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推广清洁供暖贵在因地制宜

2023-01-30 05:57:58

来源:经济日报

  推广清洁供暖贵在因地制宜

  吴 浩

  清洁供暖绝不是搞“一刀切”去煤化,而应宜煤则煤、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热则热。推进清洁供暖,要不断探索热源格局的优化革新,也要提升输热供暖效率,同时还要鼓励供暖节能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创新,因地制宜加快清洁供暖新产品推广应用。

  冬季供暖关系百姓冷暖,也关系蓝天白云。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清洁供暖是趋势。但部分地区在推进清洁供暖过程中存在“一刀切”行为,也让部分地区老百姓温暖过冬出现一些问题。从我国能源结构和各地发展实际来看,推进清洁供暖贵在因地制宜,需遵循先立后破原则。

  推进清洁供暖,是否要“去煤化”?一开始,部分地区认为清洁供暖是“去煤化”,因而出现“一刀切”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现象。尽管后来得以纠偏,但到今天仍有影响。2022年底,部分地方出现天然气限购、停气现象,“煤改气”后无气可用,影响了百姓日常做饭、取暖。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清洁供暖到底该如何推进?

  清洁供暖绝不是搞“一刀切”去煤化,而应宜煤则煤、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热则热,关键就是要突出因地制宜。比如,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秸秆资源丰富,当地兴建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解决居民集中供暖问题。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利用风光能、地热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应用于供暖,丰富清洁供暖“菜单”,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目前规模仍然较小。清洁能源应用于供暖,需要改变传统供暖格局,涉及传统供暖管网的交接、改造、升级,推进过程缓慢,传统供暖企业在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方面动力明显不足。

  推进清洁供暖,还面临成本过高、长期投入等问题。比如,核能供暖成为近年来冬季供暖的亮点,但动辄几十亿元的投资,让大多数地方政府望而却步。风光能、生物质等清洁能源供暖项目多数依赖政府补贴才能正常运行,都或多或少面临可持续运行问题。无论是“煤改电”“煤改气”,供暖成本都高于传统取暖方式,老百姓不得不承担相对较高的费用。此外,由于清洁能源尚存在不稳定性,而地方政府追求冬季供暖保供安全稳定,也让多数地区在选择清洁供暖替代时有所顾忌。

  实际上,推进清洁供暖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融入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整体进程中。针对煤炭作为供暖主力热源格局短期难以改变的现状,可加大对传统火力发电厂技改投入,既可发电又可供暖,实现煤炭高效利用和超低排放。针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上涨、供热价格与成本倒挂的问题,在加强煤炭、天然气稳价保供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厘清供热的公益属性和商品属性,不断探索供热价格改革,制定分品种的热源价格和供热价格制度,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供热补贴力度。

  清洁供暖也不仅局限于热源的单方面革新,而是整个供暖体系全面清洁高效升级。我国建筑物保温水平较低,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房屋普遍缺少节能保温措施,导致热量损耗较大。在供暖用户端,提高房屋保温效果将有效降低能源消耗,也是推进清洁供暖的重要方面。此外,要不断完善供暖基础设施。比如,推进老旧管网改造升级解决“跑冒滴漏”提升输热效率、新建供暖管网让更多家庭享受集中供暖、推进智慧供暖建设实现精准供暖等举措,都将有利于提升清洁供暖的水平和效用。

  同时,各地还要不断鼓励供暖节能等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创新,因地制宜加快清洁供暖新产品推广应用,以新市场空间和业务收益补贴清洁供暖项目,推动清洁供暖“改得起”更“用得起”。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费,减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冬季屋内的“温暖如春”。(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全国能源量足价稳有保障 清洁能源支撑作用明显

      全国能源量足价稳有保障(锐财经)  去年以来,国际能源供需形势严峻复杂,能源供应持续紧张、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国内能源保供难度和压力明显增加。在此形势下,中国能源供应是否有保障?能源价格能否保持稳定?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有关情况。  能源供需总体平稳有序  “总的看,全国能源供应有保障,价格平稳。”...

    时间:01-17
  • 全国能源量足价稳有保障 清洁能源支撑作用明显

      全国能源量足价稳有保障(锐财经)  去年以来,国际能源供需形势严峻复杂,能源供应持续紧张、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国内能源保供难度和压力明显增加。在此形势下,中国能源供应是否有保障?能源价格能否保持稳定?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有关情况。  能源供需总体平稳有序  “总的看,全国能...

    时间:01-17
  • 世界首条清洁能源输电通道累计外送“绿电”300亿千瓦时

      中新社西宁1月16日电 (记者 李江宁)16日,记者从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截至9日,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输电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以下简称“青豫特高压工程”)已累计向中国的华中地区输送“绿电”30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原煤13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20万吨。...

    时间:01-16
  • 浙江人大代表谈清洁能源建设 走高质量发展硬“核”路

      中新网嘉兴1月14日电(胡丰盛 张雨滴)眼下,如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是一道重要课题。2022年,浙江开工建设16个清洁火电、核电、风电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打造沿海核电基地。  锚定上述目标,浙江如何进一步打开绿色发展新空...

    时间:01-14
  • 农工党青海省委:以清洁能源优势助推“东数西算”青海算力中心落地

      中新网西宁1月14日电 (记者 张添福)至2022年底,青海省新能源装机占比超63%,青海电网已是中国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省级电网。  面对清洁能源优势,如何推动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破解清洁能源就地消纳等短板?  14日,政协第十三届青海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西宁开幕。农工党青海省委提交的提案表示,应规划建设“东数西算”青...

    时间:01-14
  • 新疆兵团:清洁能源让居民过上“绿色暖冬”

      (新春走基层)新疆兵团:清洁能源让居民过上“绿色暖冬”  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12日电 (戚亚平 李华北 樊守成)1月11日,走进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的五家渠首热鸿泰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集中控制室,工作人员正在操作自动化设备,确保30兆瓦生物质气化炭热电多联产清洁供热示范项目整套设备稳步运行。  该项目是...

    时间:01-12
  • 柴达木盆地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释放“链式”效应

      中新网西宁1月11日电 (李隽)11日,记者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获悉,2022年以来,该州聚焦规划引领、错位发展、一体推进和多能互补,持续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稳中求进,清洁能源生产和清洁能源消纳呈现“双轮驱动”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链释放“链式”效应。  截至目前,该州新能源产业装机总规模达到1207万千瓦,在建大基地项目...

    时间:01-11
  • 再添一城除夕夜不禁烟花,多部门近年引导各地避免禁放一刀切

      澎湃新闻记者 吕新文  据辽宁盘锦市政府网站1月8日消息,盘锦市政府当天作出《关于2023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管理的通告》称,2023年春节期间全市域范围内实行烟花爆竹限时燃放。  盘锦市规定,1月14日(腊月二十三)、1月21日(除夕)至26日(正月初五)、2月5日、6日(正月十五、十六),每日7时至23时(...

    时间:01-10
  • 再添一城除夕夜不禁烟花,多部门近年引导各地避免禁放一刀切

      澎湃新闻记者 吕新文  据辽宁盘锦市政府网站1月8日消息,盘锦市政府当天作出《关于2023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管理的通告》称,2023年春节期间全市域范围内实行烟花爆竹限时燃放。  盘锦市规定,1月14日(腊月二十三)、1月21日(除夕)至26日(正月初五)、2月5日、6日(正月十五、十六),每日7时至23时(除夕夜不限时),可以燃放烟...

    时间:01-10
  • 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建成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12月20日),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台百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这标志着世...

    时间:12-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