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铁路建设将再升级

2023-01-19 07:08:11

来源:经济日报

  新年,满载诗与远方的国家铁路网迎来新升级。

  “未来5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国家铁路的中心任务是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努力当好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2023年年度工作会议上,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芳如是说。

  推动客运尽快恢复增长

  “国家铁路预计投产新线3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500公里。”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2023年国铁集团主要工作目标,国家铁路将完成旅客发送量26.9亿人次、同比增长67.6%,货物发送量39.7亿吨、同比增长1.8%;在投资方面,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预计完成运输总收入8175亿元,同比增收1239亿元、增长17.9%,总体恢复到2019年水平。

  近10年,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和先进的铁路网,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由9.8万公里增加到15.5万公里、同比增长58.6%,高铁由0.9万公里增加到4.2万公里、同比增长351.4%;铁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助力铁路运输实现了由瓶颈制约到逐步适应的历史性转变,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59.1亿人次、货物发送量324亿吨,较上个10年分别增长86.8%、21.7%。

  过去一年,面对新冠疫情影响,国家铁路保通保畅成绩亮眼,全年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39亿吨,其中,电煤14.9亿吨,同比增长13%。电煤之外,粮食、化肥、防疫等重点物资也得到精准保供。

  “我们充分发挥铁路建设投资拉动作用,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中的铁路项目推进顺利,去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09亿元,投产新线4100公里,其中高铁2082公里。

  当下,铁路运输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补短板、强链条、破解“前后一公里”瓶颈制约等方面依然需要持续发力。对此,国铁集团将从提质、增能、创效三方面入手,持续深化铁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铁路运输工作,推动铁路运输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提高运输质量上,将完善运力市场化配置机制,开发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客货运输产品,下更大力量提高铁路货运供给质量,推动铁路运输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精益化发展;在增强运输能力上,用足用好货运大通道,深入挖掘货运潜力,深化货运集中办理,进一步提高铁路货运服务品质和保障能力等。

  “创造运营效益是铁路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快组建中国铁路列车运行图技术中心,提升列车运行图管理水平,优化铁路线条布局和运力安排,完善客运市场监测指标,形成灵活高效的市场反应和运力调配体系,推动客运加快恢复增长。

  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从成都回家,之前要5个小时,现在只需要一半的时间,而且车次更多了!”家住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的阿依布卡来自曾经的深度贫困地区,如今担任C57次列车长的她正和车厢的旅客们分享通车带来的喜悦。

  2022年12月26日8时05分,随着C57次列车缓缓驶离成都南站,一路南下前往西昌西站,新成昆铁路峨眉至冕宁段正式通车,这标志着全长915公里的新成昆铁路全线投入运营。

  跨过重山叠嶂,穿越大江大河,新成昆铁路的开通,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西南地区的路网结构,极大方便了大凉山百姓的出行,也是以铁路建设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缩影。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脱贫攻坚、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数据显示,过去10年,我国有130多个县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全国老少边及脱贫地区的铁路建设总投资达4.3万亿元,占同期铁路建设投资总额的78.0%。

  据统计,2022年全国老少边及脱贫地区完成铁路基建投资3695亿元,占铁路基建总投资80.2%;其中脱贫地区运送旅客1.1亿人次,运送货物7.9亿吨、减免费用14.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60余个,完成消费帮扶7.87亿元、同比增长18.2%。

  “国铁集团将充分发挥铁路优势,更好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扎实做好铁路建设帮扶、运输帮扶、定点帮扶等工作,提升脱贫地区铁路通达水平。此外,开好旅游专列、涉农物资专列,合理增加脱贫地区运输产品供给,进一步提升公益性运输和普惠服务水平,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保持定点帮扶机制和力量总体稳定,深化产业帮扶、消费帮扶、就业帮扶,持续巩固拓展铁路脱贫攻坚成果。

  科技赋能铁路现代化

  复兴号列车在神州大地上一路疾驰,世界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全球首条环岛高铁——海南环岛高铁相继通车,雪域高原上的川藏铁路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一系列铁路工程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

