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绿色中国】甘肃“碳”路新能源:昔日不毛之地 “竞”成风光无限

2023-04-21 18:13: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4月21日电 (艾庆龙 王可昌)人间四月天,西北大山处气温也逐步升高,在甘肃临夏州永靖县新寺乡崖头村,昔日应当是“红山白土头”的山坡,如今已整齐排列着一排排光伏板,航拍视角下,大山宛如穿上了“黑色盔甲”,颇为壮观。

  崖头村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似驼峰,南北纵深2公里有余,山体坡度达30度,垂直落差在七八百米,加之毒辣的太阳炙烤大地,当地鲜有人会选择在山坡上开垦种粮,久而久之成为寸草不生的贫瘠土地。对于当地村民来说,荒山如何成了清洁能源基地,是津津乐道的热点话题。

  其实,早在2021年7月,永靖县官方遴选出国家能源集团甘肃电力有限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方,负责当地“十四五”期间第一批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于2022年5月并网发电。

  该项目在甘肃新能源发展史上创下三个第一,即甘肃省“十四五”期间第一批首个竞配项目和“十四五”期间首个全容量投产百兆瓦级大型山地光伏项目,以及甘肃省内首个民族自治地区全容量投产的百兆瓦级大型光伏发电项目。

  对于上述荣誉,崖头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强再熟悉不过,但最让他欢喜的是,该项目所得的土地流转费全部归新寺乡崖头村、中塔村、三湾村等6个村的村集体所有。

  甘肃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新能源年发电量超过530亿千瓦时,已初步形成风机制造、光伏组件、储能电池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体系。眼下,类似崖头村的场景,是甘肃抢抓国家建设“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机遇,发挥风光资源优势的缩影。

2020年4月,甘肃庆阳市华池现代农业菌光互补示范产业园,村民在光伏板大棚内种植菌棒。(资料图) 高展 摄

  甘肃“追风逐日”全地域开发

  前几天,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17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启动建设,下半年建成投用后,可为下游多晶硅产业园提供清洁电能,从而实现光伏产业的全产业链。

  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于世的敦煌,长期以古丝绸之路旅游的“朝圣之地”标签面世。事实上,敦煌已建成中国首个百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基地和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国家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等,“敦煌光热”亦渐成对外交流的“新名片”。

  此外,在甘肃河西地区,拓展金(昌)张(掖)武(威)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规模;在敦煌、金塔、玉门等地实施“光热+风光电”一体化项目。在河东地区,围绕建设综合能源基地,庆阳、平凉等地实施4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撬动境内风光新能源有效利用。在其他地区,开展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启动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工作

  在国家公布的“十四五”九大清洁能源基地里,新疆、黄河上游、河西走廊和黄河几字湾四个清洁能源基地均覆盖有大量的沙漠、戈壁、荒漠化土地,而这些地区为何深受风电光伏“青睐”?其实也不难理解,风电需要架起“风车”,光伏发电更需要大面积的铺设太阳能面板,在土地使用紧张的情况下,广阔荒滩等成了最佳选择。

  2023年3月,中国官方发文,提出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选址建设大型光伏基地。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周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沙漠、荒漠、戈壁上开建风电光伏基地,通过特高压电网将绿色电力输送到东中部地区,能够实现西部和东中部地区在土地资源、绿色能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同时,还可以带动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甘肃立足资源能源大省和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把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努力培植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动能。截至2022年底,甘肃新能源并网装机达到3800万千瓦,跃居全国第2;新能源发电量557亿千瓦时,占比达到28%,排名全国第2位。根据官方文件显示,甘肃力争到“十四五”末,新能源并网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

  今年5月1日,《甘肃省供用电条例》《甘肃省电网建设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在地方立法中首次明确“新能源优先入网”,为促进甘肃电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在甘肃省敦煌市光电产业园区内,万余面定日镜以同心圆状围绕着260米高的吸热塔。(资料图) 王斌银 摄

  绿色能源“附加值” 荒芜土地迎来“新钱途”

  随着大量的光伏电站建在戈壁、沙漠等荒芜土地上,光伏面板减少了水分蒸发,使土地有了湿润的机会,也给项目建设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海拔2500米的山坡上,一排排光伏发电板不仅每天收集太阳能发电,还为两千多只小鸡遮风挡雨。在这个没有围墙的“养殖场”里,小鸡们吃着鲜嫩的草,喝着甘甜的水。

  李彦海是当地首批“光伏养鸡”的养殖户。每天,他穿梭于光伏板之间,给小鸡喂食。谈及初体验,他直言心里也没有底,随着“光伏鸡”受到市场认可,单只售价最高达120元,才让他喜笑颜开。

  位于子午岭林缘区的甘肃庆阳市华池县,光伏板下则是培育木耳的好地方。而让菌业公司中意的原因还有当地资源禀赋。庆阳是全国优质红富士苹果的最佳核心生产区,每年果园产生大量果木废枝,这些枝木为菌棒培育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菌棒采摘后还可回收,又成为培育果树的菌肥。

