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人身险转型提质显成效

2023-04-14 06:40:16

来源:经济日报

  人身险转型提质显成效

  □ 本报记者 于 泳

  日前,在A股和H股上市的保险公司年报数据已披露完毕。上市险企去年保费收入虽然都实现增长,但与财险领域亮眼的成绩单不同,人身险领域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时承压。上市险企在压力之下不断推进渠道转型,在健康险、养老险等领域拓展产品和服务,转型成效已经有所显现。

  在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险企负责人结合2023年前两个月数据表示,人身险业已出现回温的积极信号,保费收入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多家券商研报也显示,人身险保费正逐步回暖,在保本储蓄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人身险公司的相关业务迎来快速增长。

  代理人队伍转型提质

  人身险保费增长对代理人渠道有着高度依赖,因此各保险公司曾把代理人增员和业绩增长挂钩。在代理人渠道清理虚假增员转型的背景下,近三年来人身险公司的代理人数量持续缩减,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6家上市险企的代理人总量从2020年的463万降至2022年的214万。与此同时,代理人队伍的人均产能持续改善,建设高素质的代理人团队已成为人身险公司的共识。

  华泰证券的研报分析认为,2022年上市险企代理人产能的明显改善趋势,彰显出寿险行业已摆脱单纯靠人力扩张的“规模扩张周期”,开始进入依靠代理人产能提升的“效率提升周期”,预计代理人产能改善将成为2023年新业务价值恢复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持续推进销售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销售队伍优增优育,队伍结构和质态逐步优化,人均期交产能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总销售人力约为72.9万人。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表示,虽然销售队伍的总量在减少,但是销售队伍的核心骨干和人均产能是稳定的。

  中国平安公布的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代理人渠道队伍结构和质量持续优化,新增人力中“优+”高素质代理人占比同比提升14.1个百分点;队伍产能提升,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2.1%;业务品质改善,13个月继续率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同比增长16.4%。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表示,过去三年深度改革是有成效的。在高质量代理人团队的改革方面,我们强调高素质、高产能、高收入,所以去年差不多45万的代理人,人均产能、人均收入提升幅度均达到22%。

  作为2022年刚刚上市的险企,阳光保险代理人渠道实现总保费收入158.1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新单期缴保费收入29.3亿元,同比增长6.7%,人均产能约1.4万元,同比增长13.9%。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的成绩得益于阳光保险在数字化转型上的投入。一方面,阳光保险打造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销售机器人,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助力代理人为客户个人及家庭全生命周期提供“产品+服务”保障规划;另一方面,打造赋能前线管理者的管理机器人,推动业务管理模式从“经验+感觉”向“科学+理性”转变,提升管理效率。

  作为较早在国内引入代理人制度的保险公司,友邦人寿的代理人团队在业内一直保持较高水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2年友邦人寿围绕“卓越营销员3.0策略”进行全面升级,通过围绕新人发展、产能提升和主管发展三大核心维度的系列举措,为营销员提供全方位的发展支持。正是得益于差异化的高质量卓越营销员渠道,友邦人寿新进营销员产能在2022年下半年实现双位数增长。友邦人寿首席执行官张晓宇表示,面对新阶段、新机遇和新要求,友邦人寿将围绕客户驱动、渠道创新、区域拓展以及包括科技、人才、组织、投资在内的全要素升级,全力把握中国内地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机遇,致力于打造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模式。

  银保渠道成新增长点

  中国人寿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在银保渠道持续深化银行合作,保费规模及业务价值较快增长。2022年银保渠道总保费达634.15亿元,同比增长28.6%。首年期交保费为148.79亿元。续期保费达362.00亿元,同比增长10.4%,占渠道总保费比重为57.08%。

  与代理人渠道的转型提质不同,银保渠道近两年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上市险企保费增长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商业银行拥有客户资源多、产品丰富的优势,较容易实现年金保险、养老保险的场景化营销。另一方面,在零售业务转型中,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诉求强烈,而保险代理是零售中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基金、贵金属等业务相比,保险中收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较小,也成为银行较为稳定的中收来源。

