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赔偿因灾损失,开展风险管理 农业保险织就“保障网”

2023-04-17 06:37:13

来源:人民日报

  赔偿因灾损失,开展风险管理,撬动金融资源

  农业保险织就“保障网”(财经眼·财税金融加力助春耕③)

  一年之计在于春。紧抓农时开展春耕,对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十分重要。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心头好”。

  “农资、农技、农险‘三件套’,缺一不可;春耕再忙,也得记着上保险”,是不少农民的心声。

  农业保险有哪些服务创新?对保障农业生产能发挥怎样的作用?记者一探究竟。

  农业保险成为农民抵御风险的“定心丸”

  春风吹拂麦苗,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的杨廷国在地里俯身查看小麦长势。“今年天气好,目前还没发生虫害。每年这时候,最担心遭虫灾。”

  中江县是四川省产粮大县,冬春季节种小麦,夏秋两季种玉米或水稻。41岁的杨廷国在田间地头忙活了10多年,目前流转了150亩地种粮。

  “种粮最怕病虫害、旱灾、水灾。”杨廷国说,过去,由于农业生产风险较高,收益不稳定,不少村民另谋生计。

  “我也没少吃亏。”杨廷国说,有一年夏天气候多变,下了好几场暴雨,玉米倒了一大片。当时,下到田里的他,走一垄停半晌,心疼得很。因为投保了农业保险,及时的赔付减轻了杨廷国的损失。不过,由于当时投保的是玉米物化成本保险,每亩赔了400元,离他的种粮成本投入还差了一些。

  “可到了2022年,情况有了变化。你猜是啥?”杨廷国卖了个关子。

  “‘新保险’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杨廷国说,去年,他为要不要接着种玉米犹豫不决时,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工作人员把好消息送到地头,2022年当地全面推广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玉米保额由原来每亩400元提高到800元。

  为啥新保险保额高?过去物化成本保险只保障种子、化肥等投入,而完全成本保险包括了直接物化成本、土地和人工成本等,基本上能覆盖每亩地成本投入的80%。保障提升了,而保费因享受政策补贴也不增加。

  这个消息让杨廷国喜出望外。“保额大幅提高,万一遭灾咱也不怕,种地底气更足了。没说的,立马参保!”杨廷国说,他连续多年参保农业保险,新旧险种有啥区别能捋清。有的村民对这个新鲜事儿犯嘀咕,找他来打听,他就耐心讲解。一来一去,老杨还当起了兼职宣传员。

  听了杨廷国的讲解,中江县龙台镇梁峰村的贺辉为自家的18亩玉米投了完全成本保险。去年夏季干旱,贺辉家8.3亩玉米受了灾。在保险公司现场查勘定损后,他的账户上很快就收到了5100多元赔偿款。

  “买保险就是为了抵御风险。”贺辉说,如今不用动员,他和种粮的亲戚朋友每到生产季都自觉投保。

  为更好推广“新保险”,中江县经常性地组织乡镇农技人员到户进行农业保险现场勘查、推介。同时,组织保险公司在各乡镇设立农业保险办事机构,配备保险代办员,方便农户投保。截至目前,中江全县小春作物农户参保率超70%,承保面积近30万亩,总保费约600万元。

  “我们还对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查评分,确保把好事办好,惠及更多农户。”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许世顺说,当地将进一步健全保险服务机制,支持保险经办机构在基层建立服务网点,切实提升农业保险理赔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全国,越来越多农户获得了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障。近年来,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产粮大县全部推广相关保险服务。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

  “加强粮食作物风险保障能够平滑农户收入波动,有利于其稳健经营、扩大再生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认为,未来,既要提高粮食主产省份产粮大县两种保险的承保覆盖率,也要在其他地区加大推广力度,更好助力保障粮食安全。

  保险防灾服务发挥“防患于未然”的重要功能

  农业保险不仅能起到风险补偿的作用,还能未雨绸缪,将风险关口前移,提升农业生产事前风险管理能力。

  阳春三月,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裕伟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稻田边,合作社负责人刘希望打开“渔保保”手机软件,登录账号后,水温、酸碱度、溶解氧含量和氨氮含量等水质参数和养殖环境指标立即显示在手机屏幕上。“水稻插秧前夕,也是小龙虾生长的关键期。近期早晚温差较大,我每天都要多次查看数据,照顾好这些‘金疙瘩’。”刘希望说。

  刘希望是当地的返乡创业能人,稻虾共作是他的致富“金扁担”。稻田养虾不仅多了卖虾的收入,还能减少杂草、虫害,改善稻田肥力。“这些年,合作社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现在种养基地面积有9500多亩,每年投入成本很高,规避风险愈显重要。”刘希望说,近年来,他开始购买渔业养殖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两种保险每亩每年的保费都为约70元。

