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水美乡村”白谷洞:解锁“颜值”经济 吃饱“旅游饭”

2023-03-24 11:08: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荆门3月24日电 (记者 邹浩)仲春时节,春风煦暖,出游正当时。在位于湖北省京山市北郊2公里处,有一座名为“白谷洞”的村落,3月以来,日均迎来300余名游客。

“水美乡村”白谷洞村 张畅 摄

  “步步是景,处处是画,整个村子就是一个景区。”游客黄德兵赞叹道。这里不仅有白谷烟树、马刨泉、古戏楼等景点,还有特色采摘、农家乐等休闲游乐项目。

“水美乡村”白谷洞村 张畅 摄

  白谷洞村因境内有京山古八景之一的“白谷烟树”而得名,乌龙河从白谷洞村贯穿而过。村民徐欢称,曾经的白谷洞村因耕地面积不足,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村容村貌差。“以前的乌龙河就是条不起眼的‘臭水沟’。”徐欢说。

“水美乡村”白谷洞村 张畅 摄

  2018年10月,原本在广东创业的刘攀作为“回乡能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正值京山市美丽乡村建设起步阶段,刘攀意识到机遇来了。

  4年间,全国首家乡村VR科技体验馆,荆门市第一片都市农场、第一条乡村自行车骑行绿道、第一个“非遗”饮食展示馆等在白谷洞村相继落成。该村还成立文旅公司,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村企共建。如今的白谷洞村,城郊休闲经济、夜游经济初显雏形,一幅水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水美乡村”白谷洞村 张畅 摄

  “以前家乡无人问津,如今却是争相‘打卡’的网红点。”曾经在云南从事摄影相关工作的村民向友说,如今自己在景区上班,丈夫利用自家房屋开设农家餐厅,不仅家庭收入变多了,而且还能照看老人小孩。

  数据显示,2021年该村接待游客已达20万人次,村民人均纯收入由1.8万元增至3.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5万元增至60余万元,全村近3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近年来,白谷洞村先后获评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示范村等。

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开设便利店、农家餐厅等 张畅 摄

  白谷洞村党支部书记刘攀称,该村已摸索出一套30%村民从事商业经营、30%村民从事特色农业、40%村民景区务工的“334”模式。未来,还将打造旅游康养、房车露营、丛林拓展、文创基地等,真正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平安私人银行企望家吴法林:为山海增色,为村民增收的共富带头人

      一场中国与丹麦的连线,让共同富裕示范村代表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去年8月,在国家相关部门与丹麦使馆共同举办的“中国-丹麦共同富裕与共同发展研讨会”上,玉环市干江镇上栈头村党支部书记吴法林作为全国唯一的共同富裕示范村代表,通过跨国视频连线同声传译,向海外友人分享当地的共富模式。  一个贫困的小渔村,此前村经营性...

    时间:03-23
  • 乡约福建:罗源下湖村怒放“桃经济” 美了乡村富了村民

      中新网福州3月21日电 (黄益辉 刘舒婷 黄佳文)种下500亩桃树,荒山变金山;推出“云上”认养模式,销售供不应求;举办醉美桃花节,农文旅结合全面升级……在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中房镇下湖村,以“桃”为媒,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既美了乡村又富了村民。  阳春三月皆种桃,东风一吹数尺高。3月21日,罗源县中房镇下...

    时间:03-21
  • 塞北大青背山羊变身山乡村民“致富羊”

      中新网大同3月21日电 题:塞北大青背山羊变身村民“致富羊”  记者 胡健  “马中赤兔,羊中青背。最近这几年,只要在养殖场过夜,每天一起来,就先到羊圈里走一圈,看见大青背山羊,就感觉像看见自己的孩子。”日前,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鑫喆大青背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金付在与山西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特派团交流大青...

    时间:03-21
  • 这个00后村医成了村民的“小棉袄”

      在广西柳州市鱼峰区最偏远的水山村,00后村医韦冬梅守护着一方村民的健康。  从梧柳高速公路里雍收费站下来,还要在曲折的公路上颠簸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韦冬梅工作的地方——坐落在水山村村口的卫生室。木门白墙,诊断室、观察室、处置室、药房一字排开,在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块“乡村医生去向公示牌...

    时间:03-21
  • 山东一村医行医50多年 免去村民40余万医药费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山东的一名村医行医50多年期间,为村民免除数十万元医药费。消息发布后,引发关注。3月1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到了网友提到的村医戚凤亭,今年72岁的他表示,自己仍不时上门为村民看病。  戚凤亭介绍,自己17岁从卫校毕业,就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杜堂镇杨店村当村医。他向北青报记者展...

    时间:03-19
  • 青海茶卡搬迁村民:游客来了 生活好了

      中新网青海乌兰3月18日电 题:青海茶卡搬迁村民:游客来了 生活好了  作者李隽  高原初春,素有“中国版天空之境”的茶卡盐湖陆续迎来游客。  “楼上的拿下来洗,楼下的已经干了,每一间都铺好,收拾干净。”17日,在茶卡盐湖岸畔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巴音村村民申得屏和服务员在...

    时间:03-18
  • 青海茶卡搬迁村民:游客来了 生活好了

      中新网青海乌兰3月18日电 题:青海茶卡搬迁村民:游客来了 生活好了  作者李隽  高原初春,素有“中国版天空之境”的茶卡盐湖陆续迎来游客。  “楼上的拿下来洗,楼下的已经干了,每一间都铺好,收拾干净。”17日,在茶卡盐湖岸畔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巴音村村民申得屏和服务员在...

    时间:03-18
  • 新疆退役军人当起鸵鸟养殖大户带动村民增收

      中新网乌鲁木齐3月14日电 (王小军 陈彦强 李新芳)“每当它们列队站在这里,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鸵鸟司令’!”新疆鸵鸟养殖大户丁福民14日如是说道。  新疆巴州轮台县轮台镇拉帕村新疆钰诚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鸵鸟养殖基地,400余只鸵鸟或悠闲自在地散步,或三五成群在一起嬉戏。当55岁的丁福民...

    时间:03-14
  • 石文先委员提出建立“荣誉村民”制度推进乡村振兴

      □ 本报记者 张维  “乡村振兴的难点在于难以持续吸引、培育大量有文化、有资源、有资金、有情怀的‘四有’新农人。”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石文先委员近日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提出这一观点。  石文先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建立“荣誉村民”制度。在石文先看来,乡...

    时间:03-13
  • 湖南洞庭湖区县探索“沟渠经济” 美了村庄富村民

      中新网益阳3月10日电 (徐钢 欧阳诗慧 伍锋)“我们村种植的4000多株枳壳,两年后可以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10万元以上收入,3年后每年都增加收入20万元以上,沟渠经济真是大有可为。”3月10日,湖南益阳市大通湖区河坝镇老河口村党总支书记李荣华一边组织村民义务栽种树苗,一边介绍这发展沟渠经济的好处。  老河口村是一个以粮食生...

    时间:03-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