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专家:1月PMI重返荣枯线上,经济内生性恢复信号强烈

2023-01-31 20:35:04

来源: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月31日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触底回升,大幅反弹。当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4.4%和52.9%,高于上月3.1、12.8和10.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升至扩张区间,中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三大指标均回升至2022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分析,其中,服务业大幅好转,主要同疫情冲击消退有关;制造业回升至近半年高点,五大分类指数悉数上升,其中需求端新订单指数回升7.0个百分点至50.9%,为2021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已重新进入扩张区间。原材料库存回升幅度更大且景气度更高,反映出企业补库存意愿上升。

  经济内生性恢复信号强烈

  1月制造业PMI指数时隔3个月再次跃至荣枯线之上。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为49.8%(较上月+5.2%),新订单指数为50.9%(较上月+7.0%),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9.6%(较上月+2.5%),从业人员指数为47.7%(较上月+2.9%),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7.6%(较上月+7.5%)。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表示,1月制造业PMI超预期重返荣枯线之上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1月疫情修复情况明显好于2022年12月,且春节期间疫情传播程度明显低于预期;二是在“早放贷,早受益”背景下,1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均较高,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足;三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各地有力执行政策,对制造业PMI形成支撑。

  “1月制造业PMI中多项指标出现不同程度改善,主要呈现出需求恢复快于生产、内需复苏好于外需、企业状况改善、价格保持稳定和预期快速转好等五个特点。”植信投资研究院宏观高级研究员罗奂劼认为,且服务业加速恢复表明消费需求正在大幅释放,有利于进一步带动和促进制造业生产的快速恢复。

  服务业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货币金融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此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高于上月24.0个百分点以上,重返扩张区间,表明居民生活半径重新打开,消费意愿明显增强,市场活跃度回升。

  “总体而言,显示出经济内生性恢复信号强烈,预示着2023年经济恢复过程正在展开。”罗奂劼说。

  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认为,PMI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并重回扩张区间,体现出中国经济在疫情达峰后正走出谷底,整体呈回升态势。往未来看,经济已站在内生性复苏的起点上。

  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首要问题

  郑后成表示,但是应该看到,在12月宏观经济遭遇冲击的背景下,作为环比指标,1月制造业PMI仅微幅高于荣枯线,表明当前宏观经济还面临一定压力,如出口增速承压,与之相印证的是,1月新出口订单仅为46.10,依旧位于荣枯线之下,且处于历史低位区间。

  同时,出厂价格指数为48.7%,低于上月0.3个百分点,温彬表示,这说明产品出厂价格总体水平仍在下降,且降幅有所扩大。同时,商务部统计的周度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月环比下降0.45%,降幅较上月的-0.75%略有收窄。预计1月PPI约为-0.6%左右,略高于去年12月的-0.7%,但仍处于通缩区间。

  与此同时,在非制造业中,建筑业虽然扩张速度加快,但房地产业尚未明显好转。1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40.5%,降幅较上月的-21.0%继续扩大,房地产交易量仍然偏弱。1月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同比-13.4%,去年7月以来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房企拿地意愿低迷。

  “如何稳定住房投资和住房消费,将是2023年的政策难点之一。”温彬说。

  从当天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来看,也并不完全转为乐观,2022年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64150.2亿元,下降13.4%。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在解读时表示,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工业企业效益恢复仍面临诸多挑战。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23年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时也表示,1月份采购经理指数重返扩张区间,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与2022年12月份相比发生明显积极变化。但同时也要看到,1月份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仍然较多,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国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须进一步巩固。

  郑后成认为,全球经济下行使得2023年1-5月中国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大概率继续承压,利空我国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进而对我国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形成压力;价格方面,1—5月PPI当月同比大概率在负值区间持续下探,在价格角度对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形成压力。

  “在量价双双承压的背景下,预计2023年1—5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大概率还将继续承压。”郑后成说。

  政策须加力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势头

  温彬、王静文建议,当前需要看到经济复苏中仍然存在着的一些短板,如出口仍然延续下行,房地产市场仍然偏弱,房地产市场见底信号尚待明确等。

  在此背景下,春节之后首个工作日召开的国常会也要求上下共同努力,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势头。会议特别指出,要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保稳提质。

  罗奂劼认为,2月,随着季节性因素对于生产活动影响的减弱和需求的持续回暖,叠加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制造业扩张程度有望继续加快。

  “展望2023年全年,预计经济复苏仍有可能出现反复,但不断向好的趋势将有望延续。随着疫情冲击继续消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市场信心逐渐提升,复苏基础将不断夯实,预计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5%左右,大幅高于上年的3.0%。”温彬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应加大宏观财政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并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明确的产业、科技、社会三大政策部署协调配合,形成推动经济实现强有力内生性复苏的合力。”张奥平认为,今年经济工作将以“改善预期、提振信心”为基础和关键,当下我们有理由以理性乐观的心态,走在经济周期曲线之前。(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王蕾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PMI重回扩张区间 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连续3个月运行在枯荣线之下后,三大指数重回扩张区间。1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4.4%和52.9%,高于上月3.1个、12.8个和10.3个百分点,三大指标均回升至去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市场需求不足...

