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北京推出信用修复措施助企纾困 去年约5.9万户市场主体受益

2023-01-31 20:37: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 杜燕)2022年,北京市场监管部门陆续推出六项信用修复措施,助企纾困成效显著。2022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已为58811户市场主体开展了信用修复,其中通过线上途径为市场主体节约“跑腿”时间2192小时。

  今天,记者从北京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为落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各项措施,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切实帮扶市场主体渡难关、复元气,北京陆续推出六项信用修复措施:

  设置信用惩戒“缓冲期”。明确2022年9月底前完成本年度年报申报的市场主体,暂缓执行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或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等措施;对暂时不从事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引导其进行歇业备案,不因地址无法联系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北京市共13410户主体在缓冲期内及时履行义务,避免了信用受损。

  开展公示信息“自我纠错”。对因疫情影响未按时申报年报的17.4万户市场主体,免予相关行政处罚,鼓励及时补报。对公示信息抽查中发现市场主体填报一般信息有误的,开通修改通道;对重要信息中存在非主观故意的明显错误,未造成不良影响的,不认定为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等情形处理,鼓励市场主体及时开展信息修改,共1585户主体进行了自我纠错。

  拓宽信用修复渠道。开通线上线下修复双渠道,对符合条件的失信企业,依法依规实现“能修尽修”。开通线上信用修复申请、查询等功能,实现信用修复“网上办、零见面”,“足不出户”即可申请信用修复。2022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已为58811户市场主体开展了信用修复,其中通过线上途径为市场主体节约“跑腿”时间2192小时。

  简化信用修复材料。对因疫情影响暂时失联或未按规定及时申报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通过信息系统查询已纠正的,无需提交证明材料。结合疫情因素,探索开展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年报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最大程度助力市场主体履行公示义务。

  压减信用修复时限。对于已变更地址或完成年报申报手续的,在受理后3个工作日内办理移出;对于企业能够通过提供有关材料证明其在原登记住所开展经营活动的,自查实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办理移出。通过将信用修复时限从5个工作日压减至3个工作日,使市场主体得以尽快重塑信用、恢复经营。

  缩短行政处罚公示期。对仅受到警告的行政处罚信息不予公示;对受到通报批评或者较低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满3个月即不再公示;对其他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满6个月(其中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领域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满1年)且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开展信用修复。2022年以来,已为44户市场主体缩短了处罚公示期,实现了信用修复。(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PMI重回扩张区间 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连续3个月运行在枯荣线之下后,三大指数重回扩张区间。1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4.4%和52.9%,高于上月3.1个、12.8个和10.3个百分点,三大指标均回升至去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市场需求不足...

    时间:02-01
  • 北京今年首批5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永丰数字科技中心、京唐城际铁路北京隧道段、2023年5G基站建设项目(打捆)……1月31日,北京举行2023年第一批5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北京商报记者从现场获悉,此次集中开工的5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486亿元。突出重“大”项目引领,其中投资超过10亿元的项目有12个、总投资超420亿元。突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其中社会投资项目2...

    时间:02-01
  • 今年以来超30城出台楼市优化政策,首套房贷款利率最低降至3.7%

      在中央层面重申“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并出台多项政策工具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后,2023年地方政府延续楼市宽松政策,继续出台优化政策,促进楼市健康发展。  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包括福建厦门、四川资阳、山东济宁、湖北宜昌、浙江温州、江西南昌红谷滩区、安徽淮北、河南济源、黑龙江哈尔滨、湖南长...

    时间:02-01
  • 整治APP广告“乱跳转”有了新标准

      我国信息通信服务持续提升  整治APP广告“乱跳转”有了新标准  本报记者 韩 鑫  “手机APP开屏广告,‘摇一摇’就‘乱跳转’”“走着路打开软件,手机不小心晃一下就自动跳转”……如今,APP“摇一摇”功能日益普遍,增强了使用的便捷性,但部分应用出现“乱跳转”现象,给用户带来了困扰。  近期,在工信部指导下,中国信通院...

    时间:02-01
  • 经济日报:房地产市场复苏力量正在积蓄

      市场复苏力量正在积蓄  稳预期、防风险、促转型将是2023年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2023年,政策的精准性协调性将继续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关键是要尊重规律,尊重实际,以更大力度精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市场信心。  新春伊始,房地产市场初露企稳端倪,回暖复苏的各方面力量正在积蓄。  房地产产业链条长...

    时间:02-01
  • 有的放矢鼓励合理住房消费

      有的放矢鼓励合理住房消费  温济聪  近期,全国多地调整房地产消费相关政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例如,辽宁省提出,鼓励二手房交易与新建商品房销售享受同等补贴支持政策;落实非住宅类商品房去库存支持政策,对购买非住宅商品房实际用于居住用途且为首套刚需的,水电气暖等收费价格参照住宅标准执行。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

    时间:02-01
  • “超额储蓄”引发讨论 人们为什么又爱存钱了

      人们为什么又爱存钱了  本报记者 陈果静  近期“超额储蓄”引发较多讨论。超额储蓄,简单来说,就是相对于往年,2022年的居民新增存款明显较多。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这与2021年全年的水平相比,多增7.94万亿元。  人们为什么又爱...

    时间:02-01
  • 力破文旅业融资痛点

      力破文旅业融资痛点  郭子源  今年春节,文化和旅游业成为拉动消费回暖的主力。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档电影票房达67.58亿元,同比增长11.89%;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  当前,要乘势而上、多措并举推动文旅行业复苏。一方面,文化和旅游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

    时间:02-01
  • 多国利率政策调整对市场影响几何

      多国利率政策调整对市场影响几何  周茂华  本周美联储等央行货币政策有望继续收紧,但各国央行政策略有分化。  海外央行超级周对我国股市和汇市情绪可能构成一定扰动,但整体影响有限。  本周,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澳洲联储等将相继公布利率政策决议,市场高度关注。作为2023年首个央行超级周,美联储、欧洲央行...

    时间:02-01
  • 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为何建在海南

      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为何建在海南  本报记者 潘世鹏  □ 地理位置方面,海南纬度低、距赤道近、运载效率高;安全性方面,因为各级火箭落区均为海洋,不经过人口稠密地区;交通方面,海南文昌发射场可以利用船舶运输大型运载火箭。  □ 地方支持也是重要原因。据了解,文昌国际航天城是海南自贸港11个重点园区之一,航天产业也是海...

    时间:02-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