  我国铁路部门不断深化铁路科技创新,着力提升铁路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不断巩固我国铁路领跑地位。2022年,川藏铁路工程首批国家重点专项全面启动,川藏创新中心成都研发基地一期工程顺利竣工;CR450动车组总体技术条件制定发布,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领先新型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创造了明线相对交会时速870公里世界纪录;智能高铁技术体系持续完善,奥运智能动车组、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等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投入应用。

  科技创新不仅大幅提升了我国铁路的硬件实力,也有效改善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群众的体验更加舒适。

  打开12306手机客户端,车站名与城市名被清晰区分;意外遗失身份证的旅客能直接在APP上申请临时乘车身份证;车票信息、列车到达时间、天气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在科技助力下,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路互联网售票系统,客运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推动铁路产业体系升级的重要内容。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将继续推进实施货运生产管控平台、95306升级、客票7.0、运输信息集成平台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铁路人工智能平台,加大信息系统统型和信息资源整合力度,深度挖掘12306、95306数据价值,大力发展铁路数字经济,确保铁路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新的一年,铁路网建设将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铁路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作用。”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将完善铁路技术创新体系。坚持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面向铁路建设运输主战场、面向世界铁路技术前沿,统筹铁路行业各方力量和各类资源,组建铁路科技创新联盟,支持各类科技创新产品在国铁企业先行先试,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形成目标一致、同向发力、共赢发展的铁路技术创新体系。另一方面,从推进铁路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入手,开展重点领域自主创新战略深化研究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

  齐 慧 纪文慧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勇当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发展】   从上海徐汇万体馆附近的家到西岸人工智塔,一路有茂密的梧桐,也有宜人的滨江风景。在这条不到4公里的路上骑行上下班,成了敖小庆的新享受。  32岁的敖小庆出生在德国,是一名中德混血的帅气小伙子。2021年,他回到阔别15...

    时间:01-19
  • 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国家重点建设的唯一综合性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担负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高校科技第...

    时间:01-18
  •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安全保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内容提要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战胜各种风险挑战、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持...

    时间:01-17
  • 天天学习|从国际大变局看中国式现代化

      |天天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中国式现代化是学习贯彻二十大报告精神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这一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体现了中国...

    时间:01-16
  • 中越河口口岸2022年铁路货运进出口额增29%

      中新网云南红河1月15日电 (陈智东)记者15日从昆明海关获悉,2022年,经河口海关监管验放的中越铁路国际联运列车进出口货物货值达12.6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9%。  云南与越南山水相连,河口口岸是中越边境云南段最大的口岸,与越南老街省老街市隔河相望,昆河公路、滇越铁路、红河航道在此交汇,是中国连接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

    时间:01-15
  • 起早贪黑无假日, 他们是春运铁路货运的坚强保障

      每到春运,庞大的客流与巨量的货物周转中,铁路承担着繁重的任务。而在此过程中,为保障货运机车及加开的绿皮列车正常运行,背后保障这些机车油料供给的工作人员们放弃节假日,甚至不分白天黑夜,奔波在铁路沿线。1月13日,扬子晚报记者走进上铁物资南京分公司北线加油站点,看这里的人们平凡的坚守。  凌晨4...

    时间:01-15
  • 广东树立“制造业当家”导向 探路中国式现代化

      中新网广州1月13日电 题:广东树立“制造业当家”导向 探路中国式现代化  中新网记者 程景伟  2022年广东经济总量预计达12.8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广东经济实力依然实现大步跨越,在这背后,制造业的支撑作用至关重要。  “工业经济顶住了冲击,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和发展实力。”...

    时间:01-13
  • 二十大报告学习笔记|中国式现代化篇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如何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思想精髓与核心要义?央视网《天天学习》推出“二十大报告学习笔记”系列互动海报,为您“...

    时间:01-13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纵观世界近现代发展史,现代化总是与民主相生相伴。现代化为民主提供物质、精神等基础保障,而民主则是现代化的目标和本质之一,民主政治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和实现状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这就...

    时间:01-13
  • 权威访谈·“强信心·抓落实”丨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访上海市市长龚正

      新华社上海1月12日电 题: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访上海市市长龚正  新华社记者姜微、何欣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

    时间:01-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