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大虹桥”两周年:联通长三角 构筑双向开放“彩虹桥”

2023-03-03 20:48: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3月3日电 (浦帆 谢梦圆)根据2021年国务院批复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以下简称“虹桥枢纽”)覆盖沪苏浙的14个区县,以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以下简称“虹桥商务区”)为核心,联通向江苏苏州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向浙江嘉兴延伸的南向拓展带。两年来,虹桥已从“上海的虹桥”转变为“长三角的虹桥”“世界的虹桥”。

  “交通是虹桥枢纽的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日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年来,虹桥枢纽在继续发扬其交通外循环的传统优势之外,在交通内循环方面也逐渐补齐原来的“短板”。

  沪苏湖铁路、通苏嘉甬铁路、沪苏嘉城际线等一批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实现开工;嘉闵线北延伸、沪乍杭铁路等跨省市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上海地铁11号线与苏州地铁11号线即将于今年6月实现无缝连接……两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动的动作频频,沪苏、沪嘉同城化态势进一步展现。

  “我们2018年迁入虹桥的时候,主要还是考虑到员工的出行和客户间的交流便利性。虹桥不管是去机场、火车站,还是高速公路出入口,都很方便。”奇石乐精密机械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物流采购经理陈彦忠告诉中新网记者,虹桥作为交通枢纽,让长三角城市之间的通勤距离不断“缩短”,也让公司在长三角地区的业务沟通更加紧密。

  《2022长三角城市跨域通勤年度报告》显示,2017到2022年,虹桥商务区跨城通勤规模增长约168%,通勤方向主要分布在花桥、苏州城区、昆山城区、太仓城区等。虹桥枢纽“一核两带”通过缩短内部通勤时间、促进同城服务,“两带”城市正逐步从之前的“接轨上海”演化为“同城融入”。

  然而,虹桥枢纽畅联的不仅是长三角的一座座城市,还成了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本土企业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虹桥枢纽“一核两带”7000平方公里全域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至2022年的2.69万亿元,以占长三角三省一市不到2%的区域面积,贡献了近10%的经济总量。

  “飞机场、火车站就在公司边上,这对于人员在全球流动的商贸企业来说太重要了。”因拓普流体控制(上海)有限公司产品经理谢赟表示,因拓普是瑞士InterApp集团在亚太地区的唯一布局,选择大虹桥的很大原因即是其独特的区位、便捷的交通,使得企业获取信息、调配资源、开拓市场极为便利。“在这里,企业总部在运营成本上相对较低。”

  而对于本土企业神马电力来说,2016年入驻虹桥商务区则被视为公司“二次创业”的最佳选择。“选择入驻‘大虹桥’,最直接的考量因素是区位优势。”上海神马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晶坦言,目前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在江苏的苏锡通产业园,研发和决策的总部位于大虹桥,从虹桥到南通仅不到两小时车程,高铁只需一小时,产业优势互补的“朋友圈”已然形成。

  此外,吴晶告诉记者,海外布局正是神马电力入驻大虹桥之初的愿景。站在这一高起点上,目前神马电力已发展成为集智能制造、工程总包、电网投资建设和运营、产业链和供应链投资等四大板块为一体的全球化产业集团,在美国、巴西、英国、西班牙、印度等多国都有项目布局。

  “一颗播在上海的种子,扎根于长三角的土壤并沿长江水系向全国伸展,在虹桥破土而出后枝叶则蔓延向世界各地。”曾刚如此形容,以内外联动发展为“内力”的虹桥枢纽“根深则叶茂、树大则难撼”。(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改变育训模式,补齐乡村人才短板

    原标题:改变育训模式,补齐乡村人才短板   【专家观点】    乡村振兴,职教先行。   职业教育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涉农职业教育,多次提出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但在实际发展中...

