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李鬼"再出没!冒充基金公司行骗,还调研上市公司

2023-02-24 11:11:27

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李鬼"再出没!冒充多家基金公司行骗,还大摇大摆调研上市公司!这些手段曝光,千万警惕)

  市场行情回暖,“李鬼”又悄悄盯上了基金公司。

  2月23日中信建投基金发布公告称,近期发现市场上有不法分子冒用该公司名义进行非法宣传推介,骗取投资者资金和信息,严重损害投资者和公司合法权益。不仅中信建投基金,在2023年开年不到两个月里,还有长城基金、融通基金、信达澳亚基金等公募遭遇到了“李鬼”行骗。

  记者发现,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法多样,甚至还有“李鬼”冒用基金公司投研工作人员身份,明目张胆去了上市公司调研。这一伎俩复制于2021年时冒充明星基金经理(如王宗合、刘彦春)拉群荐股的做法,但在2022年赛道行情哑火后,“李鬼”干脆换了个陌生马甲,从荐股转为上市公司调研,更是胆大出格。

  非法宣传推介,骗取投资者资金和信息

  根据中信建投基金公告,“李鬼”假冒公司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应用程序(APP)、百度、微信、微博等渠道进行非法宣传推介,骗取投资者资金和信息。从中信建投基金的澄清中可以看到,“李鬼”通过“FY”“工作”等手机应用程序提供“做单、做任务返佣”等活动或服务,要求投资者将资金划入任何私人账户或向投资者索取任何账户密码,是“李鬼”所使用的作案手法。

  中信建投基金提醒投资者,该公司暂无官方手机应用程序,也从未有过“做单”等相关程序,投资者应妥善保管个人信息,提高警惕辨别真伪,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如有资金损失应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冒名融通基金的“李鬼”,则是以融通基金名义诱导投资者登录虚假网站进行充值、转账等方式进行作案。融通基金表示,该公司及下属分支机构从未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以“融通基金”名义开展上述活动,任何以公司或公司员工名义开展的上述活动均与公司无任何关系。

  同样是在今年1月份,长城基金和信达澳亚基金也遭遇过“李鬼”。根据公告,有不法分子冒用长城基金名义以提供投资理财服务为名招揽客户,骗取投资者资金,严重损害了该公司声誉和投资人利益。信达澳亚基金方面,则是发现不法分子通过新浪微博等平台发布客服热线、人工热线、售后热线等虚假服务电话,进行非法证券活动的情况。

  多次冒充去上市公司调研

  从记者长期观察来看,岁末年初经常可见基金公司发布“李鬼”澄清公告。与冒用基金公司名义相比,鹏扬基金遭遇到的“李鬼”则显得更为大胆和出格。

  根据鹏扬基金2022年12月底发布的公告,一名自称靳筱的不法分子以“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研究部工作人员”的身份,多次在上市公司开展调研等活动,企图以此行骗牟利。鹏扬基金表示,该公司并无名为靳筱的员工,也没有以任何方式委托此名为靳筱的人开展任何调研活动及其他相关业务。

  这一做法虽然大胆出格,但并不新鲜。早在2021年赛道行情火热时,“李鬼”干脆冒用明星基金经理,使用“荐股”手法直接上阵。鹏华基金的王宗合与景顺长城基金的刘彦春等顶流,均在当时“躺枪”。

  2021年上半年,鹏华基金发布过一则澄清公告,称有不法分子冒用鹏华基金和该公司知名基金经理王宗合的名义,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向投资者推荐股票来骗取资金。记者当时寻找到了线索进入到群里,看到群里冒充王宗合和他管理的鹏华养老产业基金的名义进行荐股。

  根据景顺长城基金发布的澄清公告,早在2020年就有不法分子组建“景顺长城基金经理刘彦春团队”的荐股群,群里面有“刘彦春”,也有“景顺长城老刘”,头像就是景顺长城官网里能看到的刘彦春的高清图片。群里的“助理”把景顺长城基金的地址说成了上海陆家嘴金州街,但该公司地址是在深圳福田区。

  实际上,2022年12月以来还有恒生前海基金、东方阿尔法基金、南方基金、华润元大基金等多家公募遭遇“李鬼”。如南方基金当时公告称,发现市场上有不法分子通过添加微信好友、加QQ群/微信群、推荐APP等方式向投资者推荐股票、投资项目以及非法从事其他证券、基金投资咨询服务活动,以QQ群、微信群介绍的所谓“高收益投资项目”、“助力养老”APP、“南方固投”APP、虚假的“南方基金”APP等方式骗取客户资金。

对这4类金融诈骗需提高警惕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李鬼”现象对基金公司的声誉和投资者利益,都会造成重大损害,需要市场多方加大警惕,并给予严厉打击。基金公司应在日常的业务运营中,加大检查力度,做好舆情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公开通报。

  有业内人士总结出了4类金融诈骗类型:

  一是设立仿冒网站或者APP,盗用公司标识,诱导投资者下载。

  二是冒充公司员工(主要为基金经理),建立微信群或QQ群聊,非法授课荐股,继而骗取信任,诱导转账或充值。

  三是诈骗分子通过淘宝店铺/中奖短信客服,声称可以提供兼职机会,要求客户下载某App,提供伪造的联合投资协议,忽悠客户跟着“导师”的投资规划投注。

  四是不法分子向投资者提供伪造的金融监管机构公文,伪造的公文上面写了XX公司为其清退部分出借人的债权,冒用基金公司的名义,欺骗投资者打款。

  但实际上,基金经理荐股是有着明确的条文约束的。《基金法》第二十一条指出,公募基金相关从业人员,不得泄露因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不得利用该信息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的交易活动。