    时间:02-01
  • 北京今年首批5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永丰数字科技中心、京唐城际铁路北京隧道段、2023年5G基站建设项目(打捆)……1月31日,北京举行2023年第一批5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北京商报记者从现场获悉,此次集中开工的5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486亿元。突出重“大”项目引领,其中投资超过10亿元的项目有12个、总投资超420亿元。突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其中社会投资项目2...

    时间:02-01
  • 今年以来超30城出台楼市优化政策,首套房贷款利率最低降至3.7%

      在中央层面重申“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并出台多项政策工具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后,2023年地方政府延续楼市宽松政策,继续出台优化政策,促进楼市健康发展。  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包括福建厦门、四川资阳、山东济宁、湖北宜昌、浙江温州、江西南昌红谷滩区、安徽淮北、河南济源、黑龙江哈尔滨、湖南长...

    时间:02-01
  • 整治APP广告“乱跳转”有了新标准

      我国信息通信服务持续提升  整治APP广告“乱跳转”有了新标准  本报记者 韩 鑫  “手机APP开屏广告,‘摇一摇’就‘乱跳转’”“走着路打开软件,手机不小心晃一下就自动跳转”……如今,APP“摇一摇”功能日益普遍,增强了使用的便捷性,但部分应用出现“乱跳转”现象,给用户带来了困扰。  近期,在工信部指导下,中国信通院...

    时间:02-01
  • 经济日报:房地产市场复苏力量正在积蓄

      市场复苏力量正在积蓄  稳预期、防风险、促转型将是2023年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2023年,政策的精准性协调性将继续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关键是要尊重规律,尊重实际,以更大力度精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市场信心。  新春伊始,房地产市场初露企稳端倪,回暖复苏的各方面力量正在积蓄。  房地产产业链条长...

    时间:02-01
  • 有的放矢鼓励合理住房消费

      有的放矢鼓励合理住房消费  温济聪  近期,全国多地调整房地产消费相关政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例如,辽宁省提出,鼓励二手房交易与新建商品房销售享受同等补贴支持政策;落实非住宅类商品房去库存支持政策,对购买非住宅商品房实际用于居住用途且为首套刚需的,水电气暖等收费价格参照住宅标准执行。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

    时间:02-01
  • “超额储蓄”引发讨论 人们为什么又爱存钱了

      人们为什么又爱存钱了  本报记者 陈果静  近期“超额储蓄”引发较多讨论。超额储蓄,简单来说,就是相对于往年,2022年的居民新增存款明显较多。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这与2021年全年的水平相比,多增7.94万亿元。  人们为什么又爱...

    时间:02-01
  • 力破文旅业融资痛点

      力破文旅业融资痛点  郭子源  今年春节,文化和旅游业成为拉动消费回暖的主力。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档电影票房达67.58亿元,同比增长11.89%;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  当前,要乘势而上、多措并举推动文旅行业复苏。一方面,文化和旅游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

    时间:02-01
  • 多国利率政策调整对市场影响几何

      多国利率政策调整对市场影响几何  周茂华  本周美联储等央行货币政策有望继续收紧,但各国央行政策略有分化。  海外央行超级周对我国股市和汇市情绪可能构成一定扰动,但整体影响有限。  本周,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澳洲联储等将相继公布利率政策决议,市场高度关注。作为2023年首个央行超级周,美联储、欧洲央行...

    时间:02-01
  • 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为何建在海南

      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为何建在海南  本报记者 潘世鹏  □ 地理位置方面,海南纬度低、距赤道近、运载效率高;安全性方面,因为各级火箭落区均为海洋,不经过人口稠密地区;交通方面,海南文昌发射场可以利用船舶运输大型运载火箭。  □ 地方支持也是重要原因。据了解,文昌国际航天城是海南自贸港11个重点园区之一,航天产业也是海...

    时间:02-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