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明星基金经理接连卸任 人才流动“汹涌”引担忧

2023-02-20 16:11: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继此前卸任旗下两只基金后,近日,王宗合再次卸任另外两只基金。无独有偶,另一知名基金经理冯明远也陆续卸任旗下两只基金。此外,1月以来,不少知名基金经理旗下王牌产品增聘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一系列或增聘或卸任的动作,引发业内对公募基金经理变动的担忧。

  知名基金经理减负进行时

  2月15日,中加基金发布公告,知名基金经理冯汉杰管理的中加转型动力混合增聘张一然为基金经理,二人共同管理该产品。至此,冯汉杰共管理6只产品(A、C份额合并计算),其中,有四只为双基金经理管理。1月,“顶流”基金经理谢治宇、王崇管理的知名产品,也各自有增聘新基金经理的动作。

  基金经理减负潮正处进行时。除了增聘人员共同管理,近期,还有不少基金经理卸任旗下产品。2月11日,鹏华基金知名基金经理王宗合再次卸任两只基金。公告显示,王宗合因公司工作安排,卸任鹏华精选回报三年定开混合、鹏华中国50混合,两只产品均由此前共同管理的基金经理王云鹏接任。值得关注的是,2月4日,王宗合就因公司工作安排卸任鹏华优质回报两年定开混合、鹏华成长价值混合两只基金。截至2月15日,王宗合共管理6只基金,管理规模168.78亿元。

  此外,知名基金经理冯明远也在近期卸任旗下产品。1月13日,冯明远因内部调整原因卸任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2月3日,再次卸任旗下另一只基金信澳先进智造股票。截至2月15日,冯明远共管理7只产品,管理规模256.68亿元。

  业内担忧“离职潮”

  基金经理接连“卸担子”,引发了投资者对其离职的担忧。在某基金经理旗下基金评论区,不少投资者提出疑问:“换新人了,基金经理是不是要离职?他的基金该不该卖?”

  这类担忧不无道理,北京某公募基金经理表示:“知名基金经理通常为公司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轻易不会离职。但当基金经理成长到一定阶段,对平台和个人发展空间有更高的要求时,若有其他公司给出极具吸引力的股权,或者自身有了创业的想法,公司也很难再留住知名基金经理。”

  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如何留住“顶梁柱”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北京某中型公募基金总经理直言:“我们也知道开出的薪酬根本没有办法和头部公司比,也不能期望基金经理在公司干一辈子。但是,不得不预防‘台柱子’走了之后,规模下滑、人才断档的问题。所以,公司近几年更加重视平台的作用,弱化明星基金的光环,尽可能培养能够接替的基金经理。”

  重视团队稳定性

  实际上,新年伊始,公募基金人员流动潮就已爆发。Wind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截至2月15日,已有28位基金经理离任,新聘基金经理已达到77人。

  近日,长城基金发布公告,知名基金经理何以广卸任长城安心回报混合、长城中小盘成长混合、长城研究精选混合、长城品质成长混合、长城均衡优选混合、长城智能产业灵活配置混合等多只基金,旗下无在管基金。

  作为长城基金的“当家花旦”之一,何以广自2015年开始管理基金产品,在基金经理岗位上任职超过7年,从业最佳回报率达到111.93%,离职前管理规模超过60亿元,此前,还曾迈入过百亿基金经理行列。

  在北京某大型资管机构FOF基金经理看来,基金公司团队稳定性最为重要。“资管行业是以人为主导的行业,如果团队出了问题,可能会导致内部发生动荡。”他认为,很多发展比较好的公司,究其原因,都拥有出色的治理结构,“行业里的某龙头公司,团队就非常稳定,不少基金经理已经在公司任职十年以上。而稳定的团队,是由优秀的治理结构、富有凝聚力的文化以及正确的管理方式共同决定的。”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人才争夺战潮涌 公募基金招兵买马

      “最近,基金公司对投研岗的招聘需求比去年明显要高,市场宣传的岗位也有不少。”一位金融猎头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随着市场渐暖,最近公募基金人才流动随之快了起来。  近日,公募基金经理变动频繁,不少基金经理宣布离职,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传闻更是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基金公司春招、社招双管齐下,争抢ESG、REITs等热门新兴业...

