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2022年深市再融资与重组并举 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1-20 10:12: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邢 萌 吴晓璐

  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的重要工具。《证券日报》记者获悉,2022年,深市再融资市场仍保持韧性,上市公司全年共实施完成再融资235单,融资额达3323亿元;重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全年共披露重组方案76单,实施完成43单,涉及交易金额(不含配套募资)达1611.32亿元。

  进入2023年以来,深市再融资市场继续保持韧性。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1月19日,2023年以来,深市上市公司已发布22单再融资预案(包括16单定增预案,6单可转债预案),8单重大重组计划。

  深交所表示,将以深化注册制改革为牵引,坚持监管与服务并举,不断研究优化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助推转型升级功能,持续完善市场生态,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支持实体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2022年下半年,深市再融资市场增长明显,总体上聚焦实体经济,大多数资金流向制造业。

  数据显示,深市上市公司2022年全年共实施完成再融资235单,融资额达3323亿元。其中,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可转债和配股实施完成单数占比分别为80.47%、17.78%、1.75%。

  特别是2022年下半年,随着稳增长政策力度加大以及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深市融资额企稳回升,下半年再融资总额环比增长126.75%,增幅明显。深市公司通过多种再融资手段,不断支持实体经济产业升级,其中制造业企业融资金额达2573亿元,占比近八成,占比较2021年增加10.43个百分点。此外,深交所积极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充分助力服务宏观经济大盘稳定。

  与此同时,2022年重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产业整合型重组居多,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2年深市上市公司共披露重组方案76单,实施完成43单,涉及交易金额(不含配套募资)达1611.32亿元。其中,创业板披露重组方案26单,实施完成重组方案9单,涉及交易金额(不含配套募资)达198.37亿元,交易金额同比上升343%。

  分析人士表示,深市公司充分利用重大资产重组深耕产业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市公司披露的2022年重组方案中,产业整合型重组占比近八成,占比创近五年新高,盲目跨行业并购乱象得到较大程度修正,产业并购逻辑持续夯实。

  2022年深市融资与重组并举,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一方面,助力关键领域,引导产业升级。2022年深交所坚持服务科技创新,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重点领域,持续打造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生态圈。2022年,在深市披露重组方案以及实施完成重组的公司中,超五成以上属于前述三大重点领域;在完成再融资的公司中,超七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另一方面,深化国企改革成效,提升民企抗风险能力。2022年,深市国企披露了32单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披露单数占比超过四成,重组规模较大,披露交易金额占比近九成,其中以整体上市或吸收合并居多。

  市场人士表示,深市国有企业积极使用资本市场工具,通过产业整合提升质效,充分发挥国企在资本市场的“领头羊”作用。

  优化监管服务水平

  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2年,深交所持续优化监管服务水平,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提高审核效率、强化现金重组监管、打击违规行为等措施促进再融资、重组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完善制度机制方面,2022年深交所在总结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修订《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8号——重大资产重组》,明确注册制下审核、注册信息披露要求,增加了对上市公司重组股票交易异常监管的安排,强化了并购重组全链条监管。为进一步完善可转债价格稳定机制,强化异常交易监管,深交所发布可转债交易细则和自律监管指引,新规发布后,深市可转债炒作现象得到明显遏制,转债估值更趋合理。

  提升审核效率方面,注册制下,2022年深交所共受理再融资申请177家次,较2021年增长22.92%,注册生效121家次,审核效率持续提升,大幅提高融资便利性。2022年共受理重大资产重组13单,较2021年增加4单,重组受理到注册平均用时进一步缩短,重组审核数量和效率均有所提升。

  强化现金重组监管方面,深交所坚持用好监管问询、现场检查等抓手,加强现金类重组和发股类重组的监管一致性。2022年,深市披露的30单现金重组方案中,有3单在监管审核问询下终止或撤回材料。同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回头看”,深交所也进一步强化完善现金类重组全链条监管,及时就发现的违法违规线索开展检查。

