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新能源的“追风逐日”:风能、太阳能供电不再“看天吃饭”

2023-04-23 15:13: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23日电 (宋宇晟)“风光储融合发展的前哨阵地”“空中三峡”……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风光储创新发展论坛上,多位专家、业内人士对内蒙古乌兰察布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是什么让这个北方小城成为新能源领域聚光灯下的焦点?故事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供图

  “追风逐日”成为现实

  2021年,在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的监测屏幕上,多了一组“电池”图标。这意味着,一度被认为是“看天吃饭”的风能、太阳能发电,已能够转化成实实在在可用的能源。

  此前,风力的时强时弱、天气的阴晴不定,都让风光电能对于需要稳定的电网来说并不“友好”。如今,这一难题有了解决途径。

  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建集团内各参建单位综合考虑乌兰察布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新技术发展潜力及实施条件,提出乌兰察布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示范方案,建设优化储能配置的新一代电网友好型新能源示范电站。

  据介绍,该项目规划总容量为风电170万千瓦、光伏发电30万千瓦。项目配套建设55万千瓦×2小时储能系统,可储存110台5兆瓦风机满发2小时产生的能量。

  也就是说,在用电低谷时将电力储存起来,等到用电高峰再释放。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保障电力供应稳定的“充电宝”。

  2021年末,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首批机组成功并入内蒙古电网,待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成为国内首个储能配置规模达到千兆瓦时的新能源场站。

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供图

  “智慧大脑”与“牧光互补”

  项目方介绍,该电站全部投产后,年平均发电量近60亿千瓦时,可满足近30万户家庭月用电量(按每户居民月用电量200千瓦时计)。同时,项目配套建设的储能系统可以在阴天或无风时有效“查漏补缺”,为电网系统调峰调频等提供辅助服务。

  但如何实现各种新能源资源的科学分配?

  项目还“长出了智慧大脑”,采用了智慧集控系统。据介绍,这一系统通过功率预测、人工智能技术及先进监测控制技术,实现了风、光、储协同优化、智能高效运行,同时通过优化储能容量设计和运行模式,有力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有效降低主网调峰和容量支撑压力。

  不仅如此,项目还实现了“牧光互补”。

  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光伏区可以汇集热量,光伏板的覆盖,可以大幅度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量,清洗面板的水也会对草地有一定滋养作用,土壤的涵水能力也会大大提高,非常有利于植被的恢复与生长,所以,光伏区的草比别处的草长得更加茂盛。

  报道显示,当地有牧民已计划着“光伏区去放羊”。“板上发电,板下种草,草上养殖”在乌兰察布正在成为现实。

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供图

  新能源发展的未来

  毫无疑问,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资源正显示出巨大的开发潜力。

  项目相关方介绍,该项目大幅度提升了新能源就地开发利用水平,并且实现了缓解供电缺口、保持电价优势等目标。乌兰察布基地的经验与成果将进一步应用于沙、戈、荒地区大基地的规划设计与实施,并进一步验证与迭代。

  而这样的实践也只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一个缩影。

  有业内人士指出,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型绿色电站示范项目不仅实现了从资源到产业的结合、体现了电源建设过程中端到端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让一体化开发的新能源发展模式有了更长维度的思考,实现了长周期收益和整个电力系统性优化。类似的风光储融合一体化必将在未来成为中国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模式。(完)

  搜索

复制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一季度上海口岸新能源汽车出口货值居全国首位

      中新网上海4月23日电 (记者 姜煜)据上海海关2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一季度,上海口岸出口新能源汽车16.7万辆,货值387.3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30.3%、63.9%,出口货值占全国近六成,稳居全国首位。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占比近四分之一。  近日,在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滚装码头,随着滚装船“光芒精英号”缓缓地靠港,1119辆比...

    时间:04-23
  • 首季上海进出口总值创历史同期新高 新能源汽车出口货值居全国首位

      中新社上海4月23日电 (记者 姜煜)上海海关2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首季上海进出口总值创历史同期新高,新能源汽车出口货值居全国首位。  今年一季度,上海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0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4077.8亿元,下降1.4%;进口6393.2亿元,增长6.9%。  今年1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上...

    时间:04-23
  • 宁夏首个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项目并网发电

      中新社中卫4月22日电 (记者 于晶)4月22日,宁夏首个“沙戈荒”光伏电站—宁夏腾格里沙漠3GW新能源基地光伏项目一期100万千瓦工程顺利并网发电。  据了解,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虽然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挑战,却承载着新能源发展的新希望。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光照强、...

    时间:04-22
  • 陕西首趟中欧班列新能源汽车出口专列开行

      中新网西安4月21日电(记者 阿琳娜 张远)21日,满载着261辆新能源汽车的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开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全程运输时间约20天,这是陕西开行的首趟中欧班列新能源汽车出口专列。图为航拍班列。 马泽旭 摄  为满足车企的汽车出口需求,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与西安国际陆港集团多式联运公司等携手...

    时间:04-21
  • 【绿色中国】甘肃“碳”路新能源:昔日不毛之地 “竞”成风光无限

      中新网兰州4月21日电 (艾庆龙 王可昌)人间四月天,西北大山处气温也逐步升高,在甘肃临夏州永靖县新寺乡崖头村,昔日应当是“红山白土头”的山坡,如今已整齐排列着一排排光伏板,航拍视角下,大山宛如穿上了“黑色盔甲”,颇为壮观。  崖头村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似驼峰,南北纵深2公里有余,山体坡度达30度,垂直落差在...

    时间:04-21
  • 【绿色中国】“光储直柔”建筑能成为新能源高速发展“解锁人”吗?

      中新网北京4月21日电 (赵斌)大块深色光滑亮板凹凸有致地挤在一起,像一条黑色巨龙盘住楼宇顶端,“鳞片”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波光。  这座极具现代设计的大楼是光储直柔建筑,“龙鳞”是光伏板,发电后可以直接供楼宇内使用,发电高峰期将电能存储,在用电高峰期为供电系统有效减压。  国内屈指可数的光储直柔建筑之一,就矗立在北...

    时间:04-21
  • 【绿色中国】西藏规模最大光伏电站 藏北高原清洁能源新地标

      中新网拉萨4月21日电 (记者 赵朗)海拔4500多米,2100多亩的光伏电站横卧在藏北草原上,这里是西藏规模最大的光伏电站。与那曲市城区相隔七八公里,已然成为藏北高原上的新地标。  那曲市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2018年,那曲撤地设市,成为一座年轻的城市。这里是青藏公路必经之地。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稳定可靠用电...

    时间:04-21
  • 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专家学者齐聚扬州 共谋发展同享愿景

      中新网扬州4月20日电(记者 崔佳明 葛勇)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20日,2023中国·扬州(江都)新能源新材料集群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扬州开幕。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扬州,共谋发展,同享愿景。  开幕式上,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平,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建国,中国国际经济交...

    时间:04-20
  • 浙江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9% 新能源产业发展亮眼

      中新网杭州4月20日电(张煜欢)20日,2023年一季度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在浙江杭州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一季度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189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9%,经济企稳回升,开局良好。  浙江省统计局总统计师王美福介绍,今年以来,浙江深入实施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一号工程”,强力推进十项“重大工...

    时间:04-20
  • 新疆木垒县新能源高端装备项目开工 总投资达12.3亿元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20日电(石倩)20日,新疆木垒县举行2023年第二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复工暨新疆双杰新能源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开工仪式。  第二批集中开复工项目共10个,项目总投资达12.3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5.4亿元。涉及新能源、大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项目建成投产后,必将从完善产业链条...

    时间:04-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