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外资机构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多重积极因素 经济前景向好

2023-02-03 16:01:41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稳增长政策效应显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复苏预期不断增强。持续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大量增持中国境内股票债券等。在诸多外资金融机构眼中,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复杂挑战,中国经济是为数不多提振全球预期的积极因素,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

  多家国际金融机构上调中国经济预期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大幅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团、野村证券等大型国际金融机构也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其中,摩根士丹利从5%上调至5.7%,高盛集团从4.5%上调至5.5%。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是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经济信心最直白的表现。

  增持中国有价证券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增持中国有价证券,也成为当下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经济前景展望最直接的表达。今年1月,北向资金在沪深交易所累计净买入1412.9亿元人民币,净买入量超过了2022年全年规模。同期,明晟中国指数上涨近12%,连续三个月累计涨幅超过40%。

  多家外资机构加入看好中国市场行列

  尽管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复杂挑战,但外资金融机构普遍认为,那些对他们造成巨大压力的因素正在不断减少,这进一步刺激他们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投资。美国银行将中国股市转入“战术性增持”。摩根士丹利看好中国股市,“建议利用目前的机会逢低买入”。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22年12月,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分别为73亿美元和84亿美元。2023年1月上半月,外资净买入境内股票债券合计约126亿美元。

  累积多重积极因素 中国经济前景向好

  外资金融机构看好中国经济,不只是因为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更是因为中国经济展现出的韧性与实力、未来蕴含的潜力,以及中国持续扩大金融开放。高盛集团表示,高盛始终是中国市场的重仓投资者,未来也会继续重仓投资中国。渣打银行表示,中国在更高水平基础上持续推动金融开放,为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央视网)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三个关键词解读外资金融机构缘何看好中国经济

      强信心·开新局丨上调·增持·看好——三个关键词解读外资金融机构缘何看好中国经济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 题:上调·增持·看好——三个关键词解读外资金融机构缘何看好中国经济  新华社记者  持续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大量增持中国境内股票债券、看好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在诸多外资金融机构眼中,当前世界经济面...

    时间:02-02
  • 三个关键词解读外资金融机构缘何看好中国经济

      强信心·开新局丨上调·增持·看好——三个关键词解读外资金融机构缘何看好中国经济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 题:上调·增持·看好——三个关键词解读外资金融机构缘何看好中国经济  新华社记者  持续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大量增持中国境内股票债券、看好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在诸多外资金...

    时间:02-02
  • 沪深交易所多维度优化上市审核制度

      上市审核工作是全面实施注册制中的重要一环。2月1日,沪深交易所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配套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多维度优化发行上市审核制度。在再融资审核方面,明确优先股纳入注册制审核范围,并将主板上市公司适用的分类审核机制扩大至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同时将简易程序的申请范围扩展至主板上市公司,对不同板块的再...

    时间:02-02
  • 外资金融机构:今年中国服务业表现或优于制造业

      中新社上海2月1日电 (记者 姜煜)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2月1日发表机构观点称,中国经济复苏已走上正轨。  全球性资产管理公司ING荷兰国际集团(ING银行)和渣打银行则尤为看好中国服务业的复苏,认为今年中国服务业的表现或优于制造业。  据CIO分析,中国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比2022年12月上升3.1个百分点...

    时间:02-01
  • 节后首个交易日A股“开门红”,沪深两市全天成交超万亿

      中新网1月30日电 (中新财经 谢艺观)30日,作为春节假期后首个交易日,A股三大股指高开后,盘中有所收窄,截至收盘,沪指涨0.14%报3269.32点;深成指涨0.98%报12097.76点;创业板指涨1.08%报2613.89点。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0621亿元,北向资金全天大幅净买入186.14亿元。盘面上,汽车类、航空、元器件、软件服务等行业板块涨幅居前。(完)截...

    时间:01-30
  • 沪深两市可转债存量规模突破8400亿元 春节后估值或持续反弹

      本报记者 周尚伃  Wind数据显示,按发行日统计,今年以来已有3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发行规模合计为35.31亿元。  随着可转债市场持续扩容,曾经的“小众”品种逐渐受到投资者青睐,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以去年为例,全年共有147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发行规模合计为2189.93亿元,占A股再融资总规模的比例为20.39%,规...

    时间:01-17
  • 梁万年:中国防疫政策优化调整依据三方面因素

    今天(1月11日)下午,在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的临甲7号沙龙上,清华大学学者、中国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回答多家外媒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防疫政策优化调整不是对疫情放任不管,而是要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有效、更加突出重点,来更好地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

    时间:01-12
  • 梁万年:中国防疫政策优化调整依据三方面因素

    今天(1月11日)下午,在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的临甲7号沙龙上,清华大学学者、中国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回答多家外媒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防疫政策优化调整不是对疫情放任不管,而是要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有效、更加突出重点,来更好地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

    时间:01-12
  • 沪政协委员建议制定更具普适性的优惠政策优化个人养老金相关政策

      中新网上海1月11日电 (许婧 周孙榆)“作为中国养老制度体系内基本养老和企业年金(即第一、第二支柱)的有益补充,个人养老金已成为第三支柱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续还有2023年即将试点开展的商业养老保险,其重要性对于即将正式进入老龄社会的中国来说不言而喻。”正在参加2023年上海两会的上海市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

    时间:01-11
  • 外资金融机构:看好2023年中国经济前景

      中新社上海1月9日电 (记者 姜煜)第二十三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UBS Greater China Conference)9日在上海揭幕。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Ralph Hamers在开幕致辞时表示,2023年中国的GDP将保持健康的增长,对于那些致力于投资中国的人来说有很多机会。  除了瑞银,看好2023年中国经济前景的外资金融机构还有汇丰、渣打、先锋领航(Van...

    时间:01-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