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从“小需求”里发掘“大市场”

2023-03-01 05:50:2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电商平台按需生产、改进产品、优化供给

  从“小需求”里发掘“大市场”(网上中国)

  本报记者 叶 子

  短视频或直播内容触达消费者后,消费者若对相关商品感兴趣,只需动动手指,即可直接完成交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电商新模式创造新品牌、激发新消费的机制和政策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中国电商模式仍在持续创新迭代,大量消费升级新需求正通过直播电商等模式显现出来。

  “人找货”变成“货找人”

  每天晚上睡觉前,上海居民李女士都会关注电商直播。“也没什么明确想买的,就是看看直播间里又推荐了什么好东西。”李女士说,她最近看主播推荐后下单的一款全麦面包就很好,“独立包装,方便又健康。”

  像李女士一样,越来越多的用户养成了购物新习惯:在线上看看感兴趣的内容,顺便遇见“好物”。相对于传统电商的“人找货”消费模式,电商新模式借助维度更丰富的信息线索,实现从被动等待用户搜索转变为主动预判用户偏好,在尽量不降低消费者体验的前提下进行精准推送,实现了“货找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丝镶嵌代表性传承人何青,就通过短视频、直播的方式,找到了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新粉丝群。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传承久远。在儿子的提议下,何青开设抖音账号,介绍花丝镶嵌工艺为何是“燕京八绝”之首等知识,吸引了200多万粉丝。

  集聚同好者的同时,何青的抖音账号也实现了“带货”。她的直播间里有一款花丝镶嵌工艺的小鱼饰品,每次上架都会很快售罄。截至目前,何青通过抖音电商已售出超30万件工艺品。“我发现花丝镶嵌工艺在抖音电商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以前都说花丝工艺品卖不出去,是因为人们不了解,也没地方了解。当知道这个工艺品后,很多人愿意购买。”何青说。

  《报告》认为,在兴趣电商或者内容电商的模式下,全新的“内容/兴趣—激活需求—购买—展示分享”链条已经形成。

  “垂直客”提升“复购率”

  借助电商新模式,商品供应方与消费者还能通过直播间等渠道建立实时互动,消费者能够直接向品牌方表达需求,有助于生产企业更快调整策略、改进产品、精准研发。

  罗鑫华是一名服装行业从业者,有了一定积累后,他于2007年开设工厂专事男装设计,主要以线下批发和贴牌生产为主。一直以来,产品反馈周期长、库存积压和回款周期长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他。2020年底,罗鑫华开设短视频账号“衬衫老罗”,自建品牌。

  在罗鑫华看来,兴趣电商为企业带来的核心价值,在于帮企业缩短了产品打造到消费市场之间的测试时间周期。以往,产品的市场反馈周期是3个月,但是等3个月后,如果市场反馈好,再翻单就来不及了。这导致工厂里“好卖的货不够,不好卖的货一直积压”。

  入驻短视频平台后,在兴趣推荐机制下,老罗能快速找到对产品感兴趣的垂直客群,并将产品核心亮点展示给消费者,一些“小需求”也能被迅速看见和回应。例如,罗鑫华曾推出一款衬衫,主打“符合人体工程学,男性抬胳膊后不会露肚子”。这条击中客户“痛点”的视频获得800万播放量,当晚就售出7000件衬衫。还有一次,消费者留言称裤腿过长,捕捉到这个诉求后,罗鑫华的工厂用10天左右时间推出了九分裤,首播当晚,新品就受到用户欢迎,2个月累计销售近7万条,且形成了较高的复购率。

  “广覆盖”转为“深挖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任兴洲认为,电商新模式不仅能激发出新的消费需求,而且能够快速准确地反馈给上游生产制造主体,促进上游按需生产、优化供给,使制造业呈现出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式的发展趋势,这样能进一步提高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实现消费需求和供给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网上零售额13.79万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中国网络零售市场重点监测电商平台累计直播场次超1.2亿场,累计观看超1.1万亿人次,直播商品超9500万个,活跃主播近110万人,电商新业态新模式活力显现。

  《报告》指出,如今中国电商发展重点正由“广覆盖”向“深挖潜”转变,从对新增用户数量的竞争,日益转向为存量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随着消费需求更加个性化、细分化,直播电商、兴趣电商等模式正在成为消费提质扩容的新场景。

  电商新模式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部分商品质量保障需进一步加强、交易秩序有待进一步完善、平台数据治理规则有待健全等问题。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监管治理进一步完善,直播电商、兴趣电商等模式有望进一步满足和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主任王斌建议,应支持和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商品与服务融合、商旅文体与医游购娱等多产业融合,催生出更多体验式、沉浸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新场景。(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2)》:中国“双碳”工作稳步推进

      中新社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8日发布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统筹经济发展、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的压力不断加大,但“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工作稳步推进。  报告聚焦“双碳”主题,邀请来自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央企...

