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政策提气,消费更有底气

2023-03-20 10:27:26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调查财税、金融等促消费举措实施效果

  政策提气,消费更有底气(财经眼)

  本报记者 王 观 邵玉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

  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当前,各地区各部门继续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多措并举增强消费能力,加快释放消费潜力。财税、金融等促消费举措实施效果如何?怎样更好促进居民消费?记者进行了采访。

  财政补助,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让居民消费热情高起来

  “50元‘日间照料套餐’,洗澡、体检、理发都包括在内,这钱花得值!”2月12日一早,家住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兴山社区的退休教师朱金南,又约上老朋友们来到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有机会就出门旅游,家里吃的、穿的都在网上买。”今年74岁的朱金南熟练地操作手机,翻看着“购物车”里收藏的心仪商品,笑称现在的生活比退休前还忙。

  “每月退休金7000多元,生活无压力。”朱金南坦言,养老政策这么好,自己舍得花钱了,晚年生活更加舒心愉悦。“去年小区改造成了‘未来社区’,咖啡馆、健身馆、老人食堂很受欢迎。”

  “我们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养老保险参保扩面政策,鼓励参保人员多缴长缴,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德清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周敏介绍,当地还建立了慈善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基金,由财政部门、慈善总会按1:1的比例出资,设立专户、专款专用,当困难群众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医疗费用时,在经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综合保障后,对个人负担部分进行再保障

  收入多了,负担少了,居民消费热情自然高了。“年纪大了最怕生病,原想着多存看病买药钱。现在国家政策来兜底,让咱也敢放心消费了。”家住河北省三河市鼎盛商贸街南区的退休老人石景齐说。

  石景齐患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刚退休时每月光药费就得花掉500多元。“医保报销政策不断完善,报销比例也高了。现在我每月只花100多元药费,省了不少钱。”石景齐说。

  更让石景齐安心的是,退休近7年,退休金每年都在涨。“今年,我每月的退休金有6300元,比去年涨了100多元,我和老伴儿两个人加起来有1万多元呢。”石景齐说,今年春节,他还带着老伴儿去商场换了部新手机,“消费有底气了,我们也想好好感受一下新科技。”

  民生底线兜得更牢。天津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和居民医保住院最高支付限额,黑龙江提出将门诊费用异地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数量翻一番……更多大病、慢性病和常见病等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我国医疗保障水平正逐步提高。

  养老保障更为坚实。十年来,中央财政持续补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022年补助金额达6500亿元左右;中央层面已划转国有资本1.68万亿元充实社保基金。2022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养老金水平仍持续上调,总体调整水平为2021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让广大参保群众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认为,提升老年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不仅要继续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逐步调整基本养老金,也需重视增加他们的财产性收入。同时,为身体条件较好且有意愿的退休人员适当参加一些社会服务工作创造便利条件,使其能获得部分工资性收入,进一步提升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保险兜底,惠农好政策助农增收致富,释放农村消费巨大潜力

  “一年种粮补贴3万多元,这几年购买农机,补贴了近50万元。因为买了农业保险,去年干旱减产保险又赔付了8万多元……”细数着各项惠农政策,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盛康镇双堰村农民陈辉连连称赞,“虽说种地辛苦,但也赚到了钱。今年春节过后,我花了10多万元,将住的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还添置了一辆新的家用车哩。”

  几年前,陈辉注册成立谷城辉广旺恒农田规模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当地政府帮助下,他成功对接邻村,与830个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推广机械化作业;置办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机等农用机械,实行机械化种植。后来,陈辉又新建了粮食烘干塔,不仅给合作社和自家农场用,还能为邻镇的种植大户们提供粮食烘干服务。

  越干越起劲。去年冬天,谷城县争取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全力建设南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抢抓这一机遇,今年我准备再投30多万元,拿出一部分田地搞‘稻虾共作’,秋天再补充一季油菜种植,这样每亩田还能多收入两三千元。”陈辉说,这几年因为种粮几乎没闲下来过,等今年水稻种上后,他还想带着家人出门旅游。

  惠农好政策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春日暖阳下,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沙心乡沙新村村民邓海云早早就开着拖拉机忙个不停:“趁着天气好,想多翻些地,扩大种植规模,赚更多钱。”

