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首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举行 聚焦科技强基赋能

2023-04-28 16:52: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闫晓虹)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主办,中电联19家副理事长单位协办的首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27日在北京举办。大会以“科技强基赋能创新电亮未来”为主题,深入分析电力行业面临的新形势,交流科技创新工作的新经验,加强团结协作,以科技创新驱动能源转型,引领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充分肯定了电力行业在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在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指引下,我国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速度明显加快,电气化水平步入世界前列,清洁能源产业体系全球领先,清洁发电体系规模已居世界首位。丁仲礼表示,在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电力行业要深刻认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自身使命责任,要深刻认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保障能力,要深刻认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对能源革命的重要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为实现电力行业科技自立自强、为确保国家能源总体安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资委副秘书长庄树新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电力行业致力于清洁低碳转型发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有力支撑了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着眼未来发展,强化原创性引领性技术前瞻布局,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大力量。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司长陈家昌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与电力技术融合发展,相互促进、迭代升级,也会带来电力行业的变革。电力领域的科技创新,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源安全、绿色低碳转型,对于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在致辞中指出,能源行业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加快推进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以高水平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引领能源高质量发展,激发能源创新发展新动能。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国家能源局将加强组织协同创新资源向能源集聚,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夯实创新平台管理。

  中电联理事长、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作题为《凝聚智慧创新发展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电力力量》的主旨报告。他表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电力行业要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以科技创新引领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自主创新,全力攻关核心技术。落实规划部署,加大攻关力度,加大政策支持。二是坚持系统布局,不断强化基础研究。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统筹强化科技力量,加强制度机制保障。三是坚持企业主导,提高成果转化成效。不断延链、补链、固链、强链,发挥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作用,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更大贡献。四是坚持协同推进,凝聚科技创新合力。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科技人才培养,发挥行业平台作用。五是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丰富合作方式,推动标准走出去。

  大会面向行业征集了82项电力科技创新重大成果,涵盖发电及电网关键核心技术、自主三代核电技术、重大电力装备制造、自主高端工业控制系统、电力建设施工技术、绿色低碳环保技术、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等领域,会上重点发布了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电网关键技术、成套装备及工程应用、国产自主电力专用芯片“伏羲”、全国产 DCS系统在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示范应用、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关键技术、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F级50MW重型燃机研制及商业化应用等6项重大成果,这些成果代表了当前行业科技创新的先进水平。

  在专题报告环节,大会发布了《中国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年度发展报告2022》《以标准化助力电力科技创新》《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协同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科技创新》《放大数字科技平台价值赋能电网数字化转型》等报告,围绕电力行业科技领域年度发展、标准引领、技术攻关、数字赋能等方面,展示了科技创新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驱动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心中有“数”

      联播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心中有“数”  4月27日至28日,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峰会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  在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数字中国”这一概念——“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

    时间:04-28
  • “中国式现代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举行

    人民网澳门4月27日电 (记者富子梅)“中国式现代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27日在澳门城市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澳门中联办经济部副部长黄圣彪、研究室副主任黄智虎,澳门城市大学校长刘骏、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澳门经济学会、横...

    时间:04-27
  •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迥异

      中国日报4月27日电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基思•贝内特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发展不以剥削他国为代价,而是帮助其他国家发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  贝内特说,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在过去数十年、乃至上百年间对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而努力积累的...

    时间:04-27
  • 乡村振兴为何是上海“解码”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答题”?

      中新网上海4月26日电 题:乡村振兴为何是上海“解码”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答题”?  作者 樊中华  在上海松江区石湖荡镇,从浙江奔流而来的圆泄泾与源自江苏太湖的斜塘江在此汇合,形成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源头“浦江之首”。  而地处这一三江交汇之处的东夏村,近年来也在“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中,凭借着“浦江之首”...

    时间:04-26
  • 郑永年: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新的“三大法宝”

      中新网深圳4月26日电 (记者 庞无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近日表示,“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新的‘三大法宝’,那就是改革、开放、创新”。  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事务研究院暨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的百川论坛——“第二届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与高水平对外开放”2023...

    时间:04-26
  • 全面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深远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立足时代又引领时代,对当今世界开创现代化模式新图景、重塑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创造...

    时间:04-26
  • 厚植中国式现代化产业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概念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时间:04-26
  • 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守护“高颜值”盐城的生态底色

      中新网盐城4月26日电 (徐珊珊)暮春时节,在位于江苏盐城东台的条子泥湿地,飞抵而来的“候鸟精灵”在此停留,它们时而追逐嬉戏,时而展翅高飞,伴随着潮涨潮落、日出日落,形成黄海滩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江苏省委网信办、上海市委网信办、浙江省委网信办、安徽省委网...

    时间:04-26
  • 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深耕“试验田”南京科创“加速度”

      中新网南京4月25日电 (徐珊珊)从1G到5G,不断发展的通信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6G在未来有哪些应用场景和需求?6G和5G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目前攻克了哪些关键核心技术?在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紫金山实验室,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答。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江苏省委网信办、上海市委网信办、浙江省委网信办、安徽...

    时间:04-25
  • 专访樊纲:中国式现代化路上,要警惕哪些“发展陷阱”?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 题:专访樊纲:中国式现代化路上,要警惕哪些“发展陷阱”?  记者 李金磊  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中,要避免哪些“发展陷阱”?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成立40周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发...

    时间:04-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