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奶源出现阶段性过剩,业内:中国奶业存在四大深层次问题

2023-03-18 15:29:46

来源:第一财经

  尽管当前行业秩序还处于健康发展阶段,但一些现象也反映出中国奶业存在四大深层次问题。

  3月17日,在“2023 年奶业前沿科技交流暨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下称“京瓦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如此分析。

  所谓的“一些行为”,包括“倒奶杀牛”。去年底今年初,生鲜乳价格下行,部分养殖者叫苦不迭。因此,行业内外高度关注奶业形势。

  业内人士也指出,近年来,经济下行,奶业消费疲软,奶牛行业出现亏损,压力很大。如果杀一些低产牛,会使牛群结构更好、单产更高;如果倒的是一些不好的奶,也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奶业存在四大深层次问题

  由前述行为折射出的中国奶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李胜利称,概括起来有四个:

  一是如何实现种养结合。在欧洲,奶农都是自种牧草,小型牧场供养10-20头,甚至100多头奶牛。一方面,饲草成本低,奶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粪污还田,实现良性循环。对比来看,中国这些年建的牧场,需要大量流转土地,养殖成本很高。同时,从美国、澳大利亚大量进口优质牧草,导致成本压力很大。

  “在未来,中国的规模牧场,如果国家能够给予政策低价流转土地,实现1头牛搭配两亩草场,就不用大规模进口粗饲料,养殖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这对奶业绝对是一个利好。”李胜利说。

  二是中国奶业周期现象。从消费结构看,由于中国消费的乳制品,将近80%为液态奶,而液态奶销售时间又短,乳制品消费一旦疲软,那么加工企业就不愿意多收鲜奶。从而导致特殊的周期现象,表现在每年春节过后,奶源过剩;进入夏季,奶产量下降;到10月份,奶源又开始紧缺。

  对比来看,在欧美国家,奶业已经从过去的“喝奶”升级到如今的“吃奶”。他们会将40%的原奶加工成奶酪。由于奶酪货架期较长,就相当于延长了液态奶的销售时间。比如美国、德国,人均牛奶消费量每年达到200多公斤,主要是一年吃奶酪16公斤(1公斤奶酪相当于10公斤液态奶),相当于消费了160公斤液态奶。其余为日常喝的液态奶。

  “要想摆脱奶业周期现象,也就是春节过后的奶源过剩,关键是调整乳制品消费结构。”李胜利说。

  三是加强奶业教育,培养一大批热爱行业,能耐得住寂寞,扎根牧场的人才。尤其现在很多先进的机械装备,更需要人才。

  四是加强国内机械化、智能化装备的开发。

  “国内很多的农业机械,依靠进口,成本很高。”李胜利称,中国奶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时间短,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考虑到中国市场巨大,国内外很多企业都在觊觎这块大蛋糕,我们更应该有意识培养国产自主品牌。

  需重点培育新型乳肉兼用牛?

  近年来,我国奶业稳步发展,奶类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稳步增长,规模牧场占比和奶牛单产不断提升。

  在前述论坛上,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乔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相较于庞大的人口规模,中国的农业资源仍然存在短板,利用有限资源提高每头牛的生产效率,育种是最经济的。而种业对畜禽生产效率的提升,呈几何级数。

  他说,尽管近年来,国内奶牛育种、饲养技术进步迅猛,但国内外差距客观上确实较大,而且育种需要久久为功,是一件急不得、恼不得的技术活。

  目前,国内奶牛育种正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自主选育,在国内牧场中,选育出最好的母牛,与全世界最优秀的公牛进行交配,然后通过冷冻精液推广;另一方面,与国际交流,广泛同奶业发达国家进行遗传物质交换。

  关于乳肉兼用牛,由于具有抗逆性强、耐粗饲料等优点,受到养殖户的广泛好评。

  在不久前召开的一次行业会议上,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刘成果提到过,考虑到靠荷斯坦单一品种效益上并不经济,培育新型乳肉兼用牛是品种培优的突破口。“具有战略意义,一定要引起重视。”

  李胜利称,在欧美国家,奶牛品种多样,不同品种有不同特点,尤其是乳肉兼用牛,乳脂率、乳蛋白都优于荷斯坦。培育乳肉兼用牛,在今后中国从“喝奶”转变为“吃奶”,即将液态奶加工成奶酪,或者特定婴幼儿奶粉,是非常有优势的。

  此外,他还提到,在辽宁省鞍山市,有牧场将荷斯坦牛替换为乳肉兼用牛,既搞养殖,又搞加工,效益非常可观。在前一阵整个奶业面临过剩,价格出现危机的时候,这家牧场通过后期加工,获取效益。

  “养牛挣1块钱,加工就能挣3块5,要是再有超市,能挣5块5。产业链越到后端,利润越高。”李胜利说。

  同时,从乳用变肉用,新型乳肉兼用牛也有优势。

  李胜利称,当牛肉价格高的时候,一头小公牛的淘汰价格能够卖到6500元,而荷斯坦牛只有5000元。同时,淘汰母牛的体重普遍在700公斤以上,而荷斯坦牛只有650公斤,多50公斤就能多卖1000块钱。

  在李胜利看来,中国未来需要重点培育新型乳肉兼用牛。考虑到奶牛养殖的周期较长,需要及早布局,做好长期规划。要想培养这个群体,得提前4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奶源出现阶段性过剩,业内:中国奶业存在四大深层次问题

      尽管当前行业秩序还处于健康发展阶段,但一些现象也反映出中国奶业存在四大深层次问题。  3月17日,在“2023 年奶业前沿科技交流暨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下称“京瓦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如此分析。  所谓的“一些行为”,包括“倒奶杀牛”。去年底今年...

    时间:03-18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魏立华:进一步加强全产业链科研创新,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3月8日电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君乐宝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就进一步加强对奶业科研创新的支持,提升奶业全产业链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我国奶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相关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君乐宝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  实施科学战略 强化奶业发展科技支撑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时间:03-08
  • 上市遭遇奶价低迷,澳亚集团持续破发

      登陆港交所没多久,“中国第五大奶牛牧场运营商”澳亚集团没能走出破发“魔咒”。发售价每股6.4港元,截至1月12日上午,已跌破6港元。  业内分析认为,资本市场对澳亚集团的态度,实则是对现今奶业大环境的反应。在消费需求不旺、奶价持续低迷、养殖成本上涨、企业纯利及毛利率出现下降的背景下,澳亚集团此时上市或许不是最佳时...

    时间:01-12
  • 奶价旺季不旺、牧场卖牛求生,奶牛养殖业紧急纾困

      原本的牛奶消费旺季,奶农和下游乳企却遭遇旺季不旺的困境。  “现在一公斤原料奶(生鲜乳)收奶价在3.8元左右,成本却达到了4.2元,牧场基本都在亏,卖不掉的奶只能排队喷粉。”原本每年12月到次年1月是牛奶消费旺季,天津奶农王先生遇到了旺季不旺的困境。  多地奶协、奶农反映,眼下全国奶业形势严峻,原料奶相对过剩,乳企喷粉比...

    时间:01-11
  • 君乐宝魏立华:保护生物多样性 推进奶业与生态协同发展

      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在大会主席国中国的引领和推动下,顺利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

    时间:12-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