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货币基金收益提升空间有多大

2023-04-30 06:44:34

来源:经济日报

  □ 受过去几年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调整、资管新规实施等因素影响,货币基金收益率明显下降。2022年6月份市面有八成产品收益率不足2%,11月中旬起,货币基金收益率开始呈现回升态势。

  □ 未来货币基金收益率主要取决于经济复苏整体情况、货币政策取向等因素,短期内收益率会继续围绕政策利率附近波动;长期来看,收益率继续提升的可能性不大。

  近期,货币基金收益率回升引起投资者关注。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全市场788只货币基金(不同份额未合并计算)中,已有475只7日年化收益率重回“2时代”,占比超过六成。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以来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预期明显增强,市场资金利率的提升带动了货币基金可投资产收益率的上行。

  作为投资者较为熟悉的基金产品,货币基金一度是居民日常理财、现金管理工具的标配。但受过去几年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调整、资管新规实施等因素影响,收益率明显下降,2022年6月份市面上有八成产品收益率不足2%,赚钱效应减弱导致了货币基金市场规模的停滞不前。

  但从2022年11月中旬起,货币基金收益率开始呈现回升态势。“货币基金作为摊余法计价的产品,随着之前较低收益率的存量资产到期,再配置资产的收益提高,使得货币基金7天年化收益率有所反弹。”中金基金基金经理杨力元表示,货币基金主要配置逆回购、存款存单等短期资产。去年四季度以来,稳增长政策落地,经济温和复苏,资金利率中枢也从之前的低于政策利率逐步向政策利率靠拢,带动存款存单等短端资产利率上行。

  诺安基金基金经理岳帅认为,首先,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预期随之调整,资金利率逐步回归中性;其次,强预期和高信贷增速进一步推升资金利率水平。今年开年以来,信贷开门红为后续发展备足“弹药”,以大行为代表的银行体系大幅提升对长期负债的需求,进一步拉升了资金利率水平;再次,2022年资金利率中枢显著低于政策利率,经济内生动能逐步恢复后央行货币政策有意引导市场利率水平向政策利率靠拢,回归中性。

  富国基金表示,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大幅超市场预期。从景气指数来看,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位于扩张区间,3月非制造业PMI升至58.2%,明显高于临界点,一季度信贷总量也大幅增加,银行体系存款准备金持续增长,叠加一季度财政存款上缴等技术性原因,银行间市场超额流动性快速下降,市场资金利率逐步向政策利率靠拢并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货币基金可投资产收益率整体上行,货币基金收益率触底反弹。

  货币基金收益的回暖也带动了市场规模的提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末,全市场货币基金总份额为11.40万亿份,资产净值合计为11.41万亿元。而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市场货币基金份额为10.34万亿份,资产净值合计为10.46万亿元。

  货币基金收益率接下来走势如何,业内人士多数认为,未来货币基金收益率主要取决于经济复苏整体情况、货币政策取向等因素,短期内收益率会继续围绕政策利率附近波动;长期来看,收益率继续提升的可能性不大。

  杨力元表示,考虑到目前资金利率已回归至政策利率附近波动,后续持续大幅偏离政策利率可能性不大,当前短端资产利率定价相对合理。

  富国基金认为,“2时代”能否持续,一方面要看经济复苏的持续性。经济持续超预期的复苏可能会推动利率包括货币基金收益率上行,若后续经济复苏力度减弱或不及预期,货币基金收益率可能面临下行压力;另一方面要看央行货币政策,引导市场资金利率的方向,在经济增长超过潜在增速或者发生过热情况时,央行可能主动收紧流动性,不过短期内可能性不高。因此,短期来看,市场资金利率可能还是围绕政策利率附近波动,货币基金可投资产收益率在一定区间内波动。

  “决定国内货币基金收益率关键因素是国内经济潜在增速水平在什么位置,经济结构向高质量模式调整何时会完成,以及央行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取向是否会发生显著变化。”岳帅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货币基金收益提升空间有多大

      □ 受过去几年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调整、资管新规实施等因素影响,货币基金收益率明显下降。2022年6月份市面有八成产品收益率不足2%,11月中旬起,货币基金收益率开始呈现回升态势。  □ 未来货币基金收益率主要取决于经济复苏整体情况、货币政策取向等因素,短期内收益率会继续围绕政策利率附近...

    时间:04-30
  •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中新社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人民银行14日消息,其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一季度例会于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会议...

    时间:04-14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亚洲地区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超过70%

      当地时间4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称,预计亚洲地区2023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70%,中国经济将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报告称,因利率上升和俄乌冲突,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居高不下,美欧的银行业压力也给本就复杂的经济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但亚太地区仍充满活力,预计亚洲经济增速将从去...

    时间:04-13
  • 首批20只公募基金产品一季报出炉 超九成实现超额收益

      本报记者 王思文  近期,中银基金、蜂巢基金旗下多只产品2023年一季度报告出炉。截至4月11日记者发稿时,公募基金市场已有20只基金产品发布一季报,大多数为债券型基金。由此,公募基金2023年一季报披露正式拉开帷幕。  整体来看,首批20只基金产品今年一季度的规模出现分化,仅8只基金产品规模实现增长。但超额收益方面,有超九...

    时间:04-12
  • 央行加量平价续作4810亿MLF 机构:下调政策利率必要性不高

      中新经纬3月15日电 央行网站公告,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3月15日开展48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截图来源:央行网站  数据显示,1年期MLF中标利率为2.75%,继续持平,为连续第四个月加量续作;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  另据Wind数据,3月15日有40亿元逆回购和2000亿...

    时间:03-15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中国经济复苏将有力推动亚洲经济增长

      中新网3月4日电 (中新财经 宫宏宇)“中国经济的快速反弹将对亚太地区整体经济复苏产生巨大推动。”  3月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洲太平洋部主任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桑(Krishna Srinivasan)在国际金融论坛(IFF)线上全球经济高端对话中如是表示。主办方供图  据IMF评估,中国经济每增长1%,将带动亚洲经济整体增长0.3%...

    时间:03-04
  • 央行: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中新网3月3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3日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会上表示,今年1月末,M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8个百分点,延续了2022年以来较快增长的态势。  刘国强认为,M2增速较高,主要是因为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金融体系...

    时间:03-03
  • 2023年将实施怎样的货币政策?央行回应

      中新网3月3日电 3月3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针对“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会实施怎样货币政策”的提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近期以来货币政策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们的货币政策在总量上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第二,在利率政策上,我们要以国内经济为主来考虑问题,...

    时间:03-03
  • 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展风采 节奏和力度有新看点

      本报记者 刘 琪  回首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货币政策“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充分发挥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稳支撑...

    时间:03-03
  • 看好信创产业长期潜力 144只公募基金产品前瞻性布局

      本报记者 王思文  近来,数字经济再度站上风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下称“信创”)产业投资机会备受市场关注,相关概念板块二级市场表现抢眼。3月2日,多只信创概念股涨停,大数据ETF、计算机ETF均大涨超3%。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公募基金在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据《证券日报...

    时间:03-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