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硅谷银行冲击波:初创企业、风投遭重创,钱怎么办?

2023-03-11 18:01:43

来源:第一财经

  3月11日,整个创投圈彻夜难眠——硅谷银行(SVB)一夜间倒闭,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将着手处理“身后事”。SVB是美国第16大银行,储户主要是科技产业从业者和风险资本支持的公司。在疯狂的挤兑潮下,该银行在不到48小时内轰然倒下,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银行倒闭事件,仅次于华盛顿互惠银行。

  中外资PE、VC基金和创投企业经历了近乎崩溃的24小时。“我北京时间周五白天尝试将资金转出来的,晚上显示正在处理中,但再后来就显示延迟到周一了,非常担心,感觉资金取出来的机会渺茫。”某开户在SVB的创投基金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而存款保险的覆盖金额也仅为25万美元。

  某服务于多家中、外资创投基金的机构负责人对记者称,他所服务的基金客户不少都没能成功将钱转出。

  亦有多家外资律所的律师对记者称,“从周五开始就一直忙于处理SVB相关事务,和客户开了无数个电话会,讨论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把钱取回。”但就目前而言,各方仍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

  早在3月10日,第一财经记者曾报道,SVB的众多储户已开始四处奔波,希望将存款取出并转存到其他规模更大的银行,例如花旗、汇丰等。硅谷银行的目标市场定位于高新技术企业,银行采取的模式是投贷联动,贷款对象是接受过风投机构A轮或 A+轮投资的企业。SVB贷款客户的还款来源一般为下一轮风险投资的入资或企业被第三方收购的收购款。除了利息收入,通过设定认股期权,获得期权收益也是SVB的一大特色;在负债端,该银行没有个人储蓄业务,不吸收公众存款,其资金来源于贷款客户及风投机构的存款。在美联储激进加息背景下,银行债券投资敞口出现了巨额亏损,亦导致此轮危机爆发。

  “好几家风投基金希望来我们银行开户(原为SVB客户),竟然有‘天降存款’这种好事。”某大型外资银行业务人士周五下午对记者表示。另一家大型外资行人士则表示,周五着急前来问询开户的基金客户飙升,1000万-5000万元不等,还有团队拿到亿元级别的存款,“似乎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气息。”

  多位PE、VC基金资深投资总监亦对记者表示,SVB事件很容易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因为SVB的客户结构单一,多为创业公司,它们本来融资就困难,如今SVB的存款还取不出来,可能无法正常支付工资。

  关键还在于,即使那些顺利在周四、周五把钱转出来的基金或企业,有些根本没有第二个银行账,新开账户需要等待将近一周。“部分大型外资行其实以前并不愿服务这些小客户,不然也不会只去SVB开户。”

  某外资行公司金融业务从业者对记者表示,早年去开曼设立基金的股权投资机构基本都去SVB开户,这也主要因为其开户较为方便快捷,且便于做融资,例如,缴资信用贷款(capital call financing)等。和公募基金常见的要求投资者在认购时立即缴款不同,私募基金采取“capital call”的方式,在投资期内(比如5年)完成对非上市公司的投资。换言之,项目要一个一个地看,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投。GP如果在基金成立初始就让投资者认缴了所有投资承诺,却无法及时将所有资金都配置出去,将极大地降低投资金额对应的IRR(内部收益率)。

  位于硅谷的创业加速器Y Combinator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arry Tan说,大约有3000家活跃的公司与SVB有关系。该机构在当地时间周五上午对这些公司进行了调查,到周五下午,近400家公司表示它们有风险暴露,超过100家公司表示它们担心在没有快速解决银行问题的情况下,无法支付员工薪资。

  “整个创投社区现在都处于紧张状态,”他称,影响最严重的不是主要的科技公司,而是在过去几年成立的小型创业公司。

  SVB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科技创投圈的融资支柱,它的突然崩溃加剧了许多创投企业的不确定性。在激进加息的背景下,整个一级市场在2022年陷入了极度萧条的环境,如今SVB的倒闭无疑雪上加霜。即使华尔街众多大型银行因为业务、客户种类多样而不至于出现风险,但负面情绪的冲击不容小觑。

  截至2022年底,硅谷银行资产规模达2090亿美元,存款规模为1754亿美元。

  3月11日,位于上海的浦发硅谷银行发布公告称,浦发硅谷银行拥有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有独立经营的资产负债表。 作为中国首家科技银行,浦发硅谷致力于服务中国科创企业,始终按照中国法律法规规范稳健经营。 浦发硅谷银行成立于2012年8月,是一家在中国境内注册的法人银行。据其官网介绍,浦发硅谷银行由浦发银行与美国硅谷银行合资建立,是中国首家拥有独立法人地位、致力于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银行,也是第一家中美合资银行。据天眼查,浦发银行与硅谷银行对浦发硅谷银行的持股均为50%。截至2021年,浦发硅谷银行共服务了约3000家企业客户,其中约40%的客户是B轮以前的早期公司,60%是从成长期一直到IPO的企业

