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春耕备耕正当时 粮食生产开局稳

2023-03-22 16:22:00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经济参考报》3月22日刊发文章《春耕备耕正当时 粮食生产开局稳》。文章称,春分时节,农事正忙。眼下,湖南、江西等地水稻育秧正全面展开,全国早稻育秧已完成41.8%。河南、山东等地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拔节期,麦田春季管理迎来重要关口。

  春耕备耕事关全年粮食生产。各地纷纷抢抓农时、播种育苗、强化田间管理,为今年粮食丰产丰收下好“先手棋”。

  春耕备耕农事忙

  这两天,河南省安阳县,大地迎来一场春雨,雨润麦田,广袤沃野上,小麦陆续进入生长旺盛期。

  “整体长势好于去年同期!”安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连生望着绿油油的麦苗,对今年的夏粮丰收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安阳县小麦种植面积47.56万亩,当前小麦一类苗、二类苗43.4万亩,占比达91.3%。

  “苗好三成收,秧好一半功”。当下小麦正值生长关键期,也是麦田春季管理的重要关口。

  “重点做好三类苗的田间管理,促进弱苗转壮。”王连生说,下一步,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科学运筹肥水、预防“倒春寒”、综合防治小麦病虫害,为争取今年夏粮丰产搭好架子。

  在我国南方,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早稻育秧正忙。智能育秧等“慧种田”为春耕生产添动力。

  在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湖南锦绣千村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工厂内,一批早稻种子正浸泡在水池中消毒,完成这一道工序后,种子将被送进温室催芽。合作社副总经理宋祥说,今年合作社新建了3000余平方米的智能化育秧大棚,新上了一套播种流水线,为春耕集中育秧配足了装备。澧县早稻预计4月下旬可全部完成插秧。

  “机械化育秧省工又省事,加上我们采用了晚稻早种的技术,产量比常规稻每亩要多出100斤到200斤,大米品质也更好。”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醪桥镇种粮大户周小毛高兴地说。通过智能化育秧,优质晚稻早种秧苗均匀、健壮、整齐,并能有效减轻“倒春寒”影响,防止烂秧,同时能及时对好的优质晚稻早种品种进行选择,保持优良品种供给。

  农资保供跟得上

  农资是粮食的“粮食”,春播春耕,农资先行。近期,相关部门从多环节发力,为农资供应提供保障

  化肥是农资保供稳价的焦点,化肥供应充足和价格基本稳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去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化肥市场经历“过山车”行情。为做好今年春耕用肥保供稳价,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着力稳定化肥生产、提高化肥流通效率、做好储备和进出口调节、规范化肥市场生产经营秩序。

  记者获悉,相关部门要求,粮食主产区特别是化肥调入大省相关部门要支持、推动农资流通企业加快备肥进销进度,鼓励农资流通企业与化肥生产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上下游良性合作机制,提高流通领域备肥积极性;积极引导化肥生产流通企业创新营销服务模式,利用电商等方式,减少化肥流通环节、降低化肥流通成本。

  走进江西省万安县民生农资连锁有限公司配送车间,工作人员忙着处理“线上”的各种订单,安排“农资快递”车辆配送化肥、农膜等农资。公司副总经理罗旭介绍说,为了确保春耕生产农资需求,万安县在134个村建起了益农信息社平台,配备“农资快递”车辆100多辆,把春耕生产急需的农资产品送到农民手中,确保春耕备耕农资不缺、农时不误。

  安徽省协助企业通过与国内外知名大型农资厂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行源头直采。帮助企业通过优化流通环节降低物流等成本。2月上旬,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复合肥全省零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3%、0.3%、0.7%、0.3%。

  政策支撑保收益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把“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列入主要预期目标。业内人士表示,今年要继续强化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去年面对疫情灾情交织叠加,国际粮价剧烈波动,农资价格高企等多重冲击,我国粮食生产再夺丰收,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稳预期、稳物价、稳信心提供了重要支撑。

  但也要看到,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叠加消费不断升级,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下一步必须多措并举、综合发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2023年,面对新发展形势,我国粮食生产目标重点是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

  今年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启动实施南方早稻集中育秧补助,继续实施小麦“一喷三防”补助全覆盖。加大对大豆种植支持力度,还要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一系列支持政策将落实落细。

  “要抓紧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集中必要资源力量和手段,努力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在政策上重点是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要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规模,继续分品种压实种植面积,以责任落实推动政策落实。(记者汪子旭、熊家林、张玉洁、马意翀)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首届全球徽商上海论坛:“徽骆驼”紧盯发展新机遇

      中新社上海3月22日电 (范宇斌)“站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上,广大徽商要发扬‘徽骆驼精神’,要有家国情怀,敢为人先,好学精进,以义为利、以德为首、以诚为本,转变发展模式,加快产业升级,向产业创新、技术突破的制高点不断发起新一轮冲锋。”上海市安徽商会会长、景域驴妈妈集团董事长洪清华说。  3月22日,首届全球徽商上海...

