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塔里木油田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4000亿立方米

2023-02-05 17:36: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乌鲁木齐2月5日电 (陶拴科 苑冬 谭明明)记者5日从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获悉,截至2月3日,中国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塔里木油田天然气累计产量突破4000亿立方米,达到4010亿立方米,为下游15个省区市和新疆南疆地区民生用气提供保障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从1999年开始向塔里木南部城市库尔勒市供气以来,塔里木油田不断加快拓展“气化南疆”进程。2013年8月,中国石油援疆一号工程——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建成投产,塔里木油田持续推进天然气管网联络线建设,促进西气东输管网和南疆利民管网之间实现互通互联、互输互补,有力提升环塔里木盆地的供配气调控能力。

  近年来,塔里木油田不断向超深复杂领域挺进,挑战超深、超高温、超高压等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全力提升天然气生产能力。天然气产量屡创新高,有力保障了西气东输安全平稳供气,带动南疆利民管网这条现代能源“丝绸之路”沿线的42个县市、20个农牧团场快速发展,其年用气量超过53亿立方米。

  经测算,塔里木油田生产的4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折合替代标煤5.29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9亿吨,为优化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重要贡献。(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乌鲁木齐市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一港五中心”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召开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3日电 (喇小飞)3日,乌鲁木齐市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一港五中心”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杨发森从目标定位、支持政策、运行机制、平台载体、项目储备、营商环境等方面,描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一港五中心”高质量发展的...

    时间:02-03
  • 塔里木油田今年1月油气双增实现“开门红”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3日电 (陶拴科 庞浩)3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获悉,塔里木油田推动首月油气产量当量攀上319万吨新台阶,同比增加5万吨,创历年同期新高,实现新年首月“开门红”。  新年开始,塔里木油田,在全探区掀起“学精神、见行动、站排头、当先锋”的热潮,制定下发油气勘探开发等16大类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以旬...

    时间:02-03
  • 西气东输第一站的春节这样过

      ◎本报记者 操秀英 通讯员 徐远震  “你们刚从北京来,那边暖气热吗?”这是骆兴龙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脸上的表情才放松下来。  骆兴龙是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轮南油气储运中心党总支副书记,他工作的西气东输第一站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一些老工人记得,这里之前就是一片...

    时间:01-29
  • 塔里木油田西气东输第一站:员工24小时在岗 守护下游逾4亿民众用气

      (新春走基层)塔里木油田西气东输第一站:员工24小时在岗 守护下游逾4亿民众用气  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27日电 (王小军 陈士兵 谭明明)27日,大年初六,地处天山南麓的塔里木油田油气运销部轮南油气储运中心西气东输第一站室外温度已低至零下20摄氏度,输气工们干劲十足,迎着冬日里的寒风认真检查着站内...

    时间:01-27
  • 西气东输第一站:“万家灯火的采暖用气,都有我的一份力”

      “1,2,3,三秒钟管道流过的天然气量够5000个家庭用一天。”  “我虽然不能回家过节,但家人采暖用气,都有我的一份力。”  “这里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我的青春很璀璨。”  ……  1月23日大年初二,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石油塔里木油田轮南油气储运中心西...

    时间:01-26
  • 过年|塔里木油田三万多名员工坚守岗位 保障油气安全稳定供应

      央视网消息:春节期间,一批重大油气工程加快推进。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超深油田——富满油田正在加快建设,我国首口万米深井即将在这里开钻。春节期间,数千名石油职工坚守在工作岗位,为万米深井的开钻做准备。下面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去感受一下大漠腹地火热的建设场面。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建...

    时间:01-25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问候塔里木油田工作人员:任劳任怨 默默付出 功不可没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祝各族人民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事业进步、兔年吉祥!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石油塔里木油田是我国陆上...

    时间:01-18
  • 小麦等4种作物传入我国的时间早于丝绸之路

      基于考古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证据,对19种作物的重点解析发现   小麦等4种作物传入我国的时间早于丝绸之路   ◎本报记者 赵汉斌  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互相沟通,推动了东西方的双向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对农业方面产生的影响同样十分深远,绵延...

    时间:01-17
  • 新疆重大科技专项《环塔里木盆地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启动

      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13日电 (记者 王小军)1月13日,新疆重大科技专项《环塔里木盆地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启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  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项目主持人王国强介绍,项目在“十三五”科研和推广各项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新疆环塔里木盆地设施蔬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机械化程度低、能源...

    时间:01-13
  •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古丝绸之路文明交流对当今世界有何启示?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题:古丝绸之路文明交流对当今世界有何启示?  中新社记者 阚枫  2000多年前,横贯亚欧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商贸人文的纽带,古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有着重要启示。  如今,大国博弈、乌克兰危机、中...

    时间:01-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