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一拖多”遭遇业绩翻车后,多位基金经理选择“减负”

2023-02-14 09:14:43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徐宇

  “明明精力有限,在行情鼎盛、基民认购热情正处于顶点时,受制于公司和渠道的压力,自己却不得不发新产品。”一位百亿基金经理曾这样对第一财经抱怨道。

  但这种因基金经理“明星效应”而造成的“基金产品一拖多”现象正在逐渐好转。包括信达澳亚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前海开源明星基金经理曲扬、鹏华基金“国民基金经理”王宗合,2023年以来均开始主动减少在管基金产品数量。

  就过往业绩而言,不少“一拖多”明星基金经理在过去几年持续遭遇业绩翻车,“瘦身”后的他们会迎来反转吗?

  明星基金经理纷纷“减负”

  2月11日,鹏华基金发布公告称,王宗合于2月11日离任鹏华精选回报三年定开混合、鹏华中国50混合的基金经理。这两只基金产品将由2022年9月23日增聘的基金经理王云鹏单独管理,这也是王云鹏首度单独管理基金。

  2月4日,王宗合卸任鹏华优质回报两年定开、鹏华成长价值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Wind数据显示,王宗合一周内离任的4只基金产品累计规模超过30亿元。截至2月11日,王宗合在管基金数量减少至6只(A、C份额合并计算),最新规模为168.78亿元。

  同样“瘦身”的还有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2月3日,信达澳亚基金发布旗下基金信澳先进智造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冯明远因内部调整,卸任该产品基金经理,由齐兴方独自管理。以2022年末规模计算,此次卸任后,冯明远在管公募产品规模回落至256.68亿元。

  1月13日,信达澳亚基金发布公告称,因内部调整,冯明远自1月13日起不再担任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的基金经理。

  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成立于2020年10月30日,最早由冯明远、李淑彦共同管理。2022年8月16日,该基金增聘基金经理朱然。冯明远离任后,该基金将由李淑彦、朱然共同管理。

  前海开源明星基金经理曲扬同样也在“减负”。2月3日,前海开源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内部调整,曲扬不再担任前海开源医疗健康基金的基金经理,由此前共同管理者范洁单独担任基金经理。此次瘦身后,曲扬最新在管规模为261.62亿元,在管产品减少至8只。

  “一拖多”基金经理业绩遭遇翻车

  东高科技高级投资顾问揭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基金经理主动开始"瘦身",主要是想减少管理压力,"一拖多"的情况,会让基金经理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细化管理,导致了多只基金持仓趋于相同,而且多只基金往往涉及多种主题风格,即便基金经理的专业再全能,一个人也很难同时有足够的精力去研究这么多赛道。

  2023年开始明星基金经理普遍开始“瘦身”,与市场反响和业绩表现是有着直接关联的,不乏“一拖多”的明星基金经理2022年业绩“翻车”,基民信任度降低,反倒使得管理规模缩水。

  曲扬就是“一拖多”基金经理业绩不佳的最好案例。

  被市场称为“全能选手”,所管基金主题风格多样。2022年曲扬的在管基金产品包括了人工智能赛道主题、医疗赛道主题、沪港深主题、以及没有强限制性主题的基金等。

  业内人士分析道,即便曲扬再全能,他一人也很难同时有足够的精力去研究这么多赛道。从业绩层面来看,曲扬确实在2022年“翻了车”。通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末,曲扬管理的基金中,有9只基金(A/C份额单独计算)净值跌幅超过了30%,前海开源医疗健康净值跌幅更是高达38.39%。

  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主动权益类产品非常依赖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一拖多”容易造成基金经理精力分散顾此失彼,对基金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每位基金经理都有自己擅长的能力圈,很难对各个行业都进行全方位的覆盖和研究,这就导致旗下管理的多支基金的风格几乎相同,持仓结构相似。一旦遭遇极端行情,容易出现所有产品业绩同时下滑的情况。

  随着明星基金经理不再一味追求规模,而是坚守自己的能力圈,提升投资业绩,坚持以保障投资人利益为首要目标,“一拖多”的现象就会逐渐自然瓦解。

  姚旭升认为理论上一位基金经理专注管理1~2只产品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实际经营中明星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却普遍存在。主要原因还是行业人才资源稀缺,基金公司培养人才的速度跟不上新产品的发行速度,培养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和资源,还要有较长的时间进行经验积累。

  “瘦身”同时还“老带新”

  除了明星基金经理“瘦身”,2023年以来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明星基金经理所管基金开始增聘新人共同管理。

  1月4日,兴证全球基金发布兴全合润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增聘叶峰为基金经理,与公司副总经理兼基金管理部投资总监谢治宇共同管理该基金。这也是谢治宇独立管理9年多时间之后,该基金首次增聘基金经理。

  1月7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告,交银精选混合增聘张雪蓉为基金经理,与知名基金经理王崇共同管理该基金。公开资料显示,张雪蓉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任中金公司研究助理,2017至2020年任华泰证券研究员。2020年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曾任行业分析师。

  1月15日,由李晓星、张萍共同管理的银华心诚基金增聘王璐为基金经理。1月26日,李晓星、倪明管理的银华丰享一年持有期混合增聘杜宇为基金经理,公开资料显示,王璐、杜宇都是2015~2017期间加入银华基金,从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做起,再逐步走向基金经理职务。