  前几年,村里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改造,大部分贫瘠土地“摇身一变”,成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沃土。邓海云通过土地流转,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40亩,种上了富硒水稻。

  “5至199亩每亩奖补100元,200至499亩每亩奖补200元,乡里还引进了无人机、旋耕机、插秧机等设备和技术,我们种粮有信心。”邓海云说,去年他种植的富硒水稻平均亩产达550公斤,收入近20万元。他还将富硒米经过深加工制成黄元米果,提升附加值,营业收入10多万元。“靠着种粮,我也开上了小轿车,住进了小洋楼。”邓海云说。

  邓海云告诉记者,这些年,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快递驿站、淘宝店开到了身边。去年12月,乡里举办了黄元米果节,他的黄元米果供不应求,当天就卖出1000余斤。

  沙心乡党委书记吴宏平介绍,春节前后,乡里将1000余平方米的集体土地“腾笼换鸟”,全力打造新型智慧农贸市场,借助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让老百姓买卖更安全、高效、便捷。

  2022年,国家财政用于农林水的支出比2021年增长2.3%,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434.53亿元,同比增长30.3%……许光建认为,加大投入力度,有助于促进农业发展、扩大农村消费。近年来,我国乡村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县乡消费市场不断发展,扩大内需,农村大有空间。

  数据显示,2022年,包含镇区和乡村的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8.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进一步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各地积极部署。山东提出,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辽宁提出,改造升级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吉林提出,启动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推动消费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

  许光建认为,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既要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也要重视农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加强乡村快递设施、乡镇流通设施建设,有利于畅通商品流通“最后一公里”,使农民能享受高效便捷的服务。

  税费支持,助企稳岗拓岗,让群众“饭碗”端得牢、钱包鼓起来

  走进河北省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焊接车间,31岁的关虎穿梭在一只只机械手臂间,查看着动车转向架横梁或侧梁的焊接生产。随着机器人电焊手臂的摆动,“哧哧”的电焊声不绝于耳。

  前往北京参加焊接机器人编程培训学习,跟随驻厂编程技术人员学习焊接编程知识……在公司的支持下,工作10余年,关虎从一名手动焊接工人,成长为掌握焊接机器人操作、编程、维护等方面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已独立编制100多个产品焊接程序。“好政策创造好条件,让我实现了技能稳步提升,迎来职业新发展。”关虎说。

  “去年,公司成功申请到500多万元的省级重点研发项目资金,再加上每年省区市的人才奖补资金,让我们发展动力十足。”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宋国平说,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为了让员工安心留在企业,公司制定完善了收入激励政策,还针对员工工作类型和需求,定期开展技术指导、管理培训等课程,让每名员工都有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技能提升,收入也一路增长。“刚工作那会儿,我每月工资只有4000元,现在涨到至少2万元。”关虎笑着说,“以前到外面吃个饭都舍不得。现在能攒下钱了,也想改善一下生活。”

  这两年,关虎不仅买了新车,还在市区购置了新房。最近,关虎正畅想着新的全家旅游计划:“去年我们一家自驾去了青岛、烟台和威海,今年打算再去上海、杭州逛逛。”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大势,一头连着千家万户。让群众端牢“饭碗”,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一环。只有“饭碗”端牢了,“钱袋子”鼓了,人们才能放心消费、大胆消费。

  在山西省吕梁市曹操到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培训室里,一身工装的许连红正在为新护工分享她的育儿和护理老人经验。经过6年的成长,许连红以专业可靠的服务赢得了很多客户的认可,她自己的生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原本,因丈夫常年卧病在床,一儿一女正在上学,许连红承受着沉重负担,工作压力大,生活开销不小。“做护工后,收入比打零工时多了不少。近几年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推出专项附加扣除,我们护工80%以上都不用缴纳个税,相比以前平均每人月收入又增加了120多元。”收入的稳定增加,让许连红感受真切。

  为促进当地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吕梁市税务部门积极入企宣传辅导各类税费优惠政策。“有了税费政策支持,公司能拿出更多资金优化培训内容,去年还新增了催乳培训、收纳整理等培训项目。经过培训,护工们的专业水准明显提高,部分护工更换工作岗位后,收入又增加了约1000元。”曹操到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田艳荣说。

