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碳酸锂降价锂电池性价比回归 钠离子电池会失宠吗?

2023-04-26 09:19: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矫 月

  见习记者 彭衍菘

  今年以来,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曾因性价比优势备受市场追捧的钠离子电池是否会就此失宠?

  “锂价下跌持续利好下游,钠离子电池价格优势下降,其性价比进一步降低。”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长远看,动力电池将呈现多元化技术路线,风险因素会摊平趋稳,产能价值将在未来逐渐显现。

  也有电池生产厂商向记者表示:“从长远来看,钠离子电池仍有发展空间。”

  钠离子电池

  性价比优势下降

  今年以来,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去年60万元/吨左右滑落至近期的20万元/吨以下,且波动还在持续。据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24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18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均价报13.75万元/吨。

  某锂电材料制造商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短期来看,锂价尚未见底;长远来看,下游消费市场会带来一定增量,不过锂价也很难超过20万元/吨的锚定价格。”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前60万元/吨的锂价将成为历史。这对于锂电池下游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

  那么,在锂价下跌背景下,曾一度因性价比优势被市场热捧的钠离子电池是否会就此失宠?

  “如今来看,对于尚处在研发期的钠离子电池来说,曾引以为傲的性价比优势需要被重新审视。”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张丽洁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前锂价高企时,钠离子电池低成本和原料易获得是市场最为关注的优势。但考虑到钠离子电池商业化的进程较慢,在锂价下跌之后,锂电池性价比逐渐回归,而钠离子电池性价比优势不再明显。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钠离子电池短期内的技术路线和市场定位还不明确。动力电池仍然会以锂电池为主导,尤其是随着碳酸锂价格的下降,短期内锂电池规模和比例或将进一步提升。”

  上市公司有序推进

  钠离子电池研发

  Choice数据显示,目前“钠电池”概念的49家上市公司中,已有20家公司披露了2022年业绩。其中6家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超100%;10家公司的研发投入均超过2亿元。

  虽有布局,但播下的种子尚未开花结果。传艺科技、同兴环保、百川股份等多家在钠离子电池领域有所布局的上市公司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钠离子电池尚未大规模进入市场。”

  传艺科技董秘向记者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还处于爬坡期。”同兴环保证券事务代表徐守号告诉记者,“目前钠离子电池还在持续研发中,相关产线还在装试阶段。”百川股份证券部负责人也称,“公司子公司海基新能源2月1日发布的两款钠离子电池产品,可应用在电动自行车上,不过目前也没有量产。”

  整体来看,这些公司布局的钠离子电池产品距离真正量产还有一段距离。虽然目前钠离子电池产业尚未成熟,但业界普遍肯定了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必要性,其长期仍有平抑锂价、降低电池成本等作用。因此,相关企业对钠离子电池的开发仍在有序进行。

  多家钠离子电池制造企业均向记者表示,之前扩充的钠离子电池产能仍按计划进行研发和送样,没有出现项目停产或搁置的情况。

  谈及企业是否会减去产线,远东股份等多家企业负责人明确表示,“不存在这种情况,如果做出这样的决定,企业要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不过在扩产方面,多数企业表达出更趋谨慎的态度。

  还有部分企业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有望在半年至一年内投产。以普利特为例,公司去年12月份投资建设了一条兼容钠离子及锂离子的1.3GWh生产线,该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预计今年下半年将会规模化投产,完成交付。”远东股份董秘办邵亮也向记者表示:“目前研发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产品现在已进入A样优化阶段,具体的落地时间根据市场的反馈可能在半年至一年不等。”

  动力电池格局

  将多元化

  对于电池企业仍持续投资钠离子电池生产线的行为,刘琦分析称:“长期来看,随着智能化、电动化发展及锂资源储量的受限,资源丰富的钠离子电池作为锂电池的重要补充,也将迎来快速发展,对于资本实力强的企业,应继续加大钠离子电池研发。”

  某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较于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有特殊应用场景,比如在基站备电、特种车辆以及户储上。公司正在与客户磋商钠电池落地场景,并不会因为锂价降低而放弃钠离子电池的规划。

  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动力电池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的,因此钠离子电池仍存在发展空间。

  记者了解到,目前,仍有锂电池企业对钠离子电池感兴趣。主营磷酸铁锂业务的龙蟠科技董秘张羿向记者表示,“未来,公司也可能布局钠离子电池。”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如今对钠离子电池的布局仍有必要。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打开,未来动力电池格局会趋于多元化。(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黑龙江民企一季度出口锂电池、钢铁板材同比增长600%以上

      中新社哈尔滨4月20日电(记者 姜辉)“(黑龙江)民营企业出口商品中,汽车同比增长32倍,锂离子蓄电池、钢铁板材和电工器械分别同比增长677.5%、602.8%和294.6%;进口商品中,粮食、煤及褐煤、食用油分别同比增长328.7%、219.9%、220.5%。”据哈尔滨海关二级总监马东升介绍,黑龙江省民营企业成为当地外贸进出口增长最主要的拉动力量...