  打击违规行为方面,2022年深交所累计发出200份再融资审核问询函,大力防范融资过度等风险,严厉打击“蹭热点”等炒作行为。深交所对于重组承诺期届满后标的业绩“变脸”、未履行业绩承诺、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等现象保持高度关注,对30单长期未履行业绩承诺、5单违规使用或管理募集资金情形,依规采取了相应纪律处分,进一步强化监管威慑,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秩序。(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上市券商再融资需求强劲 7家公司拟募资合计不超905亿元

      本报记者 周尚伃  近年来上市券商再融资“补血”频繁。仅在去年12月底至今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有浙商证券、华泰证券、财达证券等3家上市券商抛出了再融资计划,拟募资合计不超410亿元。  除此以外,另有4家上市券商再融资计划“在路上”。其中,国海证券、中原证券、国联证券拟定增募资合计不超225亿元,中金公司拟配股募...

    时间:01-20
  • 以金融赋能实体经济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再“吸金”700亿元

      中新网上海1月17日电 (记者 李姝徵)第二届滴水湖产业投资者大会17日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举办。  当日现场,12家重点基金签约临港新片区,总资金规模超过700亿元(人民币,下同)。官方最新数据显示,自成立以来截至2023年1月中旬,临港新片区累计落地和签约基金的资金总规模将逾3000亿元。  当日召开的...

    时间:01-17
  • 港股再融资回暖 开年23家公司拟配股融资149亿港元

      本报记者 许 洁  港股再融资出现回暖。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月16日,已有23家港股上市公司公告拟配售股份(以下简称“配股”)再融资,截至目前,其中已有4家公告已完成配股融资。而去年同期仅有12家港股公司发起配股融资。同时,去年12家港股公司中仅有4家配股融资超过1亿港元,今年则已有14家公司融资规模超过1亿港元,其...

    时间:01-17
  • 中国金融体系运行平稳 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中国金融体系运行平稳(锐财经)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金融体系运行平稳,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在1月13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扎实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切实...

    时间:01-16
  • 中国金融体系运行平稳 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中国金融体系运行平稳(锐财经)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金融体系运行平稳,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在1月13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扎实落实稳经济...

    时间:01-16
  •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行积极推动降费让利政策精准落地

      中新网1月14日电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为落实党中央精神,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银行积极推动降费让利政策精准落地,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享受政策红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企业发展的劲更足、信心更大。  扩大受惠范围 助企纾困增活力  2023年1月3日,伴随着新年带...

    时间:01-14
  • 阿里巴巴与吉利宣布战略合作:扎根实体经济,共促数实融合

      1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李东辉、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市场官董本洪代表双方签约,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共同见证。阿里巴巴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电动智能汽车已经成长为充满市场潜力的新赛道,也最能体现数...

    时间:01-13
  • 梁万年:中国防疫政策优化调整依据三方面因素

    今天(1月11日)下午,在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的临甲7号沙龙上,清华大学学者、中国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回答多家外媒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防疫政策优化调整不是对疫情放任不管,而是要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有效、更加突出重点,来更好地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

    时间:01-12
  • 梁万年:中国防疫政策优化调整依据三方面因素

    今天(1月11日)下午,在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的临甲7号沙龙上,清华大学学者、中国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回答多家外媒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防疫政策优化调整不是对疫情放任不管,而是要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有效、更加突出重点,来更好地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

    时间:01-12
  • 沪政协委员建议制定更具普适性的优惠政策优化个人养老金相关政策

      中新网上海1月11日电 (许婧 周孙榆)“作为中国养老制度体系内基本养老和企业年金(即第一、第二支柱)的有益补充,个人养老金已成为第三支柱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续还有2023年即将试点开展的商业养老保险,其重要性对于即将正式进入老龄社会的中国来说不言而喻。”正在参加2023年上海两会的上海市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

    时间:01-1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