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国际人士:中国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

2023-02-08 07:47:00

来源:人民日报

  多个国际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国际社会看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2022年,世纪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这份成绩单充分表明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近期,不少国际投资机构预计,随着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中国经济将持续快速提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深化改革开放的红利持续释放,同时也将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出更大贡献。

  “交出这样的成绩单殊为不易”

  3年来,中国有效应对了全球疫情流行冲击,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等大范围传播。事实证明,中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表示,过去3年的抗疫努力让中国赢得了3个宝贵的“窗口期”:新冠病毒变异株毒性持续下降的窗口期,药物研发、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的窗口期,以及全民广泛接种疫苗的窗口期。“中国有效应对全球疫情冲击,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复杂局面下,中国经济能够交出这样的成绩单殊为不易。”汤之敏说。

  席勒研究所研究员雨果·洛佩兹·奥乔亚表示,过去3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4.5%,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这充分表明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中国经济‘稳住了’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对中国政府的信任。”让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大学国际金融副教授夏华声印象深刻的是,疫情防控期间,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稳经济的举措,例如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力度等。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两次降准,为实体经济提供超1万亿元人民币的长期流动性。

  日本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表示,疫情发生之初,中国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率先复工复产,成为当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3年来,中国世界经济的稳定作出了很大贡献。丸川知雄还提到,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提出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他对此非常赞赏。

  巴西卢拉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家马尔西奥·波赫曼表示:“过去3年,中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考验,展现出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他引述最新报告数据表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近40%,同时正在持续扩大消费和投资规模。此外,中国为生态文明建设付出长期努力,这使得中国在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和风能设备制造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

  上汽通用汽车投资的武汉奥特能超级工厂竣工投产;施耐德电气关键电源创新实验室在上海正式启动运营;博世集团宣布在苏州投资约10亿欧元打造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在跨国企业持续增资或全新布局中国市场的背后,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持久信心。

  “中国积极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减轻了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如今依据科学信息与研判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巴西经济学家罗尼·林斯表示,中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制造业规模占全球30%,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枢纽,这是中国经济大盘稳定的“压舱石”。

  “今年,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普遍持积极态度。”西班牙IE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菲利克斯·巴尔迪维索认为,通过有效的资源调配,尤其是内需扩大、基建支出增加等因素,将为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打牢基础。

  今年春节假期,中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2.2%……一组组数据折射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

  “今年是中国经济再出发的一年,中国经济增长态势会更加稳健。”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宏观策略主管刘立男表示,中共二十大报告里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未来,中国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将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面对疫情形势和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这一点从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升高中能充分感受到。”法国《新团结报》主编克里斯蒂娜·比埃表示,中国始终强调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基本盘保持稳固对外国企业意味着更多机遇,必将为世界贸易和经济复苏持续赋能。

  “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继续前行”

  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摩根士丹利、高盛、汇丰、摩根大通等多个国际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认为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等因素将改善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

  “中国经济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随着优化防疫政策,中国经济活动恢复比预想得还快。中国经济韧性强,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信心和力量。”世界银行前经济学家姆旺吉·瓦吉拉表示。

  去年以来,中国发布了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出台了促进制造业引资、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等一系列专项政策,林斯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中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深化改革,将推动中国经济这艘大船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继续前行,为世界经济提供巨大机遇。”

  “在世界经济承压、全球贸易动能减弱的背景下,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外贸展现较强韧性,这与中国制定的发展规划和明确目标密不可分。”奥乔亚表示,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中国经济增长对于当今世界各领域发展都至关重要。“中国鼓励开展科技创新,支持吸引和利用外资。相信中国将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经济健康增长有助于对冲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汤之敏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活力将进一步释放,继续成为世界经济迈向复苏的“稳定器”和增长的“发动机”。

  (本报北京、曼谷、墨西哥城、里约热内卢、东京、马德里、巴黎、华盛顿2月7日电 记者俞懿春、刘慧、谢佳宁、毕梦瀛、岳林炜、颜欢、刘玲玲、李志伟)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亚洲最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关键设备全部进场

      中新网西安2月6日电 (记者 张一辰)记者6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亚洲最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关键工艺设备——2台100立方液氧主容器,在该院165所铜川试验区顺利安装落位。自此,试车台关键设备全部进场,正式拉开考台试车序幕。  据悉,此次吊装的2台100立方液氧主容器是试车台最关键且核...