    时间:04-20
  • 碳酸锂价格失守20万元/吨大关 锂电行业将加速洗牌

      本报记者 赵彬彬 贺王娟  4月13日,据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每吨下跌4000元,均价报19.5万元/吨。这也意味着,不到半年时间,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价格从每吨近60万元跌破20万元,跌幅超过60%。  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预计,随着锂价不断走低,锂矿企业将迎来洗牌,部分中小矿企将退出市场,未来行业...

    时间:04-14
  • 中国科大提出一种新型技术路线 充分释放全固态锂电池潜力

      中新网合肥3月17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1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马骋教授提出了一种关于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新型技术路线,可以大幅提升复合物正极中的活性物质载量,从而更充分地发挥出全固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上的潜力。  3月14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电池技...

    时间:03-17
  • 曾经“狂飙”的碳酸锂大跌,锂业产能过剩问题如何化解

      作者:林春挺  张国豪现在最头疼的事情,是如何卖掉厂房仓库里堆积如山的锂辉石和锂尾渣。过去几个月,他一直努力寻找卖家,但始终没人接手。  3月9日,在成都一家茶餐厅里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他坦言自己压力很大。“难啊,行情不好,没人敢动。”他反复向记者表示,“所有人都在观望。”  近期,锂产业链上的电池级碳酸锂(下称...

    时间:03-17
  • 这个汽车品牌被官方点名!碳酸锂降价是“救星”吗?

      (原标题:啥情况?这个汽车品牌被官方点名!)  曾经的造车新势力销量第二名,如今似乎困难重重。  近日,上海市青浦区消保委官方微信公众号“青浦区消保委”发布消费警示称,威马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威马汽车”)或经营异常,消费者谨慎购买。不过截至3月5日,在上述公众号中已经看不到此文章。  今年2月,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

    时间:03-06
  • 这个汽车品牌被官方点名!碳酸锂降价是“救星”吗?

      (原标题:啥情况?这个汽车品牌被官方点名!)  曾经的造车新势力销量第二名,如今似乎困难重重。  近日,上海市青浦区消保委官方微信公众号“青浦区消保委”发布消费警示称,威马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威马汽车”)或经营异常,消费者谨慎购买。不过截至3月5日,在上述公众号中已经看不到此文章。  今年...

    时间:03-06
  • 多款电动车要装上钠离子电池,真的会降低成本吗?

      钠离子电池又“火”了。  2月23日,在“第二届全国钠电池研讨会”上,思皓新能源与中科海钠联合打造的行业首台钠离子电池试验车公开亮相。  该试验车基于思皓花仙子打造,是一款微型电动车,售价区间为6.69万~9.09万元。应用了钠离子电池包的思皓花仙子续航里程将达252公里,电池容量25kWh,快充充电时间为15~20分钟,目前尚未公...

    时间:02-24
  • 行业首台钠离子电池试验车亮相 锂电池“江湖地位”将被钠电池取代?

      记者 许林艳 张军兵  2月23日,中科海钠与思皓新能源打造的行业首台钠离子电池试验车公开亮相。据了解,此次装车试验的思皓花仙子首次应用蜂窝电池技术的钠离子电池包。该款车型续航里程为252km,电池容量为25KWh,快充充电时间为15分钟至20分钟。  一石激起千层浪,锂资源的紧缺本已令钠离子电池热度居高不下,而首辆试验车的...

    时间:02-24
  • 动力电池将迎“退役”高峰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锂电池回收

      记者 许 洁 见习记者 陈 潇  锂价不断下跌,上市公司“找锂”的步伐却并未停止。近期,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布局锂电池回收业务,备受市场关注。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预测,2017年至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分别为36.4GWh、56.9GWh、62.2GWh、63.6GWh、154.5GWh和294.6GWh。而动力电池大多为锂电池,其使用年限一般为5...

    时间:02-23
  • 650公里续航锂电池“上新”!大科学装置在东莞“抱团”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650公里续航锂电池“上新”!大科学装置在东莞“抱团”   作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与消费大省,当下,全国每6台新能源汽车便有一台来自广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背后,离不开动力电池等新型储能产业的支持。当能续航650公里、成本更低的新一代锂电池,从实验室走向产业,推向市场,会带来怎样的未来?  2月21...

    时间:02-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