  姚旭升对记者表示,“老带新”通过増聘新人和明星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不仅加快了公司内部培养人才的速度,还能为老基金经理降低规模压力,让他集中精力做好投研工作,提高投资能力。新人还能与现有基金经理能力圈形成互补,使投资风格更加多元化,更容易为投资者获取稳定的回报。

  揭冲则认为,基金经理“减负”和老带新是有关联的。市场在不断变化和发展,20多年来的市场情况表明,每年都有新的基金经理成长起来,为投资者创造出良好的收益。因此,对基金公司来说,与其让明星基金经理“一拖多”,囿于精力不够管理好多只基金,甚至出现业绩下滑,引发市场负面效应,倒不如在给明星基金经理“减负”的同时,増聘新人和明星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给新基金经理充分的机会和空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5年超1300名基金经理离任,人才流动加速下基民如何自处?

      作者:曹璐  聚散离合终有时,又一位研究部总经理级别的基金经理离职。  2月11日,长城基金连发6条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原基金经理何以广离任,他离职前还担任长城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根据公告,何以广此前管理的产品将由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杨建华率领基金经理赵凤飞、苏俊彦、周诗博、韩林、唐然分别管理。  据...

    时间:02-13
  • 年内49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限购令”,基金经理为啥“有钱不赚”?

      自2月2日起,去年股基冠军黄海管理的万家精选(519185)暂停大额申购,单日限购金额为100万元。Wind数据显示,其下属分级基金万家精选A曾在2022年以35.51%的年内表现拿下主动权益类基金第四名,同时是偏股混合基金细分类型的冠军。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49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主动“限流”,宣布暂停大额申...

    时间:02-03
  • 基金经理新年“小作文”划重点 锚定2023投资方向

      随着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度报告全部披露完毕,在岁末年初的节点上,基金经理在四季报中的“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颇具前瞻意义。  部分基金经理回顾和反思了此前的投资动作;另有部分基金经理深入浅出,向投资者分享自己的投资思考。基金经理的行业展望也为新一年的基金投资锚定布局方向。  几家欢喜几家愁  ...

    时间:02-01
  • 基金经理新年“小作文”划重点 锚定2023投资方向

      随着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度报告全部披露完毕,在岁末年初的节点上,基金经理在四季报中的“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颇具前瞻意义。  部分基金经理回顾和反思了此前的投资动作;另有部分基金经理深入浅出,向投资者分享自己的投资思考。基金经理的行业展望也为新一年的基金投资锚定布局方向。  几家欢喜几家愁  ...

    时间:02-01
  • 基金经理:白酒板块基本面有望加速改善

      全市场最大白酒基金——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日前披露2022年四季度报告。与2022年三季度获得净申购不同,四季报显示,该基金总份额从三季度末的615.91亿份下降至四季度末的593.66亿份,四季度基金净赎回超过22亿份。  招商基金表示,2022年10月份,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市场部分资金选择卖出大消费板块尤其是白酒板块。对于白...

    时间:01-19
  • 百亿基金经理最新持仓来了,调仓换股哪些方向受追捧?

      随着2022年四季报的相继披露,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的最新调仓情况也随之浮出水面,同时,他们也在季报中分享了各自对后市投资机会的分析。  截至2023年1月16日,市场上已有21只主动权益基金产品(仅计算A类,下同)披露了2022年四季报。记者梳理季报数据发现,整体而言,多数产品提高了权益资产配置,其中有14只基金产品以九成以上的高仓位...

    时间:01-17
  • 基金经理离任数量创新高

      数据显示,2022年公募基金市场共计新增688位基金经理,另有325位基金经理离任,相较于2021年离任的323位基金经理,公募基金经理的离任数量继2021年后再创新高。  近两年“跳槽”的基金经理在新东家表现如何?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发现,他们的表现参差不齐,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观察这些基金经理的时间宜放长...

    时间:01-09
  • 去年产品数量破万只 基金经理密集调研备战春季行情

      基金经理密集调研备战春季行情   【去年产品数量破万只 今年“基”情依旧】  回顾2022年,A股市场充分演绎结构性震荡行情,三大指数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其中,上证指数累计下跌15.13%,深证成指累计下跌25.85%,创业板指累计下跌29.37%。然而,即使惨淡的行情,也挡不住中国基金行业的蓬勃发展之势。2022...

    时间:01-09
  • 去年产品数量破万只 基金经理密集调研备战春季行情

      基金经理密集调研备战春季行情   【去年产品数量破万只 今年“基”情依旧】  回顾2022年,A股市场充分演绎结构性震荡行情,三大指数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其中,上证指数累计下跌15.13%,深证成指累计下跌25.85%,创业板指累计下跌29.37%。然而,即使惨淡的行情,也挡不住中国基金行业的蓬勃发展之势。2022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一度突...

    时间:01-09
  • 新年行情开启 基金经理全力备战

      张凌之 见习记者 赵若帆  步入2023年,部分知名基金经理调仓换股,积极备战新年行情。谢治宇、杜猛提前参与了苏文电能、天华超净的定增项目,朱少醒则选择减持重庆百货。  此外,知名基金经理也纷纷发表观点,展望2023年市场。在他们看来,2023年A股市场存在较大机遇,建议关注消费、新能源、半导体等板块的投资机会。  调仓换...

    时间:01-0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