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稳中求进每月看|着力推动经济稳步回升——2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扫描

2023-03-01 09:44:06

来源:新华社

  春天已至,万物复苏。全国各地,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2月以来,各地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新举措、新作为汇聚新动能,着力推动经济稳步回升,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播种春的希望时不我待加快经济恢复

  春节刚过,各地生产“拉满弓”,铆足干劲忙开工。

  2月10日,在广东汇创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忙碌着组装锂电池产品;厂房外,不时有求职者前来了解用工信息。“随着订单需求增大,我们今年整体产能会扩大6到8倍。”公司副总经理陈涛说。

  2月9日,广东东莞市维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线作业。新华社记者黄国保 摄

  放眼全国,劳动力市场呈现“早”春暖意——务工人员返岗早,企业开工早。在山西临县,打工者今年提前了10天外出务工;截至2月18日,上海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平均返岗率近90%……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月,全国多地以时不我待的姿态启动新一年重大项目。4日,福建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开工建设;14日,山东总投资11374.9亿元100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21日,浙江共计268个、总投资6808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6日,云南省腾冲灌区工程开工建设……

  从交通、能源、水利,到5G基站、大数据中心、新能源充电桩,各地一批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2月22日,济南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基础设施二期项目4号厂房,工人正在为3楼顶板浇筑铺设模板。新华社记者陈灏 摄

  人勤春来早,备耕正当时。

  2月6日一大早,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尖山子乡头道林子村,近10吨种植水稻的底肥运送至俊文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批提前送达的水稻底肥给今年的丰收之路开了个好头。”合作社理事长王利炳说。

  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东北、黄淮海等地探索粮豆轮作等扩大大豆油料种植面积;多地推动春耕化肥稳价保供……各地抢抓春光,不误农时。

  2月以来,各地奋力拼出捕捉商机“加速度”。2月1日,浙江省赴欧洲投资促进团启程;2月7日,大连境外招商团开启赴日招商;2月8日,南京市高质量发展暨服务业扩大开放(港澳)推介会在香港举行

  新订单增加,折射制造业市场发展向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制造业供需两端同步改善,印证企业信心明显增强。近期国际机构也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抢抓春的先机 质效提升汇聚发展势能

  初春,浙江温州鹿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人头攒动,不少市民正在咨询和办理企业登记注册事宜。“办理流程非常顺畅,市场监管窗口工作人员还免费提供了5枚印章。”前来注册新企业的温州市民张先生,言谈间展现着抢抓发展先机的市场敏感性。

  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的“细胞”。市场监管总局2月公布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市场主体达1.7亿户,其中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1.14亿户,约占市场主体总量三分之二。

  2月以来,为稳住市场主体,各地相继推出助企纾困政策。深圳推出系列举措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及高质量发展;宁夏为创业主体提供高效便捷贷款审批、发放服务;四川聚焦帮助市场主体降本增效等方面出台36条举措……一系列政策“活水”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眼下,各地强化高端产业引领,以创新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力。

  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投资4500万元的MEMS传感器封装测试中试平台内,多名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平台投用后,将推动业内更多初创型企业成长。”规划发展部部长林培思说,今年将围绕重庆33条重点产业链,引进孵化30多个项目。

  北京首个智算中心落地,算力规模将达1000P;大连依托创新驱动,推动海洋装备制造业等向中高端攀升……各地在推动创新发展中激活新优势新动能。

  2月23日,工人在河北雄安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现场施工。新华社记者张硕 摄

  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迎来9周年。河北雄安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云鼎”大厦显露雏形。“我们将努力聚集高端高新产业,打造支持数字雄安建设的桥头堡。”中电信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基建办副总经理孙晓新说。

  区域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统计显示,2022年京津冀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区域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极、动力源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分享春的暖意兜牢底线增进民生福祉

  “红红火火开工,打拼出一片新天地。”近日,乘坐山西临猗——江苏昆山“点对点”返岗复工专车的赵云龙在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岗位上渐入佳境。

  2月以来,各地多措并举稳就业。江苏、浙江、福建等东南用工大省展开跨省招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为企业招用工发放补贴;江西、吉林等地人社部门,在网络平台开展“直播带岗”。

  产业连着就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月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地按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创新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动共同富裕。