    时间:03-22
  • 中国首套配网线路智能登杆带电作业机器人“上岗”

      中新社青海玉树3月22日电 (星小花 焦亚琴 李江宁)据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西宁供电公司22日消息,近日,该公司成功研发中国首套配网线路智能登杆带电作业机器人。  在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乡10千伏月二路59号杆带电作业现场,10千伏地电位登杆带电作业机器人缓缓爬升,到达指定作业区域后,调整激光定位...

    时间:03-22
  • 贵州省评选首批省级优秀劳务品牌

      中新网贵阳3月22日电 (记者 张伟)为推进贵州全省劳务品牌选树培育打造,营造全社会鼓励支持劳务品牌发展的浓厚氛围,由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举办的贵州省首批省级优秀劳务品牌评选活动22日在中国贵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内举行。  本次活动从50个省级劳务品牌中,评选出10个省级优秀区域公用劳务品牌、10个省级优秀企...

    时间:03-22
  • 沈阳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 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中新网沈阳3月22日电 (记者 韩宏)沈阳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22日召开,会上指出,沈阳将以更大力度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全力营造尊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据介绍,本次大会表明了沈阳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提振了广大民营企业放手干事创业、放心投资发展的信心,释放出沈阳市尊重企业家、尊...

    时间:03-22
  • 从“烘焙第一股”到“关门停业” 克莉丝汀经历了什么?

      中新网上海3月22日电 (高志苗)“我在网上看到一些新闻,就想赶紧到店来兑换,没想到已经停业了。”  22日,上海市民彭先生来到位于金沙江路33号的克莉丝汀甜蜜恋人金沙江路旗舰店兑换商品,最后以“登记信息”结束行程。  日期、姓名、联系电话、诉求涉及金额,彭先生在一份名为《克莉丝汀其他员工/消费者/诉求登记表》的登记...

    时间:03-22
  • 富士康(太原)产值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

      中新社太原3月22日电 (记者 李新锁)山西太原市两会正在举行,太原市市长张新伟22日表示,山西太原支持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拓宽市场渠道、持续稳定增长。该科技工业园产值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人民币,下同)。  从2003年入晋以来,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持续扩大投资。  近年来,作为山西外贸龙头企业,富士康(太原)工业总产...

    时间:03-22
  • 青海:前十年投536亿元构建黄河流域水利工程骨架

      中新社西宁3月22日电 (记者 张添福)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记者从青海省水利厅获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及青海省累计投入536亿元人民币,在青海黄河流域建成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等,构建了以供水、灌溉、防洪、水保等功能为主的水利工程网络骨架。  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是黄河的发源省份。青海省水利厅厅长刘泽军...

    时间:03-22
  •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打下海上首桩 加速完善长三角铁路网

      中新网宁波3月22日电 (张煜欢)22日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1日16时28分,在距浙江宁波慈溪海岸线18.5公里处的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海中施工现场,随着“水欣麒1号”打桩船将109米长的钢管桩稳稳打入设计位置,标志着世界最长跨海高速铁路桥首根钢管桩沉桩成功,为后续海上管桩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杭州湾跨...

    时间:03-22
  • 机构报告:内地消费信心反弹 奢侈品市场中国元素受到青睐

      中新网上海3月22日电 (记者 李佳佳)全球整合传播咨询公司罗德传播集团与市场研究公司精确市场研究中心22日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奢华品报告》显示,新冠防疫措施优化后,中国内地迎来经济活力复苏的新局面,奢侈品市场的活跃度有望在今年年内修复。  数据表明,受内地消费信心反弹的影响,52%的内地受访者预期增加奢侈品花费,超越...

    时间:03-22
  • 1至2月天津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向好态势

      中新网天津3月22日电 (庞喻文)记者22日从天津市统计局获悉,今年1至2月,天津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增长,生产需求持续改善,物价总体保持稳定,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向好态势。  据悉,1至2月,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新产业新产品发展继续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快于全市规上工业6.0个百分点,占比达到14.6%,同比...

    时间:03-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