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全国能源量足价稳有保障 清洁能源支撑作用明显

2023-01-17 05:05:3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全国能源量足价稳有保障(锐财经)

  去年以来,国际能源供需形势严峻复杂,能源供应持续紧张、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国内能源保供难度和压力明显增加。在此形势下,中国能源供应是否有保障?能源价格能否保持稳定?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有关情况。

  能源供需总体平稳有序

  “总的看,全国能源供应有保障,价格平稳。”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入冬以来的历次寒潮天气均得到了较好应对,全国能源供需总体平稳有序。

  从生产端看,能源增产增供取得明显成效。中国积极推动煤炭稳产保供,供暖季煤炭日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同时,充分挖掘油气增产潜力,2022年天然气增产超过100亿立方米。持续提升电力供给能力,去年各类发电装机增加2亿千瓦以上。

  从储备情况看,能源储备和顶峰保供能力显著增强。天然气方面,全国储气能力超过320亿立方米,入冬前实现应储尽储,目前剩余可动用储气量200亿立方米。煤炭方面,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5000万吨,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1.75亿吨的高位,可用天数达到22天。

  “我国能源安全稳定可靠供应是有保障的。”连维良说,这主要体现在能源增产增供有空间、外购资源有长协、重要品种有储备、稳定价格有政策、应急保供有机制。国家统筹做好煤炭、天然气、电力、成品油等各种能源品种的互济互保,能源顶峰保供能力稳步提升。需求侧负荷管理预案进一步完善,坚决做到非极端情形不限电、不限气,极端情况下限电不拉闸、限气不关阀,牢牢守好民生用能底线。

  清洁能源支撑作用明显

  能源保供版图中,不仅煤炭、油气等传统能源“底气足”,光伏、风电、核能等清洁能源的作用也愈发凸显。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介绍,2022年,中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在1.2亿千瓦以上,累计装机将超过7亿千瓦,带动了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12亿千瓦,风电光伏产业已经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随着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在能源保供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章建华说,根据电网公司调度数据,2022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风电光伏发电平均出力约占平均用电负荷的15%左右,最高可达40%。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江苏、山东、浙江等光伏发电装机大省午间用电高峰期间,光伏平均出力系数达到0.5,有力支撑了能源安全供应。

  核能也正成为冬季保暖的重要资源。2019年,山东海阳核电厂建成投运核能供暖一期工程,成为中国首个核能供暖项目;2021年建成海阳核能供暖二期工程,供暖面积已超过500万平方米,实现了海阳市城区核能供暖全覆盖;此外,浙江秦山、辽宁红沿河等核电厂也先后实现核能供暖。

  “核能供暖是在核电厂发电的同时抽取部分蒸汽作为热源,通过换热站进行多级换热,最终经市政供热管网输送到用户。用户与核电机组之间采取多重屏蔽隔离,只有能量传递,没有介质接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城市集中供暖方式。”章建华说。目前为止,这些项目运行安全平稳,供暖效果良好,既有替代煤炭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又有降低当地热价、提升供暖质量的经济效益、民生效益,形成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四个着力”确保能源稳价

  去年以来,全球能源价格持续高位震荡,欧洲电价、气价大幅飙升。数据显示,去年1-11月,美国、欧元区CPI中能源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27%和38%,其中天然气价格同比涨幅达到26.6%和56.5%,电力价格同比涨幅分别达到12.9%和36.3%。

  在同样面对国际市场冲击和极端天气考验的情况下,中国依靠制度优势和保供稳价组合拳,实现了能源价格总体稳定在合理区间。去年1-11月,中国CPI中居民水电燃料价格仅上涨了约3%,汽柴油价格涨幅也明显低于欧美,尤其是居民电价、气价总体保持稳定。

  “我国是能源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也是进口大国,在严峻外部环境下,实现能源保供稳价,特别是稳价,十分不易。”连维良说,这主要取决于四个“着力”:着力增加有效供应;着力完善价格机制;着力用好中长期合同和着力发挥能源企业保供关键作用。“政府尽力帮助能源企业纾解困难,通过中长期合同控制成本,通过落实价格政策合理疏导成本,加大财政、税收、金融支持力度,有效缓解一些企业的阶段性经营困难,为能源保供稳价创造了良好条件。”

  当前,在能源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中,一些企业反映不能足额签订中长期合同,签到的部分合同不能全部履约。连维良表示,2023年将加大力度推动解决这类问题。一方面,推动“应签尽签”。涉及公共利益、民生保供的部分,要在政府指导下规范签订中长期合同;另一方面,实现“违约必究”。对于政府引导的能源中长期合同,特别是涉及民生的中长期合同,不仅要签约到位,还要履约到位。不履约的,将一个不放过地督促整改。

  廖睿灵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青海1622个脱贫村光伏产业收益年均达30万元

      中新网西宁1月15日电(祁增蓓)在15日举行的青海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青海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宝恩说,结合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青海省加大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产业扶持力度,乡村旅游接待点发展到2325户,1622个脱贫村光伏产业收益年均达30万元,28.3万脱贫人口拿上了“阳光存...

    时间:01-15
  • 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急跌深跌,需求超预期迎来久违涨停潮

      光伏产业链价格从高位急转直下,跌势难止。市场认为,随着上游价格降温,行业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光伏产业链利润也将迎来再分配。加之业内传闻多家组件企业开始上调排产,订单需求好于预期,光伏板块1月6日迎来久违的涨停潮。  本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在时隔四个月后恢复多晶硅采集价格发布。这一报价信息对于打破当前硅...

    时间:01-07
  • 价格博弈日趋激烈 降价或成2023年光伏产业链主旋律

      杨烨 康曦  光伏产业链价格在2022年底骤然降温。自2022年10月硅片价格先于上游硅料环节出现大跌,价格战全面开打,降价潮迅速向下游电池环节蔓延。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一线走访调研多家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后了解到,由于供应端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及季节性终端需求锐减,上下游的心理拉锯战变得愈加敏感,“买涨不买跌”的观望情...

    时间:01-06
  • 光伏产业链降价潮汹涌:硅片电池持续跳水,硅料成交仍陷僵局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急火猛攻已久的光伏产业链价格在2022年底骤然降温。硅片价格先于上游硅料环节出现断崖式大跌,价格战全面开打,降价潮迅速向下游电池蔓延。由于供应端瓶颈的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及季节性终端需求锐减,此刻上下游的心理拉锯战变得愈加敏感,“买涨不买跌”的观望情绪浓重。硝烟之中,产业链价格仍未见底,短期内...

    时间:12-31
  • 1—10月中国光伏产业各环节产量再创新高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中国光伏产业运行良好,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各环节产量再创新高。  根据行业规范...

    时间:12-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