  2月22日,宁夏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线作业。新华社记者卢鹰 摄

  2月23日,宁夏银川贺兰县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数十名工人手脚麻利地分拣、包装。“预计2月销售额可突破2000万元,将创公司成立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公司营销总监助理罗海波说,随着经济企稳回升,更多群众从产业发展中受益。在此务工的脱贫群众耿永林说,预计2月工资可达3500元,收入在稳步增长。

  小小“土特产”,搭建增收致富大舞台。在陕西汉中,民宿产业点亮秦岭山城乡村振兴之路;在福建永安,一根翠竹挑起美好生活;山东临沂,金银花产业在悬崖上开出“幸福花”……各地多举措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以洛川苹果、赣南脐橙、定西马铃薯、苍溪猕猴桃等为代表的特色品牌不断发展壮大,让群众共享增值收益。

  湖南省推动科技工作者和公益科普资源走进中小学校,为“双减”赋能;宁夏银川延伸医保服务触角,全力打造优质便捷、服务高效、运行有序的医保经办“15分钟服务圈”……2月以来,各地在医疗、教育等领域不断发力,持续改善民生。

  在这个春天里,全国各地各部门,扎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奋发,着力推动生产恢复,不断促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监制:张旭东

  统筹:杜宇、邹伟、刘心惠、邱红杰

  统稿记者:侯雪静、王雨萧、严赋憬

  参与记者:黄浩苑、陈灏、孙晓宇、刘巍巍、魏一骏、黄兴、齐雷杰、靳赫

  文字编辑:刘羊旸、张虹生

  (新华社)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经济潜力有多大?

      “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小小庭院,经济潜力有多大?(“一号文件”新提法传递哪些信号②)  本报记者 李 婕  有的开农家乐、办民宿、弄采摘园,打造周边休闲旅游好去处;有的收发快递、直播带货,成为村镇集市人气最旺的地方;有的开小超市、修理店、家庭作坊,服务当地生产生活……在...

    时间:03-01
  • “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经济潜力有多大?

      “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小小庭院,经济潜力有多大?(“一号文件”新提法传递哪些信号②)  本报记者 李 婕  有的开农家乐、办民宿、弄采摘园,打造周边休闲旅游好去处;有的收发快递、直播带货,成为村镇集市人气最旺的地方;有的开小超市、修理店、家庭作坊,服务当地生产生活……在不少乡村,农家庭院承担多样...

    时间:03-01
  • 培育品牌做大“土特产” 湖南农产品加工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

      中新网长沙2月28日电 (记者 鲁毅)2月28日,2023年湖南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湖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袁延文介绍,2022年,湖南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  2022年,湖南有效克服多轮多地疫情和历史罕见高温干旱等影响,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全省完成粮食播种面...

    时间:02-28
  • 中央一号文件专章部署乡村产业发展 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

      中央一号文件专章部署乡村产业发展  “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何为“土特产”?“土”就是一方水土中寻找乡土资源,“特”就是打造特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产”就是尊重...

    时间:02-27
  • 中央一号文件专章部署乡村产业发展 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

      中央一号文件专章部署乡村产业发展  “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何为“土特产”?“土”就是一方水土中寻找乡土资源,“特”就是打造特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产”就是尊重...

    时间:02-27
  • 云南腾冲灌区工程开工

      中新社北京2月26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26日从中国水利部获悉,云南省腾冲灌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云南省腾冲灌区工程是水利部2023年重点推进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总投资38.69亿元人民币,工期48个月,设计灌溉面积58.81万亩,设计多年平均总供水量2.84亿立方米。  云南省腾冲灌区主要建设内容为水源工程和输排水工程。水源工...

    时间:02-26
  • 做足“土特产”文章,江苏奏响乡村振兴“春之和鸣”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做足“土特产”文章,江苏奏响乡村振兴“春之和鸣”  【编者按】在今年1月召开的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了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意愿,更是8500万江苏儿女的莫大荣光。江苏这片热土,一直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

    时间:02-26
  • 时政特稿|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土特产”

      “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章部署,重点在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联农带农等方面下功夫。  “土...

    时间:02-17
  • 时政特稿丨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土特产”

      “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章部署,重点在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联农带农等方面下功夫。  “土...

    时间:02-17
  • “打击电捕蚯蚓”写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广西玉林经销商:不敢收野生蚯蚓了

      2月13日,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九...

    时间:02-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