  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表示,防止基金领域的诈骗,投资者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判断:

  首先,要求产品推荐人员出示基金从业资质证明。其次,查询推荐人员所在单位有无基金销售资质或者管理人资质。再次,打款流程上,如果选择正规代销机构,则资金汇入受到监管的募集资金专用账户;如果选择管理人直销,则资金汇入管理人基金交易对公账户。最后,投资者如果觉得产品设计特别复杂,或者存在层层嵌套包装情形的,则需要提高警惕,咨询专业人士或者律师。(券商中国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券商公募基金“成色”:96%产品开年实现正收益

      记者 周尚伃  当前,券商已经将布局公募基金业务、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作为资管业务的重点发力方向,今年以来申请牌照、增持股权动作频频。同时,券商由“私募”向“公募”渗透的过程中,产品业绩表现也备受关注。今年以来,券商公募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2.88%,其中有96%的产品实现了正收益。  产品表现分化较大  作为公募基金行...

    时间:02-22
  • 人才争夺战潮涌 公募基金招兵买马

      “最近,基金公司对投研岗的招聘需求比去年明显要高,市场宣传的岗位也有不少。”一位金融猎头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随着市场渐暖,最近公募基金人才流动随之快了起来。  近日,公募基金经理变动频繁,不少基金经理宣布离职,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传闻更是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基金公司春招、社招双管齐下,争抢ESG、REITs等热门新兴业...

    时间:02-20
  • 公募基金查询更便利

      近日,证监会同意中国结算启动公募基金账户份额信息统一查询平台暨“基金E账户”公开试运行。“基金E账户”APP已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店上架,试运行期间投资者可通过持有基金的基金管理人获取邀请码进行注册使用。  “基金E账户”APP是中国结算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开发建设的公募基金行业门户手机应用,可为投资者提供全市场公募...

    时间:02-16
  • 主动“按下终止键” 公募基金“出清”加速

      赵若帆 杨皖玉   公募基金正在“主动出清”。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39只公募基金清盘,值得关注的是,有36只基金系“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而清盘,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清盘的基金为少数。  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近十年来公募基金“出清”速度不断加快,自2017年以来,每年均有上百只基金产品退场,其中债基在整体清盘的过程...

    时间:02-13
  • ChatGPT火了,中间商和“李鬼”们赚了?

      中新网2月10日电 (中新财经 吴家驹)ChatGPT火了,在推出两个月后,2023年1月末月活用户已突破1亿。ChatGPT的火爆引发了不少人的“试玩”热情,同时也有一些人凭借它快速赚了一笔。  ChatGPT目前的测试服务是免费的,那谁赚了?  中间商  中新财经发现,随着ChatGPT的爆火,微信涌现出一批名字或介绍中...

    时间:02-10
  • ChatGPT火了,中间商和“李鬼”们赚了?

      中新网2月10日电 (中新财经 吴家驹)ChatGPT火了,在推出两个月后,2023年1月末月活用户已突破1亿。ChatGPT的火爆引发了不少人的“试玩”热情,同时也有一些人凭借它快速赚了一笔。  ChatGPT目前的测试服务是免费的,那谁赚了?  中间商  中新财经发现,随着ChatGPT的爆火,微信涌现出一批名字或介绍中包含“ChatGPT”,或暗示自己...

    时间:02-10
  • 59元包月?公众号小程序扎堆 如何辨别“李鬼”ChatGPT

      近期,聊天机器人ChatGPT现象级走红,这款OpenAI开发的智能聊天机器人被认为有可能取代搜索引擎,谷歌、百度也均宣布将推出自己旗下的“ChatGPT”。  ChatGPT的火爆引发了不少国内公众的“试玩”热情,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由于目前ChatGPT并未开通直接面向国内的服务,不少国内小程序、公众号打起了ChatGPT的名义,为网友提供...

    时间:02-09
  • 券商加速布局公募基金业务 增持股权、申请牌照动作不断

      本报记者 周尚伃  近年来,券商积极开拓公募基金业务,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拿下公募基金公司控制权等成为重要抓手。  近日,两家券商发布消息:为弥补公募基金牌照空缺,国联证券宣布拟收购中融基金100%股权;中泰证券控股万家基金已获批准,核心竞争力将得以提升。而今年1月份,另外两家头部券商资管子公司也递交了公...

    时间:02-08
  • 公募基金现跷跷板效应:高风险基金吸金 低风险基金净赎回近万亿份

      证券时报记者 吴琦  基金持有人抛售了低风险基金,转而加仓高风险权益基金。这一动向,可以从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报披露的份额申赎情况中一探究竟。  总体来看,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基金总份额为23.07万亿份(不含联接基金,下同),当季整体净赎回9365.37亿份。  另据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仅指数股票型基金、积极投资股票型基金和QDI...

    时间:01-31
  • 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规模达25.74万亿元 前十大管理人持有份额超四成

      记者 王 宁  截至1月28日,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报披露完毕。天相投顾和Wind数据统计显示,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整体规模为25.74万亿元,其中,前十大管理人合计规模为10.44万亿元,占比达40.56%。此外,从投资者较为关注的基金持仓方面来看,重仓个股前三甲分别是贵州茅台、宁德时代和泸州老窖;同时,从基金分类来看,当期混合型基金平均持...

    时间:01-3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