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又是一年“315”,治理消费“新坑”如何更好发力?

2023-03-15 20:59: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15日电 题:又是一年“315”,治理消费“新坑”如何更好发力?

  中新财经记者刘亮

  近年来,中国整体消费环境持续好转,但随着“新消费”的兴起,一些消费“新坑”也逐渐暴露,如何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成为今年提振消费信心的关键。

  消费者信心稳步提升

  中国消费者协会15日发布的2023年“提振消费信心”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稳步提升,消费升级态势显著。

  在中消协收回的21913个有效样本里,多数受访者认为消费环境越来越好,近八成受访者对未来一年经济发展状况有信心、消费环境将变得更好,公众信心总体乐观,且较2022年情况有所提升。

  从消费者自我评价来看,消费升级态势显著。调查显示,多数人认为自己能够理性消费,绿色低碳、精打细算、货比三家是主流消费心态;从过去一年情况看,61.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属于“消费升级”,占比最高。

  中消协相关负责人指出,与2022年调查结果相比自我评价为理性消费的比例略有升高,这反映了消费者对待消费选择与决策的理性态度有所强化。

  调查数据同时表明,消费者维权意识在不断提升。超九成消费者能够识别消费问题,维权意愿持续增强,选择“默默忍受”的消费者比例较往年继续降低。从有过维权经历的受访者反馈来看,近八成对维权结果表示满意。

  “新消费”暴露新问题

  近年来,“新消费”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但在此过程中也不断产生新的问题。透过以下数据可见一斑。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2年,数字藏品(NFT)等新模式问题抬头,监管难度加大,相关诉求5.97万件(上一年仅198件),主要集中在不发货、不退款、恶意哄抬价格、收取高额手续费、随意封禁消费者账号等。

  “盲盒”热潮下,消费者诉求高达4.14万件,同比增长61.72%。IP跨界联名产品掀起抢购狂潮,相关诉求3.81万件,同比增长66.96%,某些商家借机抬高价格,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发货拖延、售后服务缺失等问题突出等。

  这两年网络消费持续升级,与之相关的“云消费”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受网友诟病的大数据杀熟、实时变化交易条件,视频会员服务存在“超前点播不合理,涉嫌重复收费”现象等。

  在市场监管部门分析人士看来,新消费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一些侵权新情形与维权新难题逐渐暴露,这不仅反映了消费维权的新痛点,对相关领域的监管执法也带来了更高的挑战。

  提振消费亟需多处发力

  消费存在的挑战不容忽视,如何更好地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提振消费的应有之义。对此,多位政府机构等相关人士15日在参加中国消费者协会举办的“2023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活动时,相继介绍了各自部门的“施工图”。

  其一,改善消费环境。

  中消协副秘书长栗元广强调,要持续推进消费环境建设,统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与消费环境法治建设,着力消除信息不对称、信任感不强等问题,为促进消费回暖创造有利条件,共同守护城市烟火气。

  他透露,中消协今年将结合“提振消费信心”年主题调查有关结果,动员全国消协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和专项监督调查,为促进消费环境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其二,政策端发力。

  在国家发改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副司长常铁威看来,提振消费,要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健全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消费信用体系建设,让老百姓获得感强,愿消费。

  同时,常铁威强调,消费能力来自就业和收入,下一步将优化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的促进机制,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

  其三,加强并完善监管服务。

  栗元广建议,要进一步完善监管规则和交易规则,强化服务保障和支持体系建设,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问题,织牢织密消费维权“安全网”。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副局长况旭强调,市场监管部门将以一个平台、两大工程、三项品牌为抓手,全力优化消费环境,为消费者办实事、解难题。

  “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了全国统一的12315平台,连接了14亿多消费者1亿多市场经营主体和10多万市场监管机构,为消费者提供了全天候的服务。”况旭指出,去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全国12315平台、电话、传真、窗口等渠道,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5.2亿元人民币。

  况旭还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通过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和“消费投诉公示”两大工程,引领消费环境整体优化。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还打造“铁拳行动”“在线纠纷解决”和“无理由退货”三项品牌,况旭称,下一步还将以此为重要抓手,更好地促使消费纠纷从源头减量。(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刚刚,他们被315曝光!