  令刘希望惊喜的是,还没碰上出险理赔,他就尝到了保险的甜头,“保险公司免费给合作社安装了‘渔保保’信息化综合应用系统。通过该系统设置在水底的传感器,我可以实时掌握稻田环境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远程遥控稻田里的各种设备,给稻田增氧、换水。”

  “渔保保”甚至当起了“监督员”。“如果水质数据异常,还会给养殖户发送警报信息,必须解决了问题才能消除警报。”刘希望说。

  在合作社养殖基地,保险公司还安装了4个监控器,帮助养殖户查看稻田水面上的情况。“有了这个监控系统,每当有鱼虾因疾病死亡时,我都能及时看到并处置,防止损失面积扩大。”刘希望说。

  承保公司人保财险武汉市蔡甸支公司有关负责人肖太说,为了让养殖户减少损失,除了完善种植养殖业预警设施,保险公司还通过建立微信群等多种手段向农户提供预警信息,每当临近大风大雨天气,就发送险情提示,指导养殖户做好各种防灾措施。如果养殖户没有及时看到险情信息,工作人员直接打电话提醒。

  对农业生产来说,各类防灾减灾服务精准化,有助于减小突发因素影响,保证产量和质量。

  “我们与气象局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共享‘气象+保险’服务网络,探索出保险服务站、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信息员‘一站多能、一员多职’农业融合服务模式。”肖太说,他们还联合科研院所,向投保人员普及各类保险防灾减灾知识。

  得益于保险防灾服务,像刘希望这样的种植养殖户抵御各类农业风险的能力在逐步增强。“春耕时节,保险公司还会组织种植养殖户坐在一起,面对面了解农户需求,来优化保险服务。”刘希望说,在保险服务支持下,他的合作社虾、稻产量不断提升。

  “‘防患于未然’是农业保险的重要功能,我们尽可能把风险点考虑到、预防好,使保险经营更可持续,更好保障农民利益,为农业增产增收作出积极贡献。”肖太说。

  放眼全国,为保障农业生产,保险业使出“十八般武艺”。平安产险运用卫星遥感和实时气象监测技术打造监测平台,对农作物进行全生命周期长势分析,提供病虫害用药建议、生产提示等,目前已在多个省份推广使用;一些保险机构变事后理赔为事前投入,为农户提供无人机和防寒、抗旱用品等生产物资,协助维护农业生产设施等。

  特色农产品保险加快创新推广步伐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及保险机构积极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一起发力,在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特色农产品保险创新推广步伐加快,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

  在辽宁省大连市,风力指数保险、水温指数保险、工厂化养殖保险、网箱养殖保险、水产制种保险为海参、鲍鱼、虾夷扇贝等水产养殖提供保障,覆盖放流、底播、网箱等多种养殖方式。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作为优质柑橘生产地,全县柑橘种植面积20多万亩,年综合产值超20亿元。平安产险推出柑橘特色农业保险,为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基本覆盖主要粮食作物和糖料、油料、生猪等主要大宗农产品。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219.4亿元,同比增长25%,为1.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6万亿元。

  保险服务链条在不断延展。通过加大创新力度,不同金融工具协同发力,让广袤乡村更多更好地享受金融服务。

  天津市宝坻区的邓先生经营着一家养殖场。近期,场地扩建需要资金,缺少传统抵押物让想贷款的邓先生犯了难,中国人寿财险的工作人员给他带来了好消息。

  “我此前投保了生猪及能繁母猪保险,保险保障金额100多万元。凭着保单我就申请到了贷款,可以用这笔钱进行规模化扩建。”邓先生高兴地说。

  中国人寿财险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生物资产抵押难、养殖户贷款难的问题,该公司主动对接有关部门、银行和农担公司等,共同研究惠农低息贷款政策,形成了“活体抵押+保险保障+银行授信”模式,帮助养殖户获得融资支持。

  “在该模式中,保险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人寿财险天津市分公司农险部有关负责人说,保险公司为养殖企业提供保险保障,一旦出险,可以通过赔付弥补农业生产损失,降低还贷风险。

  “保险增信作用有利于解决农业生产中抵押物不足的痛点,推动银行等其他类型金融机构将更多金融资源向乡村倾斜。”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说。

  湖南加大力度推动“保险+期货”项目落地,助力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徽积极开展“农业保险+基金”“农业保险+担保+信贷”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近年来,“小保单带动大金融”的实践不断丰富。“‘农业保险+’正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王向楠说。

  本报记者 屈信明 王永战 吴 君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手插秧苗当“田主” 在重庆村庄里感受春耕

      中新网重庆4月15日电 题:手插秧苗当“田主”  在重庆村庄里感受春耕  作者  梁钦卿  “妈妈,你看我的脚像裹满了巧克力。”4月15日,在重庆市巴南区鱼池村举行的东温泉镇2023年春耕文化节上,一名小女孩脱下鞋子、卷起裤脚,步入水田里,手拿水稻秧苗准备插秧。  记者站在田坎上望去,两三个青年在...

