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天然气消费、进口双“降级”,行业投资信心拐点将至?

2023-01-16 09:35:45

来源:第一财经

  每到凛冬时节,中国的天然气行业几乎都会迎来需求旺季。但在今年,天然气供需出现新变化。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22年11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19.5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5%。2022年1~11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319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2%。

  尽管2022年12月的公开数据尚未发布,但似乎也难以扭转全年负增长的趋势。据咨询机构世创能源统计,2022年我国天然气绝对消费量3545亿立方米,同比减少32亿立方米,降幅0.9%。照此推测,这将成为2005年西气东输一线投运以来,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首次下降。

  与此同时,国内天然气的产量却稳步上升。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1月1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国产天然气已实现连续六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对比天然气进口需求稳中有降,天然气自给率同比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

  目前,中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加速期。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天然气是其碳达峰后的主力担当。其中,许多国家的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占比中均超过20%,俄罗斯、意大利、荷兰和英国占比超过35%,欧盟占比25%,而中国仅为9.1%。

  如何看待2022年的罕见走低?它会成为2023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影响中国天然气行业投资信心的“拐点”吗?

  价高量紧,进口下降

  受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2022年国际天然气价格大幅飙高,尤其是LNG(液化天然气),呈现出“价高量紧”的显著特征。

  世创能源统计显示,2022年,Brent原油均价99美元/桶,比2021年的70.9美元/桶上涨近40%;北美天然气基准价格HenryHub年均价同比上涨65.2%;欧洲天然气基准价格TTF年均价同比上涨138.9%。

  这也传导到了相当依赖进口的中国市场。全年来看,中国包括现货和长约的进口LNG均价在16美元/MMBtu左右,相当于3.7人民币元/立方米,同比上涨5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陈守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天然气的高位价格直接导致了国内需求量的下降。“通常国内各大企业都会提前签订一部分中长协用量,满足基本需要,约占总量的70%~80%,其他的购买现货。但是由于俄乌冲突等原因,天然气现货价格持续走高。所以这部分现货需求就下降了,转而用其他的能源实现替代。”

  这在近期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得到证实。根据上述机构统计,从国内天然气消费结构看,工业燃料占比37.5%,城镇燃气占比37.5%,发电用气占比16.8%,化工用气占比8.3%。高涨的进口LNG价格导致国内工业燃料、发电企业难以承受,两者的用气绝对量均出现较大下降。

  同时,LNG进口同比下降22%,绝对量从2021年的1100亿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857亿立方米。现货LNG进口同比大幅下降92%,绝对量从2021年的350亿立方米陡降到本年的27亿立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天然气消费的“降级”对于减少社会能源消费成本、服务大局而言,带有某种主动选择的意味。

  “2022年初,我们即明确市场预期,阶段性合理控制天然气的消费增速,既防止高价LNG现货大量进口,也避免进一步加剧国际市场的动荡,为国际市场的稳定贡献了中国力量。”章建华1月1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称。

  与此同时,国内天然气的增储上产、保供稳价工作方向十分明确。据近日央视的报道,2022年,我国自产天然气达到1899.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1%;总库存达177.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2%。

  一位能源行业资深研究人士表示,这种策略的选择一方面是基于稳定国内天然气价格的短期考量,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国要提高能源自给率的长期决心。“虽然能源转型的长期目标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以替代高碳的化石能源,但是这个过程没有那么快。最近连续两年出现的局部地区电力短缺,也让业界意识到不能轻易放弃稳定可靠的化石能源基础。”

  减碳机遇,预期仍在

  罕见的进口和消费双重下降,尚未从根本上影响业界对于天然气市场潜力的乐观预期,但对于峰值的预估仍存在一定争议。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天然气市场分析师李紫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22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降低应该是暂时的,主要是由于经济下行和高价进口天然气抑制需求。中国天然气未来的发展依然有较大的潜力。“欧美早已碳达峰,但化石能源依旧是能源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可见能源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天然气还是有上升的空间,从气电装机不断增长便可见一斑。”

  据BNEF估计,中国正在新建的天然气发电装机达到29GW,还有85GW的储备项目。目前,中国已有六个新的省份开始采用燃气发电,这背后存在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电力需求强劲、脱碳计划突出的省份,例如山东、河北提出建设更多气电厂的目标。二是价格合理的国内天然气来源,例如四川省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省份,计划增加超过10GW的气电调峰装机容量,以利用本地丰富而廉价的天然气资源。三是可再生能源目标可提振气电装机容量,从而平衡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渗透率较高省份的电网,例如青海省计划新开发超过3GW的气电装机,用于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发电的融合发展

  美国环保协会(EDF)北京代表处高级主管冉泽长期跟踪国内外天然气市场和甲烷减排。他表示,业界很多研究都预测2040年左右中国天然气消费达峰,但是不同研究对高峰时期消费量的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峰值预测的范围大致在5000亿立方米到6500亿立方米。这次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天然气市场剧烈动荡后,考虑到供应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我认为中国天然气需求的增长空间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压缩。也就是在达峰之前天然气需求依旧会保持增长,但是增速和峰值恐怕都会变得低一些。”

  此外,冉泽表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天然气价格的高涨有助于推动全球甲烷减排,尤其是提高油气企业甲烷减排的积极性。甲烷是一种强势温室气体,人为甲烷排放主要来自煤炭、油气、农业、废弃物等领域。“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当天然气价格高涨时,就会有更多的甲烷减排措施具有经济性,油气企业就会更加积极地避免甲烷资源浪费。避免浪费就相当于增加了天然气的供应。同理,煤炭企业也会更加积极地利用煤矿瓦斯。从这个角度看气候安全和能源安全是可以同时实现的。”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国际天然气价格已经出现明显的下跌趋势,这也有望推动消费进一步复苏。