      今年的3·15晚会如期在央视财经频道现场直播。晚会上,揭露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消费黑幕?曝光了哪些侵权行为?  又见香精勾兑的泰国香米  日前,记者探访了安徽某食品有限公司,仓库里堆放着数十吨散发着“泰国茉莉香米”香味的“泰国茉莉香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大米是安徽本地产的,和泰国香米没有任...

    时间:03-15
  • 山东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助力消费信心提振

      中新网济南3月15日电(孙婷婷)无理由退货实体店达35.3万家、消费维权服务站2.3万个、各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8.9万家……近年来,山东不断营造文明和谐、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守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助力消费信心提振。  2022年,山东省消协组织共受理投诉6.7万余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投诉热点主要集中...

    时间:03-15
  • 2022年宁夏市场监管部门为消费者挽损650余万元

      中新网银川3月15日电(杨迪 李木子)记者15日从宁夏市场监管厅举办的2023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宣传活动上获悉,2022年度,宁夏市场监管12315投诉举报平台共接收消费者各类诉求2484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额653.4万元。  记者了解到,2022年投诉热点涉及食品安全、餐饮和住宿、教育培训、...

    时间:03-15
  • 防范电信诈骗 提振消费信心 中信银行信用卡为消费安全“加一度”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普及,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相伴而生。202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实施。中信银行信用卡以新法实施为重要契机,持续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的宣教活动,并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健全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监测机制,提高风险识别防范能力。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

    时间:03-15
  • 北京市场监管部门查办民生领域突出问题 统筹治理预付式消费

      中新网北京3月15日电 (记者 杜燕)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最新发布的《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全力解决消费者诉求,办理市民消费投诉、咨询等诉求248.7万件,促进网络经济规范发展,统筹治理预付式消费。同时,聚焦12个民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领域突...

    时间:03-15
  • 北京开通“96315消费纠纷和解绿色通道” 首批10家企业签约入驻

      中新网北京3月15日电 今天,北京市消协举办“96315消费纠纷和解绿色通道”开通暨签约仪式,高德、去哪儿、美团、京东、瓜子二手车、聚鲨环球精选、链家、抖音、快手、携程等10家企业成为首批签约入驻企业。消费者通过“北京消协”微信公众号或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网的“绿色通道”入口,即可与入驻企业进行消费纠纷和解。  根...

    时间:03-15
  • 数藏、盲盒被点名 新消费问题抬头

      “3·15”前夕,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2022年消费者投诉举报呈现的十大特点 ,其中“新消费”、网购等领域的火热背后,侵权新情形与维权新难题也逐渐暴露。2022年,数字藏品、直播带货热潮的背后,相关的投诉也快速增长,同时网购诉求同比增速也达到了56.38%。对新产品、新消费场景下经济行为的法律适用往往存在明显的脱节期,行政监管也...

    时间:03-15
  • 证券315盘点:券商违规再迎监管重拳,年内9家机构吃罚单或被立案

      作者:周楠  加强投资者保护,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任务。近期发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将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其中,证监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是资本市场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重要一环,也是注册制改革的重要...

    时间:03-15
  • 为提振消费信心提供法治保障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消费维权年主题是“提振消费信心”。如何更好地治理各类消费侵权乱象,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本期“声音”版特编发一组稿件,与读者一道探讨。  □ 陈音江  消费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居民消费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抓手。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国...

    时间:03-15
  •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飞行检查 坚决打击“短斤缺两”违法行为

      中新网上海3月14日电 (记者 许婧 徐银)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14日会同上海市计测院,对位于打浦桥日月光的“湊湊火锅·茶憩”“厚贞日式烤肉”“盒马打浦桥日月光店”“来伊份日月光中心店”开展了飞行检查。  执法人员在“湊湊火锅·茶憩”抽取了“凑凑肥牛”“凑凑和牛”“排酸羔羊肉”“排酸肋排肉”“青笋”等...

    时间:03-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