    时间:02-20
  • 公募基金查询更便利

      近日,证监会同意中国结算启动公募基金账户份额信息统一查询平台暨“基金E账户”公开试运行。“基金E账户”APP已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店上架,试运行期间投资者可通过持有基金的基金管理人获取邀请码进行注册使用。  “基金E账户”APP是中国结算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开发建设的公募基金行业门户手机应用,可为投资者提供全市场公募...

    时间:02-16
  • “一拖多”遭遇业绩翻车后,多位基金经理选择“减负”

      作者:徐宇  “明明精力有限,在行情鼎盛、基民认购热情正处于顶点时,受制于公司和渠道的压力,自己却不得不发新产品。”一位百亿基金经理曾这样对第一财经抱怨道。  但这种因基金经理“明星效应”而造成的“基金产品一拖多”现象正在逐渐好转。包括信达澳亚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前海开源明星基金经理曲扬、鹏华基金“国民...

    时间:02-14
  • 主动“按下终止键” 公募基金“出清”加速

      赵若帆 杨皖玉   公募基金正在“主动出清”。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39只公募基金清盘,值得关注的是,有36只基金系“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而清盘,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清盘的基金为少数。  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近十年来公募基金“出清”速度不断加快,自2017年以来,每年均有上百只基金产品退场,其中债基在整体清盘的过程...

    时间:02-13
  • 5年超1300名基金经理离任,人才流动加速下基民如何自处?

      作者:曹璐  聚散离合终有时,又一位研究部总经理级别的基金经理离职。  2月11日,长城基金连发6条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原基金经理何以广离任,他离职前还担任长城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根据公告,何以广此前管理的产品将由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杨建华率领基金经理赵凤飞、苏俊彦、周诗博、韩林、唐然分别管理。  据...

    时间:02-13
  • 券商加速布局公募基金业务 增持股权、申请牌照动作不断

      本报记者 周尚伃  近年来,券商积极开拓公募基金业务,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拿下公募基金公司控制权等成为重要抓手。  近日,两家券商发布消息:为弥补公募基金牌照空缺,国联证券宣布拟收购中融基金100%股权;中泰证券控股万家基金已获批准,核心竞争力将得以提升。而今年1月份,另外两家头部券商资管子公司也递交了公...

    时间:02-08
  • 年内49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限购令”,基金经理为啥“有钱不赚”?

      自2月2日起,去年股基冠军黄海管理的万家精选(519185)暂停大额申购,单日限购金额为100万元。Wind数据显示,其下属分级基金万家精选A曾在2022年以35.51%的年内表现拿下主动权益类基金第四名,同时是偏股混合基金细分类型的冠军。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49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主动“限流”,宣布暂停大额申...

    时间:02-03
  • 基金经理新年“小作文”划重点 锚定2023投资方向

      随着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度报告全部披露完毕,在岁末年初的节点上,基金经理在四季报中的“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颇具前瞻意义。  部分基金经理回顾和反思了此前的投资动作;另有部分基金经理深入浅出,向投资者分享自己的投资思考。基金经理的行业展望也为新一年的基金投资锚定布局方向。  几家欢喜几家愁  ...

    时间:02-01
  • 基金经理新年“小作文”划重点 锚定2023投资方向

      随着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度报告全部披露完毕,在岁末年初的节点上,基金经理在四季报中的“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颇具前瞻意义。  部分基金经理回顾和反思了此前的投资动作;另有部分基金经理深入浅出,向投资者分享自己的投资思考。基金经理的行业展望也为新一年的基金投资锚定布局方向。  几家欢喜几家愁  ...

    时间:02-01
  • 公募基金现跷跷板效应:高风险基金吸金 低风险基金净赎回近万亿份

      证券时报记者 吴琦  基金持有人抛售了低风险基金,转而加仓高风险权益基金。这一动向,可以从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报披露的份额申赎情况中一探究竟。  总体来看,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基金总份额为23.07万亿份(不含联接基金,下同),当季整体净赎回9365.37亿份。  另据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仅指数股票型基金、积极投资股票型基金和QDI...

    时间:01-3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