    时间:02-28
  • 报告:超半数中国首席高管将气候变化列为企业需应对的首要问题

      中新社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刘文文)德勤中国“2023绿色复苏”展望论坛28日在北京举办,论坛发布的一项报告称,超半数中国首席高管将气候变化作为企业2023年将应对的首要问题之一。  德勤通过对24个国家2000多名首席高管的调研,完成《德勤2023首席高管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显示,55%的中国首席高管将气候变化作为企业2023年...

    时间:02-28
  • 中国饭店业社会责任报告:制止餐饮浪费成效显著

      中新网2月28日电 题:中国饭店业社会责任报告:制止餐饮浪费成效显著  中新财经记者 刘文文  近日,由中国饭店协会和责任云联合编制的《2022中国饭店业社会责任报告》在“饭店业金鼎奖”颁奖盛典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2022年全国餐饮和住宿行业受到较大冲击,比上年下降6.3%。但即便在困难的环境中,行业依然积极勇...

    时间:02-28
  • 罕见病患者不能“断粮” 报告:特医食品可及性面临挑战

      中新网上海2月28日电 (记者 陈静)“罕见病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报告”(简称:报告)28日在上海发布。中国罕见病类特医食品在可及性上面临巨大挑战。  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主任顾学范教授表示,此次发布的报告,针对罕见病需要特医食品治疗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了推动新生儿筛查对多种遗传代谢类罕见病的覆盖...

    时间:02-28
  • “一份报告”代替“一摞证明”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再出“实招”

      中新网上海2月28日电 (记者 李姝徵)用“一份报告”代替“一摞证明”,上海为优化营商环境再出“实招”。  上海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行市场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的实施方案》(下简称《方案》),在上海全市推行市场主体用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方案》将于3月1日起实施。  以往企业在申请...

    时间:02-28
  • 一份运动员婚恋观调查报告背后的故事

      运动员对在役期间谈恋爱持什么态度?什么样的人是他们“理想的另一半”?他们面临的脱单困难有哪些?近日,知名体育公益机构冠军基金发布了《运动员婚恋观调查报告》,展现了运动员赛场拼搏背后的另一面。  “长期以来,我们更关注运动员退役之后的职业规划问题,但近几年发现...

    时间:02-28
  • 秦刚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2届会议高级别会议上发表视频致辞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2月27日,外交部长秦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2届会议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的致辞。  秦刚表示,当前,新冠疫情阴霾未散,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粮食和能源危机、产供链断裂...

    时间:02-28
  • 韩央行报告:中国疫后经济重启有望拉动韩国经济增长

      中新社首尔2月28日电 (记者 刘旭)韩国银行(央行)当地时间27日发布《中国经济重启对韩国的影响》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经济快速恢复有利于韩国出口和旅游业,将对韩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报告说,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后,经济快速恢复,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较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这有望拉动韩国今年经济增速提高0.3个百...

    时间:02-28
  • 调研报告:地方财政收支承压 中国企业成本降低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 赵建华)通过对地方政府、企业的大量调研之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7日在北京发布2022年“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报告和2022年“企业成本”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报告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将呈企稳回升趋势,但基础尚不稳固,财政对冲公共风险的压力依然很大。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

    时间:02-27
  • 报告预计2023年广州薪酬迎来利好阶段点

      中新网广州2月27日电 (蔡敏婕 罗瑞雄)广州市总工会27日发布《2023年广州市主要行业职工薪酬福利集体协商参考信息》(下称:《2023广州薪酬参考信息》),该薪酬参考信息预计,2023年广州市各行各业薪酬迎来利好阶段点。  广州市总工会从2018年开始发布《广州市主要行业职工薪酬福利集体协商参考信息...

    时间:02-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