  年报数据显示,太保寿险在银保渠道发力明显,实现银保渠道保险业务收入304.78亿元,同比翻了3倍。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华保险银保渠道总保费收入分别为290.63亿元和439.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6%和7.8%。

  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表示,平安银行和平安寿险建立独家的代理人模式,跟其他机构都不太一样。在银行建设这支队伍一定要懂保险理财,传统的理财经理把保险作为客户资产配置方面的意识是不足的,习惯推荐储蓄型产品。中国平安要求代理人首先要懂保险,把保险当作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式,回归保险的本源。在客户经营方面,银行有账户资源、客户资源。中国平安还建立了“1+1+N”的客户服务体系,在服务客户的时候不仅有理财经理,背后还有康养专家、投行专家、财务专家来提供全面的服务。这是组合拳而不是单打独斗。

  银保渠道的变化也在上市银行的年报中得到了印证。受到资本市场业绩不佳的影响,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的基金代销收入均呈现下降态势,但代理保险收入则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其中,招商银行的代理保险收入124.26亿元,同比增长51.26%;平安银行代理保险收入19.84亿元,同比增长30.9%。

  谈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上市险企普遍对银保渠道和人身险市场寄予厚望。白涛认为,银保渠道在发力,贡献度在提高。但我国的保险密度只相当于美国的6%,保险深度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0%左右,因此,我对未来人身险市场充满信心,也对2023年及以后中国人寿的业绩增长充满信心。新华保险副总裁王练文表示,银保的未来很美好,新华保险将进一步关注和支持银保渠道发展,使其能为公司稳定规模、突出价值作出更大贡献。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重疾险曾是人身险公司的主打产品,但重疾险普及率提升,增长空间已经接近“天花板”。健康险曾被人身险公司寄予厚望,但随着财险公司的“搅局”,健康险增速也呈现逐年下滑态势。如何寻找下一个能打的拳头产品,是人身险公司都在寻找的业绩增长第二曲线。

  从产品属性来看,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背景和行业发展形势下,人身险产品久期长,与公众的养老需求匹配度较高。同时不少上市险企提供的健康养老服务也契合了当前的需求,建设养老社区和打造“保单销售—权益获取—保单兑付—健康养老”的闭环已逐渐成为人身险公司的共识。

  2022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实现寿险业务总保费4856.42亿元,其中健康险业务总保费为1153.29亿元。中国人寿总裁赵鹏表示,今年中国人寿将加大力度推进健康养老生态工程,并致力于通过大健康、大养老更好地给客户提供服务,更好地去吸引和服务长期的期交业务和高价值业务的发展

  平安寿险升级保险产品体系,依托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夯实“保险+服务”差异化竞争优势,享有“保险+”服务权益的客户贡献的新业务价值占比达到55%,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保险+健康管理”方面,2022年平安寿险已累计服务约1859万客户,新契约客户中超76%使用健康管理服务。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已全国布局14家健康管理中心,自有医生团队近4000人,外部签约医生超4.5万人,合作医院数超1万家,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2.4万家。

  长期以来,人身险行业在产品设计上受制于带病体风险管理难题,偏重于“保健康人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病人群难以获得有效保险保障。中再寿险联合北京阜外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三高共管”项目,积极推进高血压病等相关医疗数据的汇总分析工作,不断升级迭代高血压慢病保险保障。“三高共管”项目依托产业融合促进互联网医疗下沉,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基层医疗和患者的有效连接,探索“保险+服务”的一站式慢病管理模式。中再寿险总经理田美攀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再集团高度重视大健康领域的发展机遇。在保险端,中再寿险将围绕健康医疗、护理、医药器械等领域开展保险产品创新,打造产业融合生态圈;在投资端,中再寿险将综合运用产业基金、PE直投和各类保险资管产品等支持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人身险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保险公司可以借助产业融合布局大健康领域发挥流量导入作用。在产品开发方面,已有保险公司把消费型医疗产品从互联网门诊药品保障扩展到齿科、眼科、消化等新风险领域,与康复机构合作推出老年特定疾病保险产品等。未来,人身险公司需要进一步把握好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服务需求,整合内外部资源,推进金融保险产品与健康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构建具有保险业特色的健康养老产品服务生态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多地启动HPV疫苗免费接种:为何选中二价苗,产能充足吗