    时间:04-15
  • 陕西:春耕春播“进行时” 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

      中新网西安4月12日电 (李一璠)“陕西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产量保持在240亿斤以上。”陕西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矿玲12日表示。  当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解读《...

    时间:04-12
  • 山西左权:太行山下春耕忙

      中新网晋中4月12日电 (李佑昶 胡健)清明节后,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陆续开始春耕备耕。位于左权县境内的麻田镇苏公村、西崖底村、稻地村和辽阳镇西长义村广袤的田野上,一幅幅“春耕图”正徐徐展开。山西左权村民正在开展春耕。 张文军 摄  布谷催春的啼声、农机隆隆的马达声、泥土翻滚的簌簌声,一...

    时间:04-12
  • 黑龙江春耕拉开序幕 科技助力水稻生产跑出“加速度”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黑龙江省农业春耕生产已经拉开序幕。截至目前,黑龙江省水稻浸种已完成90%以上,催芽完成80%以上,水稻播种工作陆续展开。  黑龙江省绥化市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今年计划种植水稻面积500万亩。在绥化市北林区一处水稻智能温室大棚内,播种机、覆土机正在进行标准化水稻播种作业...

    时间:04-12
  • 新农田 新技术 新业态——感受黑土地上的“春耕三变”

      春回黑土地,农事渐起:村屯里,整修农机、培土育苗;田地中,打井布管、平整土地……黑土地上,正徐徐铺展开一幅忙碌的春耕图。  建设农业强国、提升千亿斤粮食产能……今年以来,作为我国粮食安全压舱石,东北大粮仓继续发力。这个春天,黑土地上正在新建和改造千万亩良田,加快推广水肥一体化等一批增产新技术...

    时间:04-11
  • 北斗导航助春耕 新疆新源县3.6万亩甜菜开播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11日电(潘琦 张文庭 曹小娟)春分过后,天气渐暖,新疆新源县各乡镇农民抢抓农时,全力投入到春耕生产中。连日来,农机手们驾驶着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将甜菜种子和肥料均匀播撒在土壤里。  种植户张仕熊说,只要在北斗导航系统中设定好线路和地块数据,播种机就能进行直线播种,每千...

    时间:04-11
  • 春耕春灌春管正当时 中国南北方多种措施保丰收

      央视网消息:眼下正是北方春耕春灌的关键期,甘肃省平凉市科学调配水源,在努力扩大小麦灌溉面积的同时指导群众节水灌溉。  连日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上湾村里,预留在农田边上的灌溉渠内水声潺潺,随处可见村民在田间地头开闸取水、引流入田的忙碌身影。  平凉市水务局水管科工作人员 刘鹏远:除淤泥、铲杂草,累计清...

    时间:04-11
  • 凡人微光|不误农时春耕忙

      策划:卓越、王曚、廖清、张鹏、沙琳、刘子畅  统筹:焦旭锋、张书旗、乔煜城、张伟豪  终审:安涛  编辑:郭依格、崔莺馨、闫建华  出品:新华社客户端、快手  (新华社)...

    时间:03-24
  • 山西吉县:大棚育新苗 科技助春耕

      中新网太原3月22日电 (车晓云 张辉)“自从建起大棚,我就在这里干活,分拣苗夹时一定要小心,这一株株小苗长大了可是我们的摇钱树。”山西临汾吉县壶口镇社堤村村民张彩玲一边干活一边说。  在山西农淼苗木科技有限公司的育苗基地,映入眼帘的20万余株长势喜人的苹果砧木苗。育苗基地。 张辉 摄  ...

    时间:03-22
  • 春耕备耕正当时 粮食生产开局稳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经济参考报》3月22日刊发文章《春耕备耕正当时 粮食生产开局稳》。文章称,春分时节,农事正忙。眼下,湖南、江西等地水稻育秧正全面展开,全国早稻育秧已完成41.8%。河南、山东等地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拔节期,麦田春季管理迎来重要关口。  春耕备耕事关全年粮食生产。各地纷纷抢抓农时、播种育苗、强化...

    时间:03-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