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硅谷银行破产前CEO套现近2500万元!投资者呼吁美国政府介入

2023-03-12 09:20:5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硅谷银行破产前CEO套现近2500万元!投资者呼吁美国政府介入;欧美银行股本周重挫

  周璐璐

  美国硅谷银行破产事件持续受到关注。

  当地时间周四,投资者和储户试图从硅谷银行提取420亿美元,这是10多年来美国最大的银行挤兑之一。

  硅谷银行破产一事或波及多家巨头。美国流媒体服务商Roku称,公司26%的现金储备都存放在硅谷银行,且多数未投保;稳定币巨头Circle表示,该公司约400亿美元的USD Coin储备中,有33亿美元在硅谷银行;“元宇宙第一股”Roblox表示,其30亿美元现金中的5%存在硅谷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硅谷银行披露大规模亏损不到两周前,公司首席执行官(CEO)Greg Becker根据一项交易计划卖出了360万美元公司股票,约合人民币2486万元。

  硅谷银行事件持续发酵也使得欧美市场银行股本周重挫。

  硅谷银行评级遭下调

  根据当地时间周五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披露的一份监管文件,投资者和储户周四试图从硅谷银行提取420亿美元,该银行的现金余额为-9.58亿美元,这是10多年来美国最大的银行挤兑之一。

  该监管机构表示:“尽管该行在监管机构的协助下,试图从各种来源转移抵押品,但依然没有满足美联储的现金要求。”

  当地时间3月11日,穆迪下调了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及其银行子公司硅谷银行的评级,并表示将出于商业原因撤销其评级。穆迪将硅谷银行的长期本币银行存款和发行人评级分别从A1和Baa1下调至Caa2和C,将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本币高级无担保和长期发行人评级从Baa1下调至C。

  硅谷银行破产或波及多家巨头

  硅谷银行破产或波及多家巨头。

  美国流媒体服务商Roku当地时间周五向美国证交会(SEC)递交的文件中称,公司26%的现金储备都存放在硅谷银行。同时,Roku表示,“目前,公司不清楚能在多大程度上收回在硅谷银行的存款。”

  但该公司认为,其剩余储备将足以满足至少未来12个月的财务义务。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保险只覆盖存款账户至多25万美元的部分,这只是Roku和许多其他公司在硅谷银行存款的一小部分。

  稳定币巨头Circle表示,该公司约400亿美元的USD Coin储备中,有33亿美元在硅谷银行。Circle对硅谷银行的巨大风险敞口令投资者深感担忧,与美元挂钩的USDC周六进一步承压,一度跌至90美分。

  “元宇宙第一股”Roblox表示,其30亿美元现金中的5%存在硅谷银行。

  硅谷银行CEO在爆雷前套现公司股票

  在硅谷银行披露大规模亏损不到两周前,公司首席执行官Greg Becker根据一项交易计划卖出了360万美元公司股票,约合人民币2486万元。

  监管备案文件显示,2月27日,Becker卖出了12451股母公司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股票,为一年多来首次。他在1月26日提交了出售股票的相关计划。文件显示,这笔交易是通过Becker控制的一家可撤销信托进行的。

  Becker本人和硅谷银行金融集团都没有立即回复有关Becker出售股票以及他在提交相关计划时是否清楚公司当时计划筹资的问题。

  不过,Greg Becker将不再担任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的董事会成员。美联储发言人表示,Becker的离职于3月10日生效。

  美媒:投资者呼吁美国政府

  介入硅谷银行倒闭事件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1日,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美国硅谷和金融界人士公开呼吁联邦政府在硅谷银行倒闭后,推动另一家银行承担其资产和债务责任。

  报道称,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将为每位储户提供高达25万美元的保险,但硅谷银行的储户多数都拥有超过该数额的存款,其中包括大量初创公司。报道分析,硅谷银行倒闭可能引发科技行业的大范围倒闭和裁员浪潮。

  此外,当日,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监管机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FDIC)为硅谷银行的员工提供45天的聘期,并给予1.5倍的工资。

  报道称,FDIC在发给硅谷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FDIC将登记保留员工的信息,而前母公司硅谷银行将提供其医疗保健详细信息。截至2022年底,硅谷银行拥有8528名员工。

  据悉,硅谷银行宣布倒闭后,美国银行市值已蒸发超过1000亿美元。硅谷银行去年底排名美国第16大银行,拥有约2090亿美元资产和1754亿美元的存款。

  欧美银行股本周重挫

  硅谷银行事件持续发酵也使得欧美市场银行股本周重挫。

  富途数据显示,美股市场上,覆盖美国区域性银行的KBW银行指数当地时间周四大跌7.70%,周五继续下跌3.91%;本周累计下跌15.74%。

  欧洲市场上,斯托克600银行股指数当地时间周五一度下跌5.2%,为2022年3月以来盘中最大跌幅。

  对于银行股后市,华尔街最受关注的银行业分析师之一、Odeon资本集团的资深银行业分析师Dick Bove认为,市场对硅谷银行困境的担忧以及对整个银行业的担忧都被夸大了,没有理由感到恐慌。

