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多家美国区域性银行股动荡加剧 金融市场能顶住本轮冲击吗?

2023-03-14 15:40:50

来源:新京报

  美国当地时间3月13日,美国银行股的动荡继续加剧,投资者蜂拥削减风险敞口,大批股票停牌,多只银行股跌幅创纪录,区域性银行首当其冲,KBW地区银行指数一度下挫12%,创2020年3月以来最大盘中跌幅。

  受市场恐慌情绪的影响,许多美国大型银行股也纷纷下挫,当日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都下跌3%以上。不过周二早间美股银行股盘后重整旗鼓,第一共和银行涨15%,阿莱恩斯西部银行涨超6%,嘉信理财涨超3%,夏威夷银行涨2%,花旗、富国银行、美国银行等逆转盘中跌势跟涨。

  此外,市场避险情绪升温,交易员押注美联储加息步伐减缓,当日避险资产大涨。两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失守4%,三日连跌100个基点,美元指数跌近1%至四周最低,离岸人民币跃升千点,日内高点逼近6.83元,创2月15日以来的三周半最高。日元涨超2%至一个月高位。黄金和白银价格大涨,现货金跳涨2.4%,至每盎司1921.06美元,为2月初以来最高,白银上涨6.3%至每盎司21.81美元。

  市场担忧美国中小银行破产风险加剧

  上周五,硅谷银行已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这是2008年以来美国金融业最大的倒闭案。继硅谷银行突然宣告关闭后,美国当地时间3月12日,美国签名银行因“系统性风险”被纽约州金融服务局关闭,成为三天内被关闭的第二家美国银行。市场人士预计,美国可能还有10家左右银行步硅谷银行后尘,因硅谷银行破产可能引发美国银行系统性危机刺激市场避险情绪升温。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在金融条件紧缩情形下,美国银行业可能还只是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当然,硅谷银行被接管而不是由美联储提供流动性支持,可能反映其也不仅仅是流动性问题。

  而且这类情形可能也不会仅止步于中小银行,长期受困于负利率的欧洲与日本银行业,则可能更加虚不受补。不排除在利率飙升、资产价格暴跌过程中,当地大银行乃至系统重要性银行也可能出问题。

  此外,对于货币紧缩引发的金融风险,关注对象不限于银行类金融机构,还应包括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后者透明度较低、杠杆率较高,一旦相关机构出风险,更容易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羊群效应。

  东方证券研报指出,硅谷银行事件并非纯粹的个例。美股银行板块整体大跌,区域性银行板块下跌尤其剧烈,这明显是对类硅谷银行共性风险的定价。在政策紧缩周期持续的环境中,更多承受类似压力的存款机构,或早或晚亦有可能迎来风险的加剧。

  当前首先需要跟踪的是恐慌情绪传染之下,流动性需求加剧的风险。继而,在硅谷银行选择抛售资产的策略失败后,估计随后更多银行可能在流动性压力时刻选择求助于市场融资。那么融资的规模、利率等相关指标,或将成为后续监测银行体系流动性压力的重点指标。

  民生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周君芝认为,在美国银行体系中,中小银行准备金天然相对稀缺。高利率环境使储户倾向于将存款转移至货币基金或自行购买债券以获取较高收益,存款流失使中小银行准备金进一步下降。面对美联储的缩表,中小银行流动性较差,且负债端比较脆弱。

  面对不稳定的负债端,美国其他中小银行可能会重走硅谷银行的老路,即抛售亏损资产筹措流动性,这又反过来削弱其利润和偿付能力。中小银行的脆弱性可能会削弱其信用创造的能力,并对经济施加进一步的下行压力。

  浙商证券宏观李超团队指出,金融体系方面,未来风险的观测重点仍在美国的中小银行以及其融资拆借的回购市场美国小银行虽然并未面临明显的存款流失压力,但其存款结构中大额储蓄占比高、现金资产对大额储蓄覆盖率低等特征使得其较容易遭受市场的挤兑情绪冲击,尤其是部分资产负债错配压力较大的金融机构。

  在金融部门方面,还需关注欧洲风险的跨国传导。考虑到美国银行持有欧债规模较高,欧洲的债务风险也可能成为美国金融机构的隐患。当前欧洲债务发酵的时间点受暖冬影响有所延后,但风险仍未消除。本月起欧洲央行的缩表计划将正式启动,后续仍需关注欧洲债务压力对美联储政策的潜在扰动。此外,近期美国银行风险向欧洲传导也可能间接加大欧洲金融风险的发酵压力。

  市场开始重新思考美联储加息前景

  硅谷银行事件是否制约美联储进一步加息,是当前海外市场关注的核心。加息对美国金融体系的风险开始显露,市场对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的预期有所缓解,风险资产情绪受到压制,各国债券收益率明显下行。

  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市场对美联储3月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从此前80%左右大幅回落至不足20%。

  李超团队指出,主管部门对硅谷银行的联合应对策略实际已经将当前的银行流动性压力作为“类系统性风险”来处理,美联储也为此阶段性忽视了“道德风险”,在此背景下,在风险事件彻底稳定以前,美联储的加息进程也可能在3月被迫“暂停”。

