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布局中国市场 外商独资公募产品“上新”提速

2023-02-23 11:34:18

来源:证券日报

  记者 王思文

  截至2月22日,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已经有7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国内屈指可数获批设立的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富达基金于2023年2月14日正式开业。而时隔仅7天,2月21日,富达基金以宣布首只公募产品正式获批的方式,正式开启了布局中国市场的进程。

  今年以来,外资加大布局中国公募市场,不仅外资系公募基金公司数量快速扩容至7家,外资系公募获批产品的进程也在加快。而外资“鲇鱼”又能否进一步激发本土公募基金的创新活力?

  富达基金首只公募产品

  将精选“高质量”公司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2023年1月5日,富达基金提交了其第一只国内公募基金产品——富达传承6个月持有期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申请,该基金于1月12日获证监会受理。依据一般新发基金时间表,上报产品获证监会接受申请材料后,完成后续流程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由此,若申报顺利,从其2月21日正式获批算起,富达传承第一只国内公募基金已进入面世倒计时。

  除了获批基金产品之外,富达基金也在快马加鞭组建团队。基金业协会网站信息显示,目前公司员工已有98人,涵盖投研部、风控部、产品部等多个部门。其中有基金从业资格的员工共计96人,多为富达利泰的老员工。事实上,富达利泰是富达国际旗下布局中国的私募公司,也是首家外商独资证券私募管理公司,公司成立于2017年,2022年3月份富达国际主动注销了富达利泰的私募管理人资格。

  富达基金由全球知名资产管理机构富达设立。截至2022年末,富达在全球资产管理的总资产规模达663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大致约4.57万亿元)。

  近日,富达基金股票投资部副总监周文群表示,在布局中国市场时会精选高质量股,围绕“经济复苏”主线进行布局。在具体板块方面,更加看好与宏观经济复苏相关性较大的顺周期板块,主要是消费、地产和基建相关产业链等。“长期来看,我们也看好有长期成长空间的高端制造、医药等板块,在市场波动的时候择机布局。个股层面将继续精选‘高质量’公司,同时需要关注个股风险收益比,灵活操作。”

  对于2023年的股票投资机遇,周文群表示,无论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横向比较,还是与国内债市纵向比较,当下都是布局A股的较好时点。

  外资公募“跑步”进场

  产品获批节奏加快

  自2020年8月份首家外商独资公募获批设立,短短两年半的时间,海外资管巨头通过新设或股权变更两种方式“跑步”布局中国公募市场。目前,我国公募基金行业7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分别为施罗德、上投摩根、贝莱德、富达、泰达宏利、路博迈、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

  据悉,目前贝莱德基金旗下已有多只公募基金产品成立,其中包括三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和一只偏债混合型基金,合计管理规模54亿元。去年11月份和今年1月份贝莱德还分别上报了贝莱德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期和贝莱德卓越远航混合型基金;泰达宏利基金在今年1月3日申报了泰达宏利研究精选混合型基金。

  今年以来,外商独资公募上报的新发公募基金产品获批节奏明显加快,产品类型以主动权益产品和固收产品为主。

  日前,除富达基金外,路博迈基金也宣布此前申报的首只公募产品——路博迈护航一年持有期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已经正式获批。据路博迈基金总经理刘颂透露,该产品预计将在2023年一季度完成募集。

  对于中外公募基金产品同台竞技的局面,北京地区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迈入2023年,公募基金在中国已经发展了25年。如今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26万亿元,基金数量突破1万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本土基金无论是在投研实力、产品多样化、渠道积累,还是人才沉淀上都已十分成熟,中外公募产品同台竞技孰优孰劣,最终还是取决谁能更好地实现差异化发展。”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外资机构在华开展竞争与合作,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业加快提升效率与能力,从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券商公募基金“成色”:96%产品开年实现正收益

      记者 周尚伃  当前,券商已经将布局公募基金业务、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作为资管业务的重点发力方向,今年以来申请牌照、增持股权动作频频。同时,券商由“私募”向“公募”渗透的过程中,产品业绩表现也备受关注。今年以来,券商公募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2.88%,其中有96%的产品实现了正收益。  产品表现分化较大  作为公募基金行...

