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寿险下滑财险稳增 五大上市险企开门未红

2023-02-20 09:54:12

来源:北京商报

  2023年新的篇章开启,面对新的发展环境、新的转型阶段、新的业务布局,各险企的保费收入情况更受关注。2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A股五大上市险企1月合计实现保费收入5651.89亿元,同比下降1.18%,保费增速呈四降一升局面,其中,中国平安是唯一保费正增长的企业

  综合来看,随着车险业务回暖,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稳健增长;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有所分化,整体呈下滑趋势。尽管保险业目前仍然经历着转型带来的“阵痛”,但发展前景被一致看好。

  首月保费数据中,寿险公司的“开门红”情况最受关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家寿险公司1月保费收入处于负增长状态。

  具体来说,5家寿险公司1月共取得保费收入4321.54亿元,同比下降2.7%。其中,平安人寿保费收入1029.41亿元,同比增长4.43%,平安人寿也是唯一一家寿险保费收入实现正增长的。人保寿险保费收入392.47亿元,同比下降15.81%。太保寿险保费收入为526.85亿元,同比下降5.72%。

  谈及2023年首月寿险公司保费承压的原因,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一方面可能是在监管部门要求保险公司业务平稳增长、淡化“开门红”的引导下,保险公司更加重视平滑季度乃至月度保费增长;另一方面再加上1月春节假期保险公司有效工作日的减少,也导致保费增速放缓。

  资深精算师徐昱琛进一步分析,除了春节假期导致的工作周期缩短,1月上旬的疫情影响也导致代理人工作停摆,而各家公司推出的“开门红”产品仍以快返型年金为主,并没有什么新意,对消费者来说产生了“审美疲劳”。

  展望后市,随着居民储蓄意愿提升,寿险公司未来发展被一致看好。国君非银刘欣琦团队预测,从需求侧看,在疫情不确定、权益市场震荡等因素影响下,居民的风险偏好仍然维持低位,而年初恰逢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最旺盛的时点,从而带来保险储蓄类产品的配置需求。从供给侧看,由于1月疫情及假期扰动队伍展业,部分公司2月启动二次“开门红”,3月强化一季度冲刺,通过费用激励的方式激发代理人的销售潜力。

  宋占军也表示,2023年业务的恢复增长,主要来自后疫情时期经济社会生活的全面恢复,尤其是消费者收入的增长,在这一基础上,个人养老金等养老健康保障业务也将进一步助力市场发展

  相较于寿险公司持续承压,经过车险综改后财险业“提质、降本、增效”的改革成效初步显现,业绩回暖明显,在开年表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

  从具体保费收入情况来看,1月3家险企共取得保费收入1165.66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人保财险保费收入611.73亿元,同比增长1.23%;平安产险保费收入320.82亿元;太保产险保费收入233.11亿元,同比增长10.9%。

  回望2022年,不少财险公司实现了保费规模与利润的同比双升。市场预计,受益于车险业务持续回暖,非车险业务继续提升,上市险企产险业务将保持稳健增长。而头部险企有望凭借在费率、渠道方面的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展盈利空间。

  信达证券分析师王舫朝在研报中预测,综合考虑当前各地消费刺激政策下乘用车销量有望逐步复苏以及非车险相关政策支持等因素,认为2023年车险和非车险均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招商非银郑积沙预测,从2023年全年来看,在各项稳增长政策加快落地,以及支持新能源汽车等消费和推进乡村振兴等措施的政策出台下,车险和非车险业务均有望实现较好增长。同时2023年财险行业仍将延续严监管,财险行业的竞争格局预计将趋于稳定,在社会活动恢复下,头部公司凭借定价优势和规模优势有望继续领先同业,看好2023年财险行业的稳健发展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国乒德班世乒赛选拔赛:开赛首轮樊振东王曼昱等迎“开门红”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电 (郝凌宇)中国乒乓球队德班世乒赛选拔赛首站比赛18日在北京举行。首日比赛中,樊振东、王曼昱、马龙、林高远、梁靖崑、王楚钦、陈幸同等国乒主力均在单打项目中拿下首场胜利,王艺迪单打爆冷告负。  国乒的世乒赛选拔赛素有“地表最强赛事”的美誉,自2006年开始已走过17个年头。按照中国乒协计划,本次德...