    时间:02-06
  • 新闻观察:中国经济凸显全球稳定器作用

      央视网消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增速领先。过去三年里,中国经济年均增长4.5%,增速远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速1.8%。近期,多家国际机构调高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国际社会期待中国经济产生强劲发展动能,对世界和区域经济增长发挥稳定器作用。  进入2023年,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部分...

    时间:02-06
  • 中原食品实验室科学家大会:打造食品创新“发动机”

      中新网漯河2月2日电 (杨大勇)2月1日,中原食品实验室科学家大会暨漯河市创新发展大会在河南漯河举办,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省内外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等参会。  本次大会旨在分析国内外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梳理河南省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凝练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明确实验室研究方向与中长...

    时间:02-02
  • 巨型充电宝 电网稳定器

      消纳绿电、调节负荷,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   巨型充电宝 电网稳定器(经济聚焦·一线看储能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抽水蓄能和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重...

    时间:01-31
  • 兔年“外资入华”窗口期再开启,券商、基金集中落地

      作者:周艾琳  2023年的中国春节即将来临,多家国际金融巨头期待多年的牌照也赶在年前集中落地。2018年、2019年是中国金融开放的高峰期,众多外资涌入内地设立实体,随后的疫情推迟了外资布局的步伐。兔年会否再成另一个关键窗口期?此外,闯关中国市场并非易事,除了需要长期投资的耐心、资金、本地经验和渠道,还需要国际机构能够嫁...

    时间:01-20
  • 中国男篮世预赛第六窗口期集训名单公布 曾凡博入选

      中新网1月19日电 19日,中国篮球之队公布了中国男篮备战世预赛第六窗口期的集训名单。姚明担任领队,18名运动员入选。图片来源:中国篮球之队微博  这18名运动员包括吴前、程帅澎、赵继伟、郭艾伦、张镇麟、赵睿、胡明轩、曾凡博、王哲林、周鹏、朱旭航、胡金秋、朱俊龙、祝铭震、焦泊乔、崔永熙、崔晓龙、周琦。  据悉,为...

    时间:01-19
  • 中国GDP增长3%:专家指金融稳定大盘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0%。数据公布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说,金融对稳定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的流动性、社会融资和贷款等数据都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的两次降准...

    时间:01-17
  • 我国GDP突破120万亿元 专家:金融支持稳住大盘

      中新网1月17日电 题:我国GDP突破120万亿元 专家:金融支持稳住大盘  中新财经记者赵建华  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达到1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说,金融对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的流动性、社融和贷款等数据都证明了这一点。 ...

    时间:01-17
  •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抓住窗口期,科学推广“碳捕手”技术

    原标题:抓住窗口期,科学推广“碳捕手”技术高翔 受访者供图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仍是当前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也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而CCUS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减排技术,因此它不可或缺。降碳减污,不止要靠种树,更要靠技术。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或其他碳排放源中捕集分离,...

    时间:01-13
  • 新一年首个偿债高峰来临 房企如何抓住融资“窗口期”?

      2023年年初,各大机构相继披露2022年12月份以及全年的房企融资数据。总体来看,在融资环境日渐宽松的背景下,2022年12月份房企融资出现“翘尾”行情,但纵观全年数据,仍呈现不小幅度的下滑。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房地产行业共实现非银类融资8457.4亿元,同比下降50.7%。  2023年,仍是房企的偿债之年,特别是一季度,迎...

    时间:01-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