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两会观察)中国绿色转型之路何以行稳致远?

2023-03-08 15:33: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题:中国绿色转型之路何以行稳致远?

  中新社记者 薄雯雯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当前,在乌克兰危机、地缘政治、大国博弈、能源市场震荡等多重因素冲击下,中国绿色转型之路该如何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立足国情、“先立后破”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2》显示,2021年,中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56.0%,石油占18.5%,天然气占8.9%,水电、核电、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占16.6%。

  眼下,国际环境风云变幻、风高浪急,“走得稳”对于中国绿色转型之路尤为重要。中国官方已明确表示,推进绿色转型要立足国情、“先立后破”,即在保证非化石能源主导的能源体系先行到位的前提下,逐步取代淘汰化石能源存量。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认为,“先立”要立系统,包括电源、储能、电网以及电网的调度能力,和需求侧用户端的调节能力,利用信息和数字技术实现智慧电网和智慧调节。“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过国家的规划、产业政策和市场机制,统筹兼顾,协调各个环节,全面均衡发展。”

  邹骥表示,“后破”则是加速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综合考虑煤电有序退出,严控新增煤矿煤电产能。“在金融方面保证现金流平衡,避免引起金融震荡,在就业方面未雨绸缪地解决好转岗培训、就业安置、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问题,才能‘端牢饭碗、夯实压舱石,避免未来资产沉没风险’。”

  用“两条腿”走路

  日前发布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2)》指出,当前在国内外因素作用下,能源安全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特别是在中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中美摩擦长期存在的大背景下,“双碳”推进将更加重视能源安全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王永中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作为最大的化石能源进口国,需要全面客观分析全球能源格局新动向对自身能源供应安全的影响,采取科学务实的应对措施。“要高度重视能源供应安全,加大优质煤炭的增产力度,缩减液化天然气采购规模,调控成品油出口,并继续鼓励海外油气投资。”

  “要用‘两条腿’走路。”王永中认为,推进绿色转型要处理好增量与存量的关系,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投资新能源产业,鼓励储能电池行业发展,实现多能互补;另一方面应促进绿色低碳技术,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限制、压缩高耗能产业发展,鼓励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等轻型产业发展

  坚持市场驱动

  “绿色转型过程中应坚持市场需求驱动。”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董事长张懿宸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从产品形态来看,无论是选择电动汽车还是氢能汽车,都应该由市场需求来推动。从终端市场形态来看,电价的确定、储能的比例等,都应坚持由市场需求驱动促进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在充分竞争中发现最佳能源转型解决方案。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张懿宸表示,中国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部分问题,包括碳价格偏低、企业对于碳排放的敏感度还不够高、碳市场对于减排成本的引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参与碳市场的主体受限,碳排放权交易量不高,尚未形成比较活跃的市场供需机制;缺乏统一的碳排放核查、数据监管规则等。

  对此,张懿宸建议,逐步引入金融机构等其他有参与意愿的市场主体参与碳交易,并开发运用碳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以提升碳市场活跃度。此外,建议监管机构加强对碳服务和咨询机构的管理,推动碳相关行业加强碳核算、碳交易、碳数据管理等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训工作。(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两会声音)李学林:统一闲置品交易碳排放标准,鼓励交易平台科学有序发展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夏宾)作为农科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全国政协委员李学林多年来对基于绿色消费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关于绿色食品打造、种植资源保护等一系列利于资源永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今年全国两会上,绿色发展依然是重要议题。基于对循环经济、绿色消费领域的洞察,李学林提出绿色生态...

    时间:03-08
  • 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在广东投入运行

      中新网广州3月6日电(王华 黄昉)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南方电网梅州宝湖储能电站,3月6日正式投入运行。该电站的投运标志着浸没式液冷这一前沿技术在新型储能工程领域的成功应用,促进了中国统筹能源安全稳定和绿色低碳发展。  该储能电站规模为70兆瓦/140兆瓦时,按照每天1.75次充放测算,每年可发电近8100万度,可减...

    时间:03-06
  • 加快推进碳市场立法进程 研究推出碳排放权期货

      本报两会报道组 吴晓璐  2023年全国两会正进行中。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宗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在完善碳现货市场制度建设、加强碳市场数据质量建设的基础上,推动期货市场适度先行,研究推出碳排放权相关的期货品种,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在发现价格、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等方面的作用,...

    时间:03-06
  • (两会声音)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加快推进电池储能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北京3月2日电 (记者 王捷先)2022年中国新能源产业继续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全国两会即将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近日结合自身在新能源领域的专长,提交提案建议加快推进电池储能高质量发展。  曾毓群认为,以电池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是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

    时间:03-02
  • 全国政协委员曾毓群:建议加强电池储能数据的统计发布和共享

      中新网3月2日电(中新财经 葛成)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建议,加快推进电池储能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级电化学储能实验验证平台,加强电池储能数据的统计发布和共享。  曾毓群指出,以电池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是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

    时间:03-02
  • 重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迎来优化 衔接全国碳市场

      中新网重庆3月2日电 (梁钦卿)记者2日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获悉,重庆市人民政府近日印发《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其中明确将衔接全国碳市场,对纳入全国碳市场统一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从本市碳市场管理名录中移出,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活动。  碳排放权交易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重要...

    时间:03-02
  • 新闻1+1丨新型储能技术“多点开花” 我们如何受益?

      2月28日,我国首个兆瓦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在内蒙古成功试运行。一座城市,真的需要标配一个巨型“充电宝”吗?全国近30个省份,为何同时发力新型储能产业?做好这件事情,对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又意味着什么?《新闻1+1》邀请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建伟;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

    时间:03-02
  • 新闻1+1丨新型储能技术“多点开花” 我们如何受益?

      2月28日,我国首个兆瓦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在内蒙古成功试运行。一座城市,真的需要标配一个巨型“充电宝”吗?全国近30个省份,为何同时发力新型储能产业?做好这件事情,对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又意味着什么?《新闻1+1》邀请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建伟;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

    时间:03-02
  • 数读年度能源消费:煤增气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要在2022年剧烈动荡的能源市场统筹能源安全保障与绿色低碳转型并非易事。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披露了去年国内能源生产与消费的主要数据,澎湃新闻对此进行...

    时间:03-01
  •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包献华:加快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

      中新网鄂尔多斯2月27日电 (记者 李爱平)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包献华27日在此间表示,内蒙古将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加快推动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  包献华是在当天举行的“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签约仪式暨研讨会”上作出这一表述的。  包献华说,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建成煤制油企业3家,产能占...

    时间:02-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