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深挖新市民富矿 寻找消费金融“蓝海”

2023-02-10 05:44:00

来源:经济日报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今年以来,旅游、餐饮等行业的消费需求正在重新焕发往日活力。其中,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我国多层次信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客户以银行难以覆盖的年轻人、个体工商户、“00后”等群体为主。

  如何为激发更广泛人群消费活力提供好金融服务,消费金融机构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发展过程中大有可为。

  深挖新市民富矿

  去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其后,消费金融公司主动发力,积极聚焦新市民较为集中的城市、城镇、创新创业基地、产业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为新市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针对新市民群体推出纯信用无需担保的家庭消费贷、旅游贷、购物分期等产品,满足居民短期信贷消费需求。

  专家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分散、小额、线上等灵活的业务特点能够降低居民的贷款服务成本,提升全社会消费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据悉,中原消费金融在服务新市民方面,积极畅通金融服务渠道,聚焦用户普遍反映的资金难点和痛点,以普惠提额降息为切入点,分类做好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对4万余名用户进行了提额降息优惠。“2023年,随着出行、住宿餐饮、文旅等消费场景恢复,消费金融正迎来重要窗口期和机遇期。”中原消费金融董事长马景鹏表示,下一步,还会根据客观情况逐步覆盖更多新市民用户,继续打造更加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加强对旅游、教育、文化等重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

  今年春节期间,除了中原消费金融大力促消费外,还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多重举措,切实服务新市民金融需求、激发消费潜力。例如,海尔消费金融新增新市民用户6.2万人,累计为新市民用户授信1.4亿元,并为新老用户提供免息券、利息折扣券,以实际行动减轻新市民消费负担。中邮消费金融推出迎新邮惠日“免息神券限量抢”、元宵节“限时领取首期6折券”多重福利,横跨春节及元宵节。招联金融上线主题活动,用户有机会获得还款抵扣券、借款优惠券、话费满减券等礼品。

  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已出现较为明显的消费复苏迹象,居民潜在消费信贷需求也随着消费复苏而增加。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认为,消费金融机构应及时做好消费贷的配套支持以有效助力消费回暖和经济复苏。从潜力挖掘的角度看,新市民群体的消费弹性更大,面临的资金约束也更强,可挖潜的空间较大。金融机构可着重强化对新市民的服务创新,围绕新市民扎根城市过程中衍生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保险保障、信贷融资等需求,辅以针对性的金融支持,既有助于新市民更好地融入城市,也能有效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复苏和升级。

  消费金融机构参与促消费,对扩大内需、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具有积极意义。业内人士表示,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消费分期、取现消费等方式提供促消费金融服务,在缓解消费者资金困难的同时,还为消费者带来良好的消费体验。消费金融公司应通过场景与服务的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普惠的消费金融服务。

  此外,鼓励居民敢消费、愿消费,一方面要营造优质消费环境,另一方面要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振社会经济发展信心。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居民消费信心受居民就业、收入改善前景和储蓄影响,推动居民消费信心修复,需要降低不确定性,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居民就业和收入改善。从趋势看,此前疫情对不同行业造成较大冲击,但整体上,随着疫情对生产生活干扰减少,服务业景气度强劲反弹,国内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就业和收入前景改善,居民预防性储蓄下降,储蓄逐步回归常态,加之消费金融支持,有望带动居民消费能力、意愿逐步改善。

  数字化提升效率

  近期,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不少银行消费贷利率最低已降至4%以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银行业通过低利率提供消费贷的方式,降低消费者的成本,从而有助于消费者更好地利用金融手段平滑不同时期的收入对消费能力的影响,更好满足其合理消费需求。

  应当看到,金融机构为提振居民消费,持续减费让利实体经济的同时,银行息差恐将受到影响。从长期看,金融机构必须增强内生动力,降本增效,这样才能做到支出抵补,降低金融风险。专家建议,金融机构要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压降业务成本,提升经营效率。周茂华表示,银行要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通过线上和线下场景服务相结合,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提升消费者体验。同时,有助于降低网点、业务操作等方面经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银行通过数字化技术为客户画像,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提升风控效率等。

  去年,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加快完善消费金融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消费金融向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各消费金融机构纷纷加强了新科技的应用,加快消费金融向数字化转型,对于扩内需、促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马上消费金融董事长赵国庆表示,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消费金融对于培育新型消费的促进作用。首先,要通过融合跨领域数据,有针对性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拓宽服务半径。其次,要借助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更快获取信息,并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可信度,增强供应链多主体的生态协作。再次,要不断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网络,鼓励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新模式,促进传统销售和服务转型,助力消费升级。

