不停蹄地在村里的设施农业大棚中穿行,关注蔬菜的长势。虽然...

    时间:05-03
  • 新疆“高原之舟”如何成为“增收之宝”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29日电 (杨韬)4月,昆仑山冰雪开始消融,在帕米尔高原腹地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冷峻的山峰、碧蓝的湖水与三五成群的牦牛构成了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色。  在许多游客眼中,牦牛是少见的动物,而对于高原民众来说,它们却是最常见的家畜之一,是生产中的主要畜力和生活中重...

    时间:04-29
  • 山西天镇:引科技“活水” 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中新网大同4月28日电 题:山西天镇:引科技“活水”   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者  杨静  赵艳宏  宁宪  春耕时节,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玉泉镇滹沱店村的乡间田野里,一台台拖拉机来回穿梭,翻耕土地,村民们紧跟其后忙碌着,旋耕、铺膜、播种……一幅热火朝天的春耕播种图正徐徐铺开。  滹沱店村位于县城东南三公里处的盘山...

    时间:04-28
  • 中药材种植为何能成新疆兵团民众增收新渠道?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25日电 题:中药材种植为何能成新疆兵团民众增收新渠道?  记者 戚亚平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中医中药,中药材市场快速发展。地处中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地抓住机遇,利用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等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发展中药材特色种植,使之成为民众增收致富新渠道,开出乡村振兴产业“良方...

    时间:04-25
  • 甘肃瓜州“她力量”:南果北种,“甜蜜产业”助增收

      中新网兰州4月25日电 (刘潇)“我最开始只是想,如果在家乡能种出南方水果,是一件多么厉害的事情。”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西湖镇北沟村农业综合示范园区种植户康俊芳说,这些年,不仅让北方人在家就能吃到南方水果,还带动周边妇女一起致富,自己感到非常自豪。  酒泉瓜州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无霜期较短。...

    时间:04-25
  • “企业+农户” 江西资溪白茶走出增收致富新路

      中新网抚州4月24日电 (朱莹 李双)江南春雨催新芽,从春分前后到清明节前后的15天左右时间里,是资溪白茶传统的采摘季,白茶产业大县资溪县的数万亩茶园迎来了一年里最繁忙的时刻。  漫山的茶树刚展开今年的第一茬嫩叶,采茶工们踏着清晨的露水,上山摘取最嫩的茶叶。茶叶被摘下后,会送到山下茶企的收集点统一验收、称重,再经烘干...

    时间:04-24
  • 云南:发展特色产业 带动农民增收

      云南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  发展特色产业 带动农民增收(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 帆 李茂颖 沈靖然   沾着泥土露水的新鲜蔬菜,经过气泡水浴清洗,分拣传送至冷库,装进配有冰袋的蔬菜泡沫箱,从云南省曲靖市中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出发,全程冷链运往北京、上海、浙江、...

    时间:04-23
  • 青海湟中农业托管:“田保姆” 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中新网西宁4月22日电 题:青海湟中农业托管:“田保姆”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者候全霞李隽  22日,春雪盖高原,家住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的苏生福早早地起来修整农机,十几台大型拖拉机在他身后静静地等候“派遣”。  “以前农户各种各的地,很多农户面临‘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等问题,我们合...

    时间:04-22
  • 山东县域能源产业从“新”出发 促进经济绿色增收

      中新网济南4月22日电 (记者 沙见龙)“我家屋顶闲置好多年了,后来镇上发展清洁能源安装了60块光伏板,每个月额外收入1600元(人民币,下同)。”在山东临沂费县石井镇石井村,近400户村民家中都安装了户用光伏。作为分布式光伏的一种,户用光伏安装后不仅不会造成屋顶损坏,还能起到隔热作用,实现了村民的绿色增收。  在费县石井镇,该...

    时间:04-22
  • 2022年中国以工代赈政策带动近280万农村低收入民众就业增收

      中新社北京4月21日电(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发改委21日表示,202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工作方案》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在重点工程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据务工统计汇总,全年吸纳当地脱贫人口和其他农村低收入民众务工就业...

    时间:04-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