    时间:02-28
  • 中国女排集训补强技术短板

      本报讯(记者 卓然)在结束为期11天的军训后,中国女排目前正在宁波北仑进行集训,备战世界女排联赛、奥运会资格赛等赛事。  本次集训之初,主教练蔡斌便表示,会补强技术短板,力争将队伍的攻防平衡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最近几天的训练课上,中国女排队员主要以体能恢复为主,并安排了跑动接球、连续扣球等技术训练。  防守训练...

    时间:02-23
  • 川渝高竹新区:唱好“双城记” 当好“桥头堡”

      人民网重庆2月21日电 (胡虹、焦磊)“重庆、四川的事在这里都可以办。”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负责人潘缙生向前来咨询的市民介绍。2月20日,“走进区域看发展·川渝奋楫谱新篇”网上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川渝高竹新区,近距离感受全国首个跨省域实体化运行的共建新区发生的新变化。  川渝高竹新区是四川省人民政府、...

    时间:02-22
  • “中华药都”安徽亳州:打造全球中药材桥头堡

      中新网安徽亳州2月19日电 (记者 吴兰)早上七时许,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内人声鼎沸,客商云集。没药、羌活、荆芥穗、柿蒂、延胡索、前胡、益母草、土元……各类中药材,应有尽有。  甘磊坐在摊位前,不时有客商上前问价和洽谈生意。在这个市场上做了十多年药材生意的他说:“现在人流量大了,外地的药商来了,生意比去年卖得好...

    时间:02-19
  •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补齐短板提升发展动能

      央视网消息:新春伊始,深圳市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补齐产业、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发展动能。  深圳龙岗区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近日开工建设。这是深圳首个以生物药为产业定位的新一代专业化产业园,由深圳市国资委、龙岗区政府联合投资建设,总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总投资超80亿元,建成后将带动区域形成...

    时间:02-03
  • 新亚欧大陆桥东端桥头堡守桥人:为中欧班列站岗放哨

      (新春走基层)新亚欧大陆桥东端桥头堡守桥人:为中欧班列站岗放哨  中新网徐州1月30日电 题:新亚欧大陆桥东端桥头堡守桥人:为中欧班列站岗放哨  作者 朱志庚 梁西征  人勤春来早。新春时节,位于黄海之滨的连云港港口,蔚蓝的天空,辽阔的海面,一艘艘巨轮停在港口,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这里是...

    时间:01-30
  • 中国防疫新阶段的首个春节:疫情在回落 医护仍坚守 农村补短板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 李纯)对于中国人而言,癸卯兔年的春节有些特殊,这是中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之后的首个新春佳节。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一系列优化,积累已久的跨区域人员流动需求在春节期间得到进一步释放,返乡、出游人数大幅增加。有人欣喜,可以回家过年、饱览河山;也有...

    时间:01-22
  • 中国春运节前客流高峰已至 农村地区补齐新冠防疫短板

      中新社北京1月19日电 题:中国春运节前客流高峰已至 农村地区补齐新冠防疫短板  中新社记者 李纯  今年春节是中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的首个春节,许多民众已踏上返乡之路,春运进入节前客流高峰。与此同时,农村地区是当前新冠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中国正从多个层面补齐农村疫情防控短...

    时间:01-19
  • 各地积极施策补齐短板 织密农村疫情“防护网”

      央视网消息:现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防控重心已经从防感染转移到医疗救治,重点是“保健康、防重症”。春节临近,返乡人员陆续增多、流动性大,各地多措并举,保障就医用药需求,补齐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短板。  为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江西省启动实施“防疫健康包”公益项目,惠及全省近3.5万个家庭。在新...

    时间:01-19
  • 新冠感染高峰后,基层诊疗如何补短板?

      新闻1+1丨新冠感染高峰后 基层诊疗如何补短板?  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已过,但相关诊疗,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农村地区医疗机构提升救治能力的工作并没有结束,如何提升基层诊疗和服务能力? 今晚《新闻1+1》邀请国家卫健委应对新冠疫情社区防控专家组组长吴浩,共同关注:感染高峰后,基层诊疗如何补短板?  提...

    时间:01-1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