      作者:吴斯旻  “为适龄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再添一省,这一次是2022年常住人口排全国第四的江苏。  “江苏疾控”微信公号3月22日晚消息称,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促进宫颈癌综合防治,推进健康江苏建设,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妇联3月20日联合在南京召开启动会议,部署2023年全省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

    时间:03-24
  • 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重视在中国的创新研发 将持续扩大产能供应全球

      中新网上海3月22日电 (李佳佳)“事实上,从1992年开始我就多次到访中国,不过这次的确是疫情发生后第一次来。这次来中国,我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积极乐观的氛围和精神面貌。”由于比约定时间略微晚了几分钟,出现在中新网记者面前的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食品营养与科技事业部全球执行副总裁Patrick Niels略带歉意,“因为太久没来了,...

    时间:03-22
  • 银保监会:2022年第四季度共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69555件

      中新网3月21日电 据银保监会网站21日消息,近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2022年第四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关于2022年第四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了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接收并转送的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情况。  《通报》指出,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2022年...

    时间:03-21
  • 河北已建海水淡化产能达39.07万吨/日

      中新网石家庄3月20日电 (陈磊 梁小珍)据河北省自然资源厅20日消息,随着河北唐山申港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正式对外供水,新增海水淡化产能5万吨/日,标志着河北省已建海水淡化产能达到39.07万吨/日。  据了解,唐山申港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一期首条5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已与河北天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时间:03-20
  • 曾经“狂飙”的碳酸锂大跌,锂业产能过剩问题如何化解

      作者:林春挺  张国豪现在最头疼的事情,是如何卖掉厂房仓库里堆积如山的锂辉石和锂尾渣。过去几个月,他一直努力寻找卖家,但始终没人接手。  3月9日,在成都一家茶餐厅里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他坦言自己压力很大。“难啊,行情不好,没人敢动。”他反复向记者表示,“所有人都在观望。”  近期,锂产业链上的电池级碳酸锂(下称...

    时间:03-17
  • 中国银保监会:做到机构改革和监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中新社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银保监会官方网站14日披露,该部门近日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会议要求,做到机构改革和监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在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不再保留银保...

    时间:03-14
  • 银保监会:大力推动各类银行保险机构回归本源

      中新网3月14日电 据银保监会网站14日消息,3月13日,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主持召开党委会和委务会,研究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部署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具体任务。  会议强调,优化和调整金融监管领域的机构职责,对于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解决金融领域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在党中央...

    时间:03-14
  • 银保监会:大力推动各类银行保险机构回归本源

      中新网3月14日电 据银保监会网站14日消息,3月13日,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主持召开党委会和委务会,研究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部署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具体任务。  会议强调,优化和调整金融监管领域的机构职责,对于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解决金融领域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具有十...

    时间:03-14
  • 同比增长73.2%!跨境电商企业赶订单 扩产能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杭州海关获悉,今年1—2月,浙江通过海关跨境电商平台出口209.1亿元,同比增长73.2%。跨境电商数据的回暖也体现在“世界超市”义乌的一单单业务当中。进入3月份,跨境业务更多了,那里的商户们也更加忙碌。  在浙江义乌这家主营宠物用品的跨境电商企业仓库里,50多名工人正在对产品进行配货和打包。每天,从这里发...

    时间:03-11
  • 上海银保监局:力争年末“纾困融资”累计投放超6000亿元

      中新社上海3月10日电 (高志苗)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以下简称上海银保监局)1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 优化上海营商环境和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十三条举措,以更大力度的金融创新进一步提升上海营商环境国际影响力,支持上海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海银保监局介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做...

    时间:03-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