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安徽贵池:黄精产业兴 乡村入画来

2023-02-24 11:01: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合肥2月24日电 (记者 张强)二月的皖南,乍暖还寒。工人们忙着将黄精进行分选、蒸煮、晾晒、包装;另有一名工作人员通过直播介绍黄精用途。

  记者近日跟随安徽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集中采访活动,在该省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的一处黄精种植加工基地见到了上述一幕。

涓桥镇的一处黄精种植加工基地里,工人正在分拣黄精。 张强 摄

  黄精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北有长白人参,南有九华黄精。”黄精又名黄鸡菜、老虎姜、鸡爪参等,药用植物,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作为一种道地中药材,黄精在池州贵池等地有着1200多年的种植历史。

  近年来,贵池区围绕黄精等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一批品牌企业,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涓桥镇的一处黄精种植加工基地里,一名工作人员通过直播介绍黄精用途。 张强 摄

  坐落于贵池区涓桥镇的池州市九华府金莲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是池州市区域黄精龙头企业,积极传承创新古法九蒸九晒传统工艺。

  带动周边村近600户农户分红收益;租赁集体场地,提供就业岗位200个;帮扶贫困户黄精种植项目,共计3220亩……池州市九华府金莲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大伟说,近年来,公司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在增收、就业、创业等方面尽一份社会责任。

涓桥村老年食堂里坐满就餐的老人。 张强 摄

  据涓桥镇党委书记胡士珍介绍,今后涓桥镇将结合户情实际,建立农户种植奖补机制,在该镇各村推广个体种植,帮助提供技术指导和回收渠道;加快打造黄精种植和加工基地,并利用感钟山黄精种植基地打造文旅康养基地,力争形成具有黄精特色的“镇情美景”,带动群众共绘产业蓝图。

  “全国文明村”展新颜

  “如今,‘共建美丽庭院,同享美好生活’成为紫岩村所有人的行动自觉,大家以小家之美助推人居环境提升,让村庄变得更美更宜居。”贵池区涓桥镇紫岩村党支部书记洪昌武介绍说。

  紫岩村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是“全国文明村”。2022年,紫岩村文化大舞台、村庄景观节点陆续建设,道路硬化、亮化,沟渠清淤等工作陆续开展。同时,加强道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广大村民“讲文明树新风”的意识在潜移默化的行动中显现出来。

  洪昌武说,为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紫岩村搭建起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乡村“大舞台”,开展文化下乡、文艺演出、免费放映电影等活动,同时鼓励群众自发组织各项娱乐活动。截至目前,这里已经先后举办过国庆文艺汇演、中式婚礼、紫岩村2022年度“好媳妇、好婆婆、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表彰活动等。

  据胡士珍介绍,近年来,涓桥镇在镇内设置了志愿者服务积分制度,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会累计积分,到年底时可以在志愿者道德超市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2022年该镇志愿者道德超市累计被兑换的物品价值超20万元。

  “小餐盘”装着“大民生”

  在贵池区涓桥村的老年食堂里,竖着一块牌子,上面明码标价——“四菜一汤”套餐不高于10元。时至晌午,食堂里坐满了前来就餐的老人。

涓桥村老年食堂里,志愿者为老人盛好饭菜。 张强 摄

  据涓桥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王震介绍,涓桥村70周岁以上老年人186人,60周岁以上低保20人,特困供养人员7人。涓桥村将涓桥小学闲置校舍改造成村级养老服务站和老年食堂,总体改造房屋近500平方米。

  在规范助餐建设方面,涓桥村老年食堂采用“明厨亮灶”建设,严把食材原料关,加强环境卫生和人员健康管理,有餐食保温、消毒、留样等设备,并且严格按照老年助餐服务食品安全工作指引要求,落实“六公示”制度。

  此外,老年食堂和养老服务站各处均改造安装了便于老人、残疾人行动的无障碍设施。涓桥镇还将社工站、未保站办公活动场所放在此处,这提高了服务质量,涓桥村老年大学也顺利开办。

媒体记者团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紫岩村广场采访。 张强 摄

  据悉,2022年11月,贵池区入选安徽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云南省民族医医院开工建设 推动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新网昆明2月3日电 (罗婕)2日,云南省民族医医院开工奠基仪式暨云南省中医医院七十五周年院庆仪式在昆明举行,该医院的建设将充分发掘和利用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优势,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生物资源、民族医药资源丰富...

    时间:02-03
  • 江苏盐都“小草莓”撬动近十亿元产业 奔向世界大舞台

      (新春走基层)江苏盐都“小草莓”撬动近十亿元产业 奔向世界大舞台  中新网盐城2月1日电 题:江苏盐都“小草莓”撬动近十亿元产业 奔向世界大舞台  作者 谷华 顾名筛  眼下,正是草莓成熟的时节,江苏盐城盐都区潘黄街道新民村的空气里充盈着草莓的香甜气味。这里是2025年第十届世界草莓大会的举办地。  一架架草莓...

    时间:02-01
  • 秦刚:非洲是国际合作的大舞台,不是大国博弈的角力场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当地时间1月11日,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同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共同会见记者。  有记者问及中方对第二届美非峰会的看法,秦刚表示,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负有重大责任。中美关系不应是竞争关系,不应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否则只会两败俱伤、让世界遭...

    时间:01-12
  • 秦刚:非洲是国际合作的大舞台,不是大国博弈的角力场

      当地时间2023年1月11日,外交部长秦刚同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共同会见记者。  有记者问及中方对第二届美非峰会的看法,秦刚表示,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负有重大责任。中美关系不应是竞争关系,不应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否则只会两败俱伤、让世界遭殃。中美应相互尊重、...

    时间:01-12
  • 中国纺织非遗大会落幕 传承创新促进乡村振兴

      中新网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 杜燕)为期三天的第六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召开,来自政府和行业相关负责人以及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纺织非遗深入地方发展的诸多可行性举措,全力发挥纺织非遗的发展带动作用。  今天,记者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了解到,本次大会以“构建纺织非遗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圈”为主题,由该...

    时间:12-29
  • 湖北一女棕编师40年传承创新“指尖非遗”

    原标题:湖北一女棕编师40年传承创新“指尖非遗”  魏光翠制作的棕编作品 张倩龙 摄  “棕编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求得一方天地。”家住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乡共同村的魏光翠近日说。近40年来,魏光翠传承创新棕编制作技艺,让这门“指尖非遗”重焕生机。  棕编是以棕榈树叶为编制原料的传统手工艺,2011年被列...

    时间:12-25
  • 湖北一女棕编师40年传承创新“指尖非遗”

      中新网宜昌12月24日电 (董晓斌 张倩龙 夏靓)“棕编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求得一方天地。”家住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乡共同村的魏光翠近日说。近40年来,魏光翠传承创新棕编制作技艺,让这门“指尖非遗”重焕生机。  棕编是以棕榈树叶为编制原料的传统手工艺,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时间:12-24
  • 民间游戏登上民族体育大舞台 小陀螺“转”出新风采

      中新网桂林12月14日电(蒋丰慧)“啪”地一声脆响,两个实木制作的平头陀螺碰撞在一起。“进攻方,得1分!”裁判举手示意,引起进攻方的选手一阵欢呼。...

    时间:12-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