    时间:02-18
  • 厦门冲刺兔年经济“开门红” 新能源新产业发展动力强劲

      中新网厦门2月18日电 (叶秋云)“随着国际长途航线逐步恢复,旅游业复苏,并得益于当地的政策支持,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大修发动机进厂数量预计比2022年同期增长40%。”近日,在厦门太古发动机服务有限公司全球航空维修基地内,该公司董事总经理Simon Smith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  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厦门市眼下正聚力...

    时间:02-18
  • 民航业开门红

      2023年开年,民航市场呈现出快速复苏态势。2月16日,在民航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月民航旅客运输规模快速回升,完成旅客运输量3977.5万人次,同比增长34.8%。同时,随着“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实施,以及民航局取消“五个一”和“一国一策”国际客运航班调控措施,国际航班运力也在持续复苏,目前中国已经恢复与近60...

    时间:02-17
  • 搭售保险,保险律师都“中招”!涉及中国人保财险、广东佳安保险......

      在你毫不知情时,已经“被”买了一、两份保险,这保险可能还没啥用。更甚者,“被”买了含有死亡责任的、必须经过本人知晓和同意的意外伤害险。  近日,哈尔滨一位从事保险专业的律师李先生就向《中国消费者报》曝出“被”投保的亲身经历。  广东徐闻港售船票捆绑保险  保险专业律师被“套路”  据李先生介绍,2022年12月...

    时间:02-17
  • 20亿人次大迁徙的春运“开门红”:航班量尚未“满血”,航司久违赚钱

      作者:陈姗姗  2023年春运1月7日拉开帷幕,2月15日结束。由于回乡过年、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等出行需求的集中释放,40天的春运民航运输量也从低位快速恢复攀升,市场回暖和客流量涨幅明显。  作为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的第一个春运,官方曾预计客流总量将达到20.95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春运的七成左右。  而2月16日交通运输部发...

    时间:02-17
  • 聚焦“开门稳”“开门红” 厦门掀发展热潮

      中新网厦门2月16日电 (杨伏山 叶秋云)集中开工项目92个,总投资达127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6亿元……厦门2023年“开门红”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掀起新一轮的生产热潮。  15日至17日,由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23年“央媒话厦门”一季度采访活动举行,来自中央、境外和省市主要新闻媒体记者齐聚厦门,深入一线实地采访,用纸、笔和...

    时间:02-16
  • 信贷“开门红”背后,资金端给了哪些暗示

      作者:亓宁  1月信贷迎来“开门红”,资金端早已给出信号。  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93万亿元,创出单月历史信贷增量新高,但同期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下称“银票”)同比少增1770亿元。在此之前,一直被视为信贷“风向标”的银票转贴现利率大幅上行,期限利差出现明显倒挂。可以看出,虽然票据新规压缩...

    时间:02-14
  • 大陆各地台企力拼“开门红”

      台资企业钰邦电子(湖北)有限公司员工正在查看数据。   湖北省台办供图  癸卯开新,大地春暖。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大陆各地台企生产线“火力”全开,抓生产、赶进度,优化布局抢抓机遇,全力冲刺新年“开门红”。各地台办也积极推进落实各项惠台政策,持续优化涉台营商环境,助力台商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高质量发展。...

    时间:02-14
  • 新疆对外贸易开门红

      今年1月,阿拉山口通行中欧(中亚)班列497列,口岸过货运量达111.4万吨,同比增长12.8%;霍尔果斯通行中欧(中亚)班列594列,过货量81.8万吨,同比增长26.8%。在新疆这两大口岸腹地的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近日则开出了在此始发的第6500列中欧班列。今年,新疆外贸延续去年以来的高速发展态势,各地迎来外贸开门红。  作为中欧班列重要通道...

    时间:02-13
  • 中国信贷数据“开门红”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元

      中新社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央行10日发布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多增9227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585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1月新增信贷...

    时间:02-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