  加拿大皇家银行分析师Anke Reingen持乐观态度。其表示,欧洲银行股的下跌“没有根据”,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对欧洲银行业参考意义有限。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美国银行股集体暴跌!四大银行市值缩水520亿美元,硅谷银行跌超60%

      美东时间3月9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纳指跌2.05%,标普500指数跌1.85%,道指跌1.66%。标普500银行指数暴跌近6%,创下两年多来最大单日跌幅。  其中,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的母公司SVB金融集团股价周四暴跌逾60%,创纪录最大跌幅,盘后进一步下跌了近20%。  当地时间周四,主要向科技公司提供贷款的硅谷银行,为了弥补迅速...

    时间:03-10
  • 中国投资者“人在家中坐、全球可配置”

      阎 岳  “双向开放”一词,近年来频繁出现在顶层设计方案中。今年全国两会,它也是热词之一。党的二十大要求,“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金融领域落实这一要求,就是深化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  国内投资者对金融业双向开放印象最深的步骤就是引入QFII机制,在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们几乎是价值投资...

    时间:03-08
  • 中国两会为全球投资者揭示新机遇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中国两会为全球投资者揭示新机遇  新华社记者  正在举行的中国全国两会,向全球投资者和企业揭示出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带来的三大机遇。在广西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无人驾驶车辆在转运集装箱(2023年2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稳定器和主引擎:“5%左右”增长目标预示新发展周期开启...

    时间:03-07
  • 报告:投资者仍看好亚太区物流地产和增值型投资

      原标题:(财经天下)报告:投资者仍看好亚太区物流地产和增值型投资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闫晓虹)国际房地产专业服务和投资管理公司仲量联行6日发布的《2023年亚太区投资者意向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房地产投资者在2023年将遇新挑战,资产定价和利率的不确定性将成为影响亚太区资本部署的主要因素。受资产定价和加息不确...

    时间:03-06
  • 中国两会为全球投资者揭示新机遇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中国两会为全球投资者揭示新机遇  新华社记者  正在举行的中国全国两会,向全球投资者和企业揭示出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带来的三大机遇。  在广西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无人驾驶车辆在转运集装箱(2023年2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稳定器和主引擎:“5%左右”...

    时间:03-06
  • 基金投顾业务指引出台 强化业务规范与投资者权益保障

      记者 昌校宇  见习记者 方凌晨  3月3日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协议内容与格式指引》(以下简称《服务协议》)和《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风险揭示书内容与格式指引》(以下简称《风险揭示书》)等业务规范文件。自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后,为新客...

    时间:03-06
  • 中国证监会:警惕假冒“合格境外投资者”名义开展的不法活动

      中新社北京3月2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证监会2日发布消息,提醒投资者警惕假冒“合格境外投资者”名义开展的不法活动。  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近日,有机构谎称是经证监会许可的合法机构,非法兜售或推荐金融产品。其间,不法机构向投资者展示证监会官网公示的某“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批复截屏,假称为该境外机构员工,...

    时间:03-02
  • 证监会:警惕假冒“合格境外投资者”名义开展的不法活动

      中新网3月2日电 据证监会网站3月2日消息,近日,有机构谎称为经证监会许可的合法机构,非法兜售或推荐金融产品。期间,不法机构向投资者展示证监官网公示的某“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批复截屏,假称为该境外机构员工,名义上开展销售金融产品、代理证券买卖、推荐股票基金期货产品、举办炒股大赛等业务活动,...

    时间:03-02
  • 证监会:警惕假冒“合格境外投资者”名义开展的不法活动

      中新网3月2日电 据证监会网站3月2日消息,近日,有机构谎称为经证监会许可的合法机构,非法兜售或推荐金融产品。期间,不法机构向投资者展示证监官网公示的某“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批复截屏,假称为该境外机构员工,名义上开展销售金融产品、代理证券买卖、推荐股票基金期货产品、举办炒股大赛等业务活动,并宣称可获得高额回报,实为...

    时间:03-02
  • 公募“一拖多”再引投资者质疑 专家称投研能力是决定管理规模的关键参数

      本报记者 王思文  2月份以来,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卸任旗下部分基金产品基金经理职务,部分基金产品或增聘新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例如诺安基金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混合、诺安和鑫混合增聘新基金经理,冯明远卸任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和信澳先进制造等产品。一时间,市场上老生常谈的基金经理“一拖多”话题再次引起热议。  近日...

    时间:03-0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