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中消协发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价格刺客”位居首位

2023-01-30 13:49: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月30日电 (记者 刘亮)中国消费者协会(简称中消协)30日发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价格刺客”消费现象位居此次舆情热点榜首。

  2023年新春伊始,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相关舆情机构,基于大数据与舆情社会影响力测算结果,梳理出“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这些舆情热点包括:

  “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菜刀不能拍蒜”争议警示企业须尊重消费者权益;电商平台“保价”服务被指“套路”消费者;“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沉浸式娱乐形式隐藏不安全因素;知网涉垄断被罚事件警示平台发展不可忽视消费者权益;网络游戏停服删档引发虚拟财产侵权争议。

  其中,“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话题社会影响力达94.2,位居热点榜单首位。中消协分析指出,2022年“雪糕刺客”“水果刺客”“文具刺客”等词出现,反映出消费者对一些价格虚高的“普通商品”的讽刺,也显示出消费者对现实生活中存在未明码标价、计量单位不统一、价签不规范等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满情绪。舆论认为,“价格刺客”就是利用不规范标价等各种手段,将一些高价商品伪装成普通商品,从而“套路”消费者买单,实质上是一种变相价格欺诈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此外,舆情热点还显示,“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分别位列榜单第二位和第三位。

  中消协称,希望通过发布舆情热点,引起社会各界对消费维权问题的关注,以促进各方更好地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活力,助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消协公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公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分别是:“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菜刀不能拍蒜”争议警示企业须尊重消费者权益...

    时间:01-30
  • 中消协披露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价格刺客”等上榜

      中新网1月30日电 (中新财经 谢艺观)30日,中消协发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分别是:“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张...

    时间:01-30
  • 中消协披露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价格刺客”等上榜

      中新网1月30日电 (中新财经 谢艺观)30日,中消协发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分别是:“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张小泉“菜刀不能拍蒜”争议...

    时间:01-30
  • 中消协公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公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分别是:“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菜刀不能拍蒜”争议警示企业...

    时间:01-30
  • 收费名目五花八门,视频平台付费套路几时休?

      新岁伊始,又到了给视频会员续年费的时候。“买了几个平台的会员,一年得花费近千元。”这不是在夸张,而是当下很多人花费的真实写照。为了追剧、看综艺或动漫,消费者往往需要在多个平台充值会员。考虑到各个视频平台的优势内容不尽相同,人们对不同平台分开收费在情理之中,但如今就算在同一平台内,收费名...

    时间:01-28
  • 收费名目五花八门,视频平台付费套路几时休?

      新岁伊始,又到了给视频会员续年费的时候。“买了几个平台的会员,一年得花费近千元。”这不是在夸张,而是当下很多人花费的真实写照。为了追剧、看综艺或动漫,消费者往往需要在多个平台充值会员。考虑到各个视频平台的优势内容不尽相同,人们对不同平台分开收费在情理之中,但如今就算在同一平台内,收费名目也开始变得五花八门。 ...

    时间:01-28
  • 新华调查:过年期间当心这些诈骗新套路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 题:过年期间当心这些诈骗新套路  新华社记者鲁畅、吴文诩、马晓冬  日前,国家反诈中心、工信部反诈中心发出提醒,春节期间是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诈骗违法犯罪行为高发期。当前,有哪些诈骗新套路应当特别警惕?大家如何加强防范?新华社记者采访多位专业人士,请他们为大家的钱袋子...

    时间:01-20
  • 套路多多,购房纠纷如何“有效维权”?

      人民网记者孙红丽  近期,中央层面多部门发文定调房地产市场,并作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一系列部署,进一步提振了房地产市场信心。  买房置业是老百姓重要的消费需求之一。让人民群众放心购房,住上更好的房子,诚信守法、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不可或缺。然而实践中,消费者在买房过程中...

    时间:01-18
  • 涉疫谣言套路多,捕风捉影惹恐慌——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2年12月辟谣榜综述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根据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对2022年12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编造官方信息、虚构涉疫事件、炮制防治新冠病毒感染“伪科普”等方面,以假借权威、移花接木、捕风捉影等套路蛊惑人心、制造恐慌,严重扰乱社会正常秩序。  假冒权威造谣生事。...

    时间:01-16
  • 这样的便宜真能捡着吗?记者调查低价代订酒店的常见套路

      “受疫情影响,这两年一直没出京,今年春节打算出去撒撒欢儿。”在找酒店的过程中,市民张女士被网络平台上的一些低价代订商家吸引,有些心动,但也有点担心,“看着确实能便宜一些,但不知道靠不靠谱儿。”  记者注意到,在闲鱼、小红书、淘宝等网络平台上,“鱼龙混杂”的代订商家提供的四星、五星豪华酒店预...

    时间:01-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