    时间:02-22
  • 人才争夺战潮涌 公募基金招兵买马

      “最近,基金公司对投研岗的招聘需求比去年明显要高,市场宣传的岗位也有不少。”一位金融猎头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随着市场渐暖,最近公募基金人才流动随之快了起来。  近日,公募基金经理变动频繁,不少基金经理宣布离职,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传闻更是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基金公司春招、社招双管齐下,争抢ESG、REITs等热门新兴业...

    时间:02-20
  • 公募基金查询更便利

      近日,证监会同意中国结算启动公募基金账户份额信息统一查询平台暨“基金E账户”公开试运行。“基金E账户”APP已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店上架,试运行期间投资者可通过持有基金的基金管理人获取邀请码进行注册使用。  “基金E账户”APP是中国结算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开发建设的公募基金行业门户手机应用,可为投资者提供全市场公募...

    时间:02-16
  • 主动“按下终止键” 公募基金“出清”加速

      赵若帆 杨皖玉   公募基金正在“主动出清”。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39只公募基金清盘,值得关注的是,有36只基金系“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而清盘,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清盘的基金为少数。  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近十年来公募基金“出清”速度不断加快,自2017年以来,每年均有上百只基金产品退场,其中债基在整体清盘的过程...

    时间:02-13
  • 券商加速布局公募基金业务 增持股权、申请牌照动作不断

      本报记者 周尚伃  近年来,券商积极开拓公募基金业务,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拿下公募基金公司控制权等成为重要抓手。  近日,两家券商发布消息:为弥补公募基金牌照空缺,国联证券宣布拟收购中融基金100%股权;中泰证券控股万家基金已获批准,核心竞争力将得以提升。而今年1月份,另外两家头部券商资管子公司也递交了公...

    时间:02-08
  • 公募基金现跷跷板效应:高风险基金吸金 低风险基金净赎回近万亿份

      证券时报记者 吴琦  基金持有人抛售了低风险基金,转而加仓高风险权益基金。这一动向,可以从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报披露的份额申赎情况中一探究竟。  总体来看,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基金总份额为23.07万亿份(不含联接基金,下同),当季整体净赎回9365.37亿份。  另据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仅指数股票型基金、积极投资股票型基金和QDI...

    时间:01-31
  • 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规模达25.74万亿元 前十大管理人持有份额超四成

      记者 王 宁  截至1月28日,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报披露完毕。天相投顾和Wind数据统计显示,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整体规模为25.74万亿元,其中,前十大管理人合计规模为10.44万亿元,占比达40.56%。此外,从投资者较为关注的基金持仓方面来看,重仓个股前三甲分别是贵州茅台、宁德时代和泸州老窖;同时,从基金分类来看,当期混合型基金平均持...

    时间:01-30
  • 中国两部门发布新规 规范公募基金信披电子化

      中新社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证监会13日发布消息称,近日,证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下称《规范》)金融行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基金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要求基金信息披露义务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披露基金信息,保证所披露信息的...

    时间:01-13
  • 首批14只公募基金披露去年四季报 合计实现利润1.64亿元

      记者 王思文  近期,中银基金旗下14只产品的2022年四季度报告陆续出炉。由此,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报披露正式拉开帷幕。  整体来看,首批14只基金产品在去年四季度的基金规模变动较为稳定,其中9只基金规模增长,超七成产品在去年四季度期间的收益率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投资者实现了超额收益。14只产品在四季度期间合计实...

    时间:01-09
  • 截至11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逾26万亿元

      中新网1月3日电 题:截至11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逾26万亿元  中新财经记者 陈康亮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1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6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

    时间:01-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