  工作很稳定,生活有盼头。今年春节,许连红给家中每个人都添置了新衣,还专门翻新了房子,家里焕然一新。

  “去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措施加大稳岗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稳岗、扩岗和吸纳就业。”许光建建议,下一步应继续重视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一方面,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农民工就地就业创业提供助力;另一方面,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加大对重点人群信息服务、职业培训的资源投入,使其能更好适应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对劳动力技能的新要求。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释放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0日 第18 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农民工就业饭碗捧得更稳了

      稳经济举措显效,农民工有序返岗  今年49岁的王秀琼是中建二局重庆空港实验中学项目部的一名电梯操作工,在外打拼已10年。难以想象,身体纤弱的她能“撬动”成吨重的施工电梯。每天在建筑工地上,她除了将每个人安全送至目的楼层外,还要对机器进行检修。“大家都亲切地喊我‘王机长’。”作为城市建设...

    时间:03-17
  • 江西资溪农民纯收入六成来自面包产业 成致富“金饭碗”

      中新网南昌3月14日电 (朱莹)记者14日从江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第七届资溪面包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面包食品产业已成为“中国面包之乡”资溪县的首位产业,也成为资溪人民致富增收的“金饭碗”,全县农民纯收入60%来自面包产业。  抚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蔡青介绍,时至今日,抚州市资溪县涌现出4万多“面包大军”,将1.6...

    时间:03-14
  • (两会·面对面)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中新社记者 刘亮  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当前与未来中国的重要工作部署。面对今年国内外新形势,中国该如何抓好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

    时间:03-09
  • 度小满支持可持续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项目 为乡创女性提供数字营销培训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为满足乡创女性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数字营销需求,由度小满出资支持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在福建古田、陕西西乡、重庆酉阳三地开展了女性小微赋能系列培训活动。此次活动由该项目办公室组织开展,旨在帮助乡村女性获得更多品牌营销、新媒体运营等领域的技能与经验...

    时间:03-08
  • (两会观察)再定1.3万亿斤产量目标 中国如何布局“饭碗”大事?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陈溯 夏宾 王涛)5日提请全国人代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3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继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粮食产量目标以来,中国连续第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粮食产量目标,布局14亿人的“饭碗”大事。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

    时间:03-05
  • (两会速递)李克强:始终不懈地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五年来,中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持续抓紧抓好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李克强指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

    时间:03-05
  • 停业!道歉!网红局长:谁砸甘孜旅游我砸他饭碗

    近日,四川甘孜州,有网友在短视频平台投诉康定一酒店,引发社会关注。目前,涉事酒店已停业,当地“网红局长”刘洪一怒撂下狠话:“谁砸了我们甘孜旅游的锅,我一定砸了你的饭碗。”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在康定订了四个房间,刚订好便遇路牌提示“大雪封山封路不允许通行”。网友选择退了订单,前面三个房间的都自动退款了,第四个房...

    时间:02-27
  • 停业!道歉!网红局长:谁砸甘孜旅游我砸他饭碗

    近日,四川甘孜州,有网友在短视频平台投诉康定一酒店,引发社会关注。目前,涉事酒店已停业,当地“网红局长”刘洪一怒撂下狠话:“谁砸了我们甘孜旅游的锅,我一定砸了你的饭碗。”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在康定订了四个房间,刚订好便遇路牌提示“大雪封山封路不允许通行”。网友选择退了订单,前面三个房间的都自动退款了,第四个房...

    时间:02-27
  • 护好黑土地,端稳中国饭碗

      雨水节气已过,冰封的黑土地渐渐苏醒,新一年的春耕生产正蓄势待发。作为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守护好每一寸黑土地,不仅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更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大意义。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黑土地我们责无旁贷!”十三...

    时间:02-25
  • 全国人大代表孙斌:守好田、种好粮,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全国人大代表孙斌:守好田、种好粮,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雨水已过,黑土地上积雪未消。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梨树乡和平村,大棚基地里热火朝天,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桦南县鸿源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斌和不少种植户正在整理农资,抢抓天气回暖的...

    时间:02-2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