  如果风险事件持续传导发酵,不排除缩表进一步暂停的可能,后续何时恢复紧缩进程仍需依据银行流动性压力的恢复情况相机抉择。未来重点的潜在风险仍在中小银行和欧洲金融风险的反传导。

  国元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总量研究负责人杨为敩认为,风险真正的推动者是高企的美国利率,在当前环境下,如果美国利率水平进一步上升,且导致美债进一步亏损,会有第二批银行重蹈SVB的覆辙,尽管这批银行的资产结构优于硅谷银行。

  因此,硅谷银行事件相当于在这个利率对银行的压力测试中,已经逐步进入了深水区;在理性状态下,当风险初见端倪之后,摆脱高利率环境应该是解决问题最为根本的办法,至少现在来看,美国未来加息的阻力会越来越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小银行上市潮或在一年后来袭,这可能是最集中的一波了

      在沪深交易所存量平移过来的260余家IPO企业中,10家银行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在过去的核准制下,这10家银行少则排队2~3年,多则排队4~5年。而在注册制下,上市节奏将更加清晰可控。  如果进展顺利,未来的一年到一年半左右,这批存量平移过来的银行将陆续登陆资本市场,成为银行板块的新生力量。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其余未上市银行也迎...

    时间:03-10
  • 今年专项债额度新增3.8万亿,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或加量

      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备受关注,中小银行仍是一大焦点。  过去3年,作为地方弱资质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支持方式,中小银行专项债平均占专项债总额度5%左右,整体发行进展已经过半。2023年,专项债新增额度为3.8万亿元,叠加前期结余可用额度,略高于去年实际发行额度。从各地2023年财政预算报告来看,使用中小银行专...

    时间:03-08
  • 各期限美债收益率“狂飙” 长短端深度倒挂

      记者 韩 昱  近期,随着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各期限美债收益率也水涨船高,尤其是中短端美债收益率出现较大幅度上行。截至记者发稿,1年期美债收益率已触及5.00%,创下自2007年7月份以来最高值。  中泰资本董事王冬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期限美债收益率上升,主要是因为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美国通胀...

    时间:02-22
  • 监管三令五申,仍有中小银行高息揽储、违规异地展业

      作者:王方然  低利率时代下,中小银行负债端面临压力。与此同时,自2021年1月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来,监管一直严查高息揽储、异地存款等现象,力度不断加强。  2023年2月3日,根据第一财经消息,银保监会表示将继续深入整顿地方中小银行互联网存款和异地存款...

    时间:02-13
  • 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中小银行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中新网2月9日电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网站9日消息,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印发中国银行业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议,审议通过村镇银行工作委员会职能调整及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委员会更名有关议案,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中小银行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中小银行工作委员会是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合作金融工...

    时间:02-09
  • 中国银保监会:地方中小银行严禁吸收异地大额个人存款

      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记者 王恩博)记者3日自中国银保监会获悉,该部门将继续深入整顿地方中小银行互联网存款和异地存款业务,严肃查处高息揽存、违法违规吸收异地存款等行为(包括互联网渠道)。官方强调,地方中小银行严禁吸收异地大额个人存款。  自2021年1月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规范...

    时间:02-03
  • 中国银保监会:地方中小银行严禁吸收异地大额个人存款

      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记者 王恩博)记者3日自中国银保监会获悉,该部门将继续深入整顿地方中小银行互联网存款和异地存款业务,严肃查处高息揽存、违法违规吸收异地存款等行为(包括互联网渠道)。官方强调,地方中小银行严禁吸收异地大额个人存款。  自2021年1月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

    时间:02-03
  • 银保监会:地方中小银行严禁吸收异地大额个人存款

      作者:秦燕玲  证券时报网讯,证券时报记者今日从银保监会获悉,自2021年1月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来,银保监会持续督导地方中小银行落实通知要求,加快整改进度。经前期监管排查,目前地方中小银行存款业务以本地为主,异地存款占各项存款比例很低,负债稳定性增强,...

    时间:02-03
  • A股银行板块走出“跨年”行情 2023年延续回暖态势可期

      本报记者 吕 东  进入2023年,银行板块估值延续了2022年最后两个月以来的回暖态势。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估值上涨走出跨年行情,除了自身估值偏低存在修复的动力外,经济复苏、地产政策优化等也给银行基本面创造了向好的基础,同时,部分上市银行已披露的2022年业绩快报良好,也对银行估值上行提供了支撑。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中信银...

    时间:01-17
  • 日债收益率又突破YCC上限!日本央行本周会再次“突袭”市场吗?

      对于日本央行是否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投资者和日本央行的博弈还在继续。  上周,随着市场预期日本将进一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国债收益率突破新的收益率曲线控制(YCC)设置的上限,日元也继续走高。17~18日,日本央行将召开议息会议,市场的主要关注点在于,日本央行会否再次“突袭”市场。日债收益率再次突破YCC上限  日媒此...

    时间:01-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