  机构数据显示,欧洲天然气价格最近连续五周下跌,累计跌幅接近50%。同一时期,美国天然气的价格也是下行走势,累计跌幅超过40%。目前,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价格已经回落到了俄乌冲突之前的水平。

  “全球大部分地区入冬后气温要高于季节正常温度,欧洲库存健康,各大市场需求较为疲软,导致对天然气供应短缺的担忧得到缓解。受燃气消费下降和前景疲软影响,天然气期货价格大跌。”李紫悦分析称。

  多位专家对于2023年国际天然气价格走势持谨慎偏空的看法。“俄乌冲突已经是最大的黑天鹅事件了。即便如此,欧洲也已经完成了一定的替代,这种替代也将在2023年持续下去,所以后期的供需缺口、市场的担忧情绪应该会有所缓和。” 冉泽表示。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A股涨势如虹:沪指收复3200点关口,北向资金继续扫货模式

      澎湃新闻记者 徐宏文  A制药、券商、软件集体上攻,A股涨势气势如虹,沪指毫无阻力地收复了3200点关口。  1月16日,A股开盘涨跌互现。但进入连续竞价交易后,A股走出单边上涨行情,沪指更是毫无阻力地收复了3200点关口。截至发稿时,三大股指均涨超1%。  从板块上看,制药、券商、软件集体上攻,数字经济、医疗服务、半导体芯片等...

    时间:01-16
  • 理想汽车回应夜间中控显示有人追车:算法BUG

      中新网1月16日电 近日,一条“理想车主夜间驾车中控显示有人追车”视频受到关注。16日,理想汽车官方微博作出回应,称上述现象是理想L8 Pro(AD Pro平台4.2版本)视觉感知算法的BUG。微博截图。  回应称,当后挡风玻璃摄像头位置存在水滴时,若被后方车辆的灯光或路灯照射,图像画面上会形成光晕。当前AD Pro的量产版本算法有一定概...

    时间:01-16
  • 经济学家预计美国经济年内或陷入衰退

      新华社华盛顿1月15日电(记者许缘)美国《华尔街日报》15日公布的最新季度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学家预计,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大举加息背景下,美国经济未来一年内或将出现温和衰退。  这项于1月6日至10日对71名经济学家进行的调查显示,美国经济在未来12个月出现衰退的概率高达61%。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认为,虽然美联储期望通过让经...

    时间:01-16
  • AH溢价大跌之后,A股会不会奋起直追?

      恒生指数上涨7000多点之后,累计涨幅超过50%,从本轮反弹行情来看,相比而言A股涨幅明显比港股小一些;恒生AH溢价指数(HSAHP)也从10月31日近155的高点下跌,一度跌破135,反映近三个月的时间内港股整体涨幅远大于A股,这种情况到底会如何延续,A股能快速补涨么?  “熊转牛”已经成为了不少市场人士的一致预期。  而在某些资深市场人...

    时间:01-16
  • 活力中国丨在产业升级热潮中感受中国经济活力

      中国经济强不强,活力足不足,归根结底离不开实体经济,而这其中,制造业是个关键。下面这组数字可能更让人容易了解中国制造业的全貌与分量。  从规模看,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中占到了30%,这个份额与G7国家制造业总值加在一起不相上下。  从产业链的重要程度看,2022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20万亿元,在全球制造业中...

    时间:01-16
  • 开年首期MLF加量续做,助力银行信贷“开门红”

      伴随春节临近,流动性环境有所收紧,近日,央行适度加大资金投放力度。  1月16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开展779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中标利率为2.75%,与此前持平。同日,央行还进行了740亿元14天期和8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15%和2.00%。当日有2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16日共实现净投...

    时间:01-16
  • 国产特斯拉史上最低价效果立竿见影,新势力车企承压应战

      1月15日,上海下起了雨夹雪。下午2时许,在上海的一家特斯拉中心,依旧有着7组用户冒雪前来看车。“最近到店客流明显增加,今天如果不是下雪,来看车的人可能会更多。”销售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和传统的商超店不同,这家特斯拉中心位于近郊产业园附近,其选址更加接近传统4S店,到店的用户都是专门来看车而不是“顺便来逛逛”。  1月...

    时间:01-16
  • 春运遇降温,1月以来羽绒服销量同比上涨逾50%

      日前,受强冷空气及南支槽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出现了雨雪及大风降温天气。我国多地区气温先后下降8~12℃,各地地方气象台也相继发布寒潮预警。  与此同时,春节前夕,受寒潮影响,消费趋势上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保暖消费与年货消费一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特卖电商唯品会相关数据显示,1月以来,羽绒服、保暖内衣、电暖器等保暖用品在平...

    时间:01-16
  • 全球首次构网型光储系统并网性能现场测试在青海共和完成

      中新社西宁1月16日电 (杨军 何炳勋 李江宁)青海海南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16日又传捷报,由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青海电科院联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的全球首次构网型光储系统并网性能现场测试在青海共和华润济贫光伏电站顺利完成。  由国网青海电科院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

    时间:01-16
  • 中国北疆内蒙古年夜饭上线 预制菜成“新宠”

      (新春走基层)中国北疆内蒙古年夜饭上线 预制菜成“新宠”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16日电 题:中国北疆内蒙古年夜饭上线 预制菜成“新宠”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一年的辛劳、全年的收获、阖家团圆的幸福,都浓缩在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里面。  兔年将至,记者探访中国北疆内蒙古的餐饮市...

    时间:01-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