  上述服务创投基金的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对于中国而言,被SVB事件波及的以基金主体为主(例如美元基金),中国企业一般不会开在海外的SVB开户,而是选择开在浦发硅谷银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南京公用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被问询 交易所关注公司能否实质控制私募基金

      记者 曹卫新  南京公用跨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一事被监管问询。  3月7日晚,深交所向南京公用发出关注函,要求公司结合主营业务、投资金额、拟投资项目等安排,说明本次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原因及必要性,是否符合公司经营战略及目标。同时,要求公司结合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目的,说明拟成立私募基金的设立进展和后续安排,包括但不限...

    时间:03-09
  • 看好信创产业长期潜力 144只公募基金产品前瞻性布局

      本报记者 王思文  近来,数字经济再度站上风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下称“信创”)产业投资机会备受市场关注,相关概念板块二级市场表现抢眼。3月2日,多只信创概念股涨停,大数据ETF、计算机ETF均大涨超3%。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公募基金在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据《证券日报...

    时间:03-03
  • 首次明确管理人实缴出资——私募基金严把入口关

      日前,为进一步优化登记备案和自律管理工作,引导私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基金业协会”)发布修订后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配套指引。  修订后的《办法》共六章八十三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适度完善登记规范标准,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出资人、实际控制人、高管人...

    时间:03-03
  • 创新高!保险私募基金去年登记逾20只

      原标题:创新高!保险私募基金去年登记逾20只,涉及8家机构,注册规模连续四年超千亿  险资系机构作为GP(普通合伙人),设立私募股权基金热情正酣。  2022年,保险资管机构共登记保险私募基金21只,登记基金数量创历年新高;登记规模1218.28亿元,同比增长13.75%,这也是连续第四年保持在千亿以上。  连续四年千亿以上  据中国保险资...

    时间:02-25
  • 券商公募基金“成色”:96%产品开年实现正收益

      记者 周尚伃  当前,券商已经将布局公募基金业务、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作为资管业务的重点发力方向,今年以来申请牌照、增持股权动作频频。同时,券商由“私募”向“公募”渗透的过程中,产品业绩表现也备受关注。今年以来,券商公募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2.88%,其中有96%的产品实现了正收益。  产品表现分化较大  作为公募基金行...

    时间:02-22
  • 人才争夺战潮涌 公募基金招兵买马

      “最近,基金公司对投研岗的招聘需求比去年明显要高,市场宣传的岗位也有不少。”一位金融猎头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随着市场渐暖,最近公募基金人才流动随之快了起来。  近日,公募基金经理变动频繁,不少基金经理宣布离职,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传闻更是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基金公司春招、社招双管齐下,争抢ESG、REITs等热门新兴业...

    时间:02-20
  • 2022年中国检察机关起诉涉私募基金犯罪770余人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张晓津18日接受网络访谈时说,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证券期货犯罪230余人,起诉涉私募基金犯罪770余人。  《检察日报》此前刊文指出,近年来,涉私募基金领域犯罪案件不断增加,该类犯罪所涉罪名多、事实复杂、刑民交织,给司法办案带...

    时间:02-18
  • 2022年中国检察机关起诉涉私募基金犯罪770余人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张晓津18日接受网络访谈时说,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证券期货犯罪230余人,起诉涉私募基金犯罪770余人。  《检察日报》此前刊文指出,近年来,涉私募基金领域犯罪案件不断增加,该类犯罪所涉罪名多、事实复杂、刑民交织,给司法办案带...

    时间:02-18
  • 公募基金查询更便利

      近日,证监会同意中国结算启动公募基金账户份额信息统一查询平台暨“基金E账户”公开试运行。“基金E账户”APP已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店上架,试运行期间投资者可通过持有基金的基金管理人获取邀请码进行注册使用。  “基金E账户”APP是中国结算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开发建设的公募基金行业门户手机应用,可为投资者提供全市场公募...

    时间:02-16
  • 截至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20.23万亿元,较上月增逾2000亿元

      中新网2月15日电 题:截至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20.23万亿元,较上月增逾2000亿元  中新财经记者 陈康亮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基协)15日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2156家,较上月减少1511家,环比下降6.38%;管理基金数量146345只,较上月增加1297只,环比增长0.89%;管理基金规模20.23万亿元(...

    时间:02-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