  除上述外,“光伏+治沙”也是甘肃一大特点。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甘肃省安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三峡能源武威2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负责人冯永志介绍说,光伏板下是麦草方格,可阻挡沙子流动,还能够吸收光照降低土地温度,延缓地表水蒸发,一定程度上为浅根性植物的生长提供短暂的水分供应。

  如今,甘肃在沙漠、荒漠、戈壁等人迹罕至的生态“负资产”上,逐步探索出多位一体的循环发展模式。

  太阳能实用技术成“丝路”交流载体

  甘肃是中国最先确定太阳能发电和千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的省份,在太阳能和风能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些年,甘肃优势太阳能先进实用技术,近些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充分转移转化和发展

  成立于1978年的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长期致力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是中国最早专业从事太阳能等自然能源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机构。自1991年以来,已为100多个国家培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政府官员和高级技术人才千余人。

  阿富汗能源水利部能源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专家米拉德·佩恩达于2022年以线上方式参加了在兰州举办的阿富汗太阳能应用研修班,结业典礼上,他感谢授课老师分享适合阿富汗的太阳能应用知识。他认为,面对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日益严峻的挑战,更明智的做法是发展可再生能源。

  据悉,甘肃从1978年开始就承担对外援助工程项目;从1991年开始承担援外人力资源培训任务。甘肃承担的援外培训主要涉及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荒漠化治理、雨水集蓄灌溉及水资源利用等。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甘肃逐渐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门户,仍在“追风逐日”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前行,并将其经验分享给世界民众。(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关注产业绿色转型:海上风电向深海迈进

      海上风电向深海迈进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全球能源结构重塑,海上风电成为我国推进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在近日举办的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上,专家表示,随着海上风电快速成长,规模效应逐渐显现,更大型的风机、更多样的安装形式、更多元的开发方式,都将在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扮演重要角色。  装机量全球第一  在浙...

    时间:04-17
  • 三一重能首个中亚风电项目首批风电设备顺利抵达哈国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13日电 (记者 王小军)13日,记者从中国三一重能国际项目部获悉,三一重能在中亚地区的首个落地项目——哈萨克斯坦阿尔卡雷克48MW风电项目,截至目前,首批风电设备已顺利发运至项目现场。  2023年3月31日,在中国各方周密协调配合下,三一重能哈萨克斯坦阿尔卡雷克48MW风电项目首批机组组件顺利从霍尔果斯口岸启...

    时间:04-13
  • 上海南京西路商圈:力争“十四五”期末率先成为“千亿商圈”

      中新网上海3月22日电 (记者 陈静)南京西路商圈位于上海静安区南京西路高端服务集聚带,是国际性、独特性、高品位的地标性商圈。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刘敏、静安区副区长张军22日为静安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化示范区”揭牌;同日,静安区打造南京西路“千亿商圈”行动计划启动,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商圈零售总额突破1...

    时间:03-22
  • 成都:预计“十四五”末轨道交通建成运营里程超850公里

      中新网成都3月22日电 (记者 王鹏)成都市政府新闻办22日上午召开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现场获悉,预计“十四五”末,成都轨道交通建成运营里程将超850公里。  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建新介绍,2017年至2022年,成都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强度连续五年位于全国前列,创造了在建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高...

    时间:03-22
  • 世界最高海拔风电场安全稳定运行 西藏清洁能源建设再获突破

      央视网消息:今天(3月18日),世界最高海拔风电场——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正式宣布:自2021年底全面投产发电以来,累计发电量已经突破1亿千瓦时。  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是首个并入西藏主电网的风电项目,总装机22兆瓦,风机建设在海拔5000米至5200米之间。  三峡集...

    时间:03-19
  • 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累计发电量超1亿千瓦时

      今天(18日),世界最高海拔风电场——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正式宣布:自2021年底全面投产发电以来,累计发电量已经突破1亿千瓦时。  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是首个并入西藏主电网的风电项目,总装机22兆瓦,风机建设在海拔5000米至5200米之间。  三峡集团西藏能投公...

    时间:03-18
  • 山西:科技赋能新老能源发展 助风电项目建设“减人增效”

      中新网太原3月15日电 (高雨晴 张雅茹)记者15日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下称“山西电建”)获悉,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陆上大型风机智能化吊装技术研究》等3项技术研究荣获科技成果奖,助力风电项目建设“减人增效”。  近年来,山西电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以发展战略需求和业务升级需要为导向开展技术攻关,...

    时间:03-15
  • 广西钦州港首批重大件风电设备顺利出港

      中新网南宁3月9日电 (黄艳梅 韦羽翔 蒋瑞卿)记者9日从广西海事部门获悉,近日,装载8根风电管桩的“千汇009”轮在钦州港大榄坪作业区顺利完成吊装,驶往广东阳江。这是钦州港重大件风电设备首次实现海运出港。  为保障该轮安全吊装和顺利出港,钦州海事局主动邀请货主、船方等相关企业座谈,详细了解此批风电设备运输船舶选择、...

    时间:03-09
  • “十四五”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6.5万公里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刘振芳:“十四五”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6.5万公里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正在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国铁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铁路是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在服务和...

    时间:03-08
  • “十四五”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6.5万公里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刘振芳:“十四五”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6.5万公里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正在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国铁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铁路是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在服务和...

    时间:03-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