  消费金融的初衷是向消费者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还要防止贷款资金脱实向虚,违规流入非消费领域。周茂华表示,需要防范消费金融资金被违规挪用的潜在风险,确保消费信贷产品回归产品初衷。为此,需要强化监管职能与金融机构职责,在不影响消费者体验和合法权益保障情况下,加强消费信贷贷前、贷中、贷后的管理。

王宝会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江西推出“赣菜贷”金融产品 助力餐饮企业纾困解难

      中新网南昌2月9日电 (记者 吴鹏泉)为助力餐饮企业纾困解难,加快推动餐饮消费全面复苏,江西省商务厅、中国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江西国控集团联合推出了“赣菜贷”金融产品。  在9日江西省商务厅举行的“赣菜贷”产品新闻发布会上,江西省商务厅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处处长赵群介绍说,疫情三年以来,赣菜企业面临巨大困难,经营...

    时间:02-09
  • 李克强考察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 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宏观经济稳定作用 持续提升金融服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1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考察,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宏观经济稳定作用,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中央外汇业务中心,李...

    时间:01-31
  • 聚焦重点领域 助力经济复苏 多地推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措施

      新春伊始,上海、江苏、辽宁、浙江、安徽等地接连发布重磅文件,制定一系列措施支持经济发展。此外,不少地方召开“新春第一会”,部署新一年经济工作。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各地的政策措施中,不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相关举措,加强信贷投放、聚焦重点领域、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等成为高频词。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一些地...

    时间:01-31
  • 强化市场之手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稳定并非一家之事,而是需要市场主导、监管规制、社会监督,多方协同配合。夯实金融稳定基础,关键在于确保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则开展经营管理。公正、公平及有效竞争是落实市场化原则的重要因素。  为了健全我国金融法治体系、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能力,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再次向社会征求意见,对金...

    时间:01-18
  • 甘肃加速电力外送通道落地:绿色金融支持生态环境向好

      中新网兰州1月17日电 (王牧雨)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简称:人行兰州中支)党委委员、副行长李文瑞17日表示,2022年,甘肃实现绿色项目信贷签约585亿元,是该省新能源产业及绿色项目信贷金额最高的一次集中性签约。  17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2年甘肃省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李文瑞介绍说,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

    时间:01-17
  • 我国GDP突破120万亿元 专家:金融支持稳住大盘

      中新网1月17日电 题:我国GDP突破120万亿元 专家:金融支持稳住大盘  中新财经记者赵建华  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达到1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说,金融对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的流动性、社融和贷款等数据都证明了这一点。 ...

    时间:01-17
  • 央行: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

      中新网1月13日电 13日,国新办就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举行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会上表示,当前,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和经济循环恢复,微观主体的信心将逐渐恢复,活力逐渐释放,我们将继续采取措施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一是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成本,降低微观主体的债务负担,增加居民消费和...

    时间:01-13
  • 如何重燃“烟火气”、促进消费升级备受关注 上海政府着手创新探索

      中新网上海1月13日电 (记者 陈静)恢复城市经济活力、促进消费升级、助力民生解困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记者13日获悉,正在此间举行的上海“两会”上,恢复上海烟火气,规范并积极发展地摊经济;提升商圈活力,培育商圈“生态”思维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议题。在连日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上海的政府部门正努力推动“露台经济...

    时间:01-13
  • “冰雪热”推动体育消费升级

      1月7日,2023年春运大幕拉开,位于西直门的北京北站的站台上,出现了许多携带雪板、雪橇等滑雪装备的旅客。从北京北站出发,沿着崭新的京张高铁一路前行,他们的目的地是延庆或崇礼等被深深印刻上冬奥痕迹的城市。这个冬天,冰雪运动的热情在无数个充满期待的出行中逐渐升温……  在庆祝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

    时间:01-11
  • 政策助力汽车消费加速回暖 2023年金融支持力度有望加码

    本报记者 包兴安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以满足新市民需求为重点,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  记者注意到,为满足春节前后消费者的购车需求,近日,车企纷纷推出年货购车节活动,其中举措就包括派发金融礼包等。除此之外,也有地方联